形容讓人敬佩的成語
甘拜下風、心服口服、 心悅誠服、自愧不如、五體投地
壹、甘拜下風 [ gān bài xià fēng ]
解釋:表示真心佩服,自認不如。
出自:清·李汝珍《鏡花緣》:“如此議論,才見讀書人自有卓見,真是家學淵源,妹子甘拜下風。”
二、心服口服 [ xīn fú kǒu fú ]
解釋:服:信服。心裏嘴上都信服。指真心信服。
出自: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十九回:如今請出壹個管得著的人來管壹管,嫂子就心服口服,也知道規矩了。
三、心悅誠服 [ xīn yuè chéng fú ]
解釋:悅:愉快,高興;誠:硬實。由衷地高興,真心地服氣。指真心地服氣或服從。
出自: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二十三回:小弟若在兩位才女跟前稱了晚生,不但毫不委曲,並且心悅誠服 。
四、自愧不如 [ zì kuì bù rú ]
解釋:弗:不。自己慚愧不如別人。
出自: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在現代中國的孔夫子》:在那地方,聖裔們繁殖得非常多,成著使釋迦牟怪和蘇格拉底都自愧不如的特權階級。
五、五體投地 [ wǔ tǐ tóu dì ]
解釋:兩手、兩膝和頭壹起著地。是佛教壹種最恭敬的行禮儀式。比喻佩服到了極點。
出自:清·劉鶚《老殘遊記》第六回:屢聞至論,本極佩服,今日之說,則更五體投地。
翻譯:經常聽說到論,本來是非常佩服,今天的說法,就更五體投地。
形容對人或事物很佩服,欣賞的成語有哪些
五體投地解釋:兩手、兩膝和頭壹起著地。是佛教壹種最恭敬的行禮儀式版。權比喻佩服到了極點。
出自:唐·玄奘《大唐西域記·三國》:“致敬之式,其儀九等:壹、發言慰問,二、俯首示敬,三、舉手高揖,四、合掌平拱,五、屈膝,六、長跪,七、手膝踞地,八、五輪俱屈,九、五體投地。”
示例:屢聞至論,本極佩服,今日之說,則更~。
◎清·劉鶚《老殘遊記》第六回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補語;比喻佩服到了極點
出處
唐·玄奘《大唐西域記·三國》:“致敬之式,其儀九等:壹、發言慰問,二、俯首示敬,三、舉手高揖,四、合掌平拱,五、屈膝,六、長跪,七、手膝踞地,八、五輪俱屈,九、五體投地。”
對人佩服用什麽成語
形容人佩服別人的成語: 心悅誠服 悅:愉快,高興;誠:硬實。由衷地高興,真心地服氣回。指真心答地服氣或服從。 心服口服 服:信服。心裏嘴上都信服。指真心信服。 五體投地 兩手、兩膝和頭壹起著地。是佛教壹種最恭敬的行禮儀式。比喻佩服到了極點
形容壹個人佩服壹個人用什麽成語
邢冰為妳解答,希望對妳有幫助:
五體投地、自愧不如、心悅誠服、首肯心折、甘拜下風
形容對別人說話讓人佩服的成語
心悅誠服 悅:愉快,高興;誠:硬實。由衷地高興,真心地內服氣。指真心地服氣或服從。容
心服口服 服:信服。心裏嘴上都信服。指真心信服。
五體投地 兩手、兩膝和頭壹起著地。是佛教壹種最恭敬的行禮儀式。比喻佩服到了極點。
推崇備至 推崇:推重,敬佩。極其推重和敬佩。
肅然起敬 肅然:恭敬的樣子;起敬:產生敬佩的心情。形容產生嚴肅敬仰的感情。
敬若神明 神明:泛指神,像敬重神壹樣敬重對方。形容對某人或某物崇拜到了極點。多用作貶義。
甘拜下風 表示真心佩服,自認不如
形容心裏很佩服他人的成語有哪些
1、五體投地 兩手、兩膝和頭壹起著地。是佛教壹種最恭敬的行禮儀式。比喻佩服內到了極點。容
2、心醉魂迷 形容佩服愛幕到極點。
3、甘拜下風 表示真心佩服,自認不如
4、拜倒轅門 轅門:將帥行轅或軍營的大門。形容對別人佩服之至,自願認輸。
5、甘敗下風 甘:情願,樂意;下風:風向的下方。對人自認不如,真心佩服。
6心悅誠服 悅:愉快,高興;誠:硬實。由衷地高興,真心地服氣。指真心地服氣或服從。
7、心服口服 服:信服。心裏嘴上都信服。指真心信服。
8、推崇備至 推崇:推重,敬佩。極其推重和敬佩。
9、肅然起敬 肅然:恭敬的樣子;起敬:產生敬佩的心情。形容產生嚴肅敬仰的感情。
10、敬若神明 神明:泛指神,像敬重神壹樣敬重對方。形容對某人或某物崇拜到了極點。
形容人佩服別人的成語
心悅誠服、心服口服、俯首稱臣、五體投地、甘拜下風。
1、心悅誠服是壹個成語,讀音是xīn yuè chéng fú,意思是指真心地服氣或服從
出處:《孟子·公孫醜上》:“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譯文:“用道德使人歸服的,是心悅誠服,就像七十個弟子歸服孔子那樣。”
2、心服口服是壹個成語,基本意思是真心信服。從內心到口頭上都很服氣。
出處:《莊子·寓言》:“利義陳乎前,而好惡是非直服人之口而已矣,使人乃以心服。”譯文:“利義擺在他面前,但善惡是非直服人的口就行了,於是派人說服。”
3、俯首稱臣是壹個漢語詞語,泛指向對方屈服。
出處:金玉舟《趙匡胤》第19章:“那些不動壹兵壹卒,就跪拜在郭威面前俯首稱臣的人,難道還有臉面來恥笑妳!”
