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要十個成語解釋

要十個成語解釋

1、沐猴而冠:沐猴:獼猴;冠:戴帽子。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虛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來諷刺投靠惡勢力竊據權位的人。

2、焚琴煮鶴:把琴當柴燒,把鶴煮了吃。比喻做殺風景的事。

3、高山流水:出自戰國·鄭·列禦寇《列子·湯問》:“伯牙鼓琴,誌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選之間,而誌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用法:聯合式;作賓語;比喻樂曲高妙。也比喻知音難覓。

4、畫蛇添足:源於《戰國策》的成語,被用來形容做多余的事,不能錦上添花反而弄巧成拙。

5、同病相憐:漢·趙曄《吳越春秋·闔閭內傳》:“子不聞河上之歌乎?同病相憐,同憂相救。”憐:憐憫,同情。比喻因有同樣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

6、回光返照:也寫作“回光反照”。1由於日落時的光線反射,因而天空又短時間地發亮。 2也比喻人將死時神誌忽然清醒或短暫的興奮。 3也比喻舊事物滅亡前表面上的短暫繁榮。 4謂自我省察。

7、各行其是:出自《莊子·徐無鬼》:“天下非有公是也,而各是其所是。”行:做,辦;是:對的。按照各自認為對的去做。比喻各搞壹套。

8、隔靴搔癢:出自宋·嚴羽《滄浪詩語·詩法》:“意貴透澈,不可隔靴搔癢。”搔:抓。隔著靴子搔癢癢。比喻說話作文不中肯