4、五體投地:成語,兩手、兩膝和頭壹起著地。是古印度佛教壹種最恭敬的行禮儀式。比喻佩服到了極點。
出處:清·劉鄂《老殘遊記》第六回:屢聞至論,本極佩服,今日之說,則更五體投地。譯文:多次聽說這個論斷,本來就很佩服,今日的論斷,更是使人佩服到了極點。
5、甘拜下風是壹個漢語成語,讀音為gān bài xià fēng ,指真心佩服別人,承認自己不如別人。比喻處於劣勢地位。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如此議論,才見讀書人自有卓見,真是家學淵源,妹子甘拜下風。
形容非常佩服壹個人的成語是什麽
五體投地
甘拜下風
自嘆不如
心悅誠服
心服口服
自愧不如
口服心服
形容震驚和佩服的成語
甘拜下風、五體投地、心悅誠服、望洋興嘆、嘆為觀止等。
1、自嘆不如
解釋:表示真心佩服,自認不如。
出自:清·李汝珍《鏡花緣》:“如此議論,才見讀書人自有卓見,真是家學淵源,妹子甘拜下風。”
譯文:像這樣議論,才見讀書人自己有卓越見識,真是家學淵源,妹妹甘甘拜下風。
2、五體投地
解釋:兩手、兩膝和頭壹起著地。是佛教壹種最恭敬的行禮儀式。比喻佩服到了極點。
出自:唐·玄奘《大唐西域記·三國》:“致敬之式,其儀九等:壹、發言慰問,二、俯首示敬,三、舉手高揖,四、合掌平拱,五、屈膝,六、長跪,七、手膝踞地,八、五輪俱屈,九、五體投地。”
譯文:致敬的儀式,他的儀表九等:壹、發言慰問,二、低著頭表示敬意,三、用高揖,四、合掌平拱,五、屈膝,六、跪下,七、手膝蹲在地上,八、五輪都屈服,九、五體投地。
3、心悅誠服
解釋:悅:愉快,高興;誠:硬實。由衷地高興,真心地服氣。指真心地服氣或服從。
出自:戰國·孟子《孟子·公孫醜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譯文:用武力征服別人的,別人並不是真心服從他,只不過是力量不夠罷了;用道德使人歸服的,是心悅誠服,就像七十個弟子歸服孔子那樣。
4、望洋興嘆
解釋:望洋:仰視的樣子。仰望海神而興嘆。原指在偉大事物面前感嘆自己的渺小。現多比喻做事時因力不勝任或沒有條件而感到無可奈何。
出自:戰國·莊子《莊子·秋水》:“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
譯文:於是他,河伯才改變了他的臉,望洋向若嘆息。
5、嘆為觀止
解釋:嘆:贊賞;觀止:看到這裏就夠了。指贊美所見到的事物好到了極點。
出自:春秋·左丘明《左傳·襄公二十九年》:“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無不幬也,如地之無不載也。雖甚盛德,其蔑以加於同感於此矣,觀止矣。若有他樂,吾不敢請已。”
譯文:德到了呢,大了!如天無所不覆蓋的,如地無所不載的。雖然很多德,他沒有把加在壹起感受這了,觀察停止了。如果有其他的音樂,我不敢請求了。
形容對人敬佩的成語
形容對人敬佩的成語有:推崇備至、肅然起敬、敬若神明、負弩前驅、頂禮膜拜等。
壹:推崇備至[ tuī chóng bèi zhì ]
1. 解釋:推崇:推重,敬佩。極其推重和敬佩。
2. 出自:清·曾樸《孽海花》第八回:“所談西國政治、藝術,石破天驚,推崇備至,私心竊以為過當。”
3. 語法:作謂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二:肅然起敬[ sù rán qǐ jìng ]
1. 解釋:肅然:恭敬的樣子;起敬:產生敬佩的心情。形容產生嚴肅敬仰的感情。
2. 出自:明·馮夢龍《東周列國誌》第壹百回:“衍舉眼觀看仲連,神清骨爽,飄飄乎有神仙之度,不覺肅然起敬。”
3.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三:敬若神明[ jìng ruò shén míng ]
1. 解釋:神明:泛指神,像敬重神壹樣敬重對方。形容對某人或某物崇拜到了極點。多用作貶義。
2. 出自:《左傳·襄公十四年》:“民奉其君,愛之如父母,仰之如日月,敬之如神明,畏之如雷霆。”(譯文:百姓尊奉國君,熱愛他好像父母,尊仰他好像日月,恭敬他好像神靈,害怕他好像雷霆。)
3. 語法:補充式;作謂語;形容極其尊重
四:負弩前驅[ fù nǔ qián qū ]
1. 解釋:弩:弓箭。背著弓箭走在前面。表示極為尊敬。
2. 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至蜀,蜀太守以下郊迎,縣令負弩矢前驅。”(意思:到了蜀地以後,蜀地太守(郡府行政長官)下屬的各級官員出城迎接,縣令背負弓箭在前面帶路)
3.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表示尊敬
五:頂禮膜拜[ dǐng lǐ mó bài ]
1. 解釋:頂禮:佛教拜佛時的最敬禮,人跪下,兩手伏地,以頭頂著受禮人的腳;膜拜:佛教徒的另壹種敬禮,兩手加額,跪下叩頭。虔誠地跪拜。
2. 出自:清·俞萬春《蕩寇誌》第壹百十四回:“又添壹個青年女子,頂禮膜拜,行狀舉止,仿佛慧娘。”
3.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含貶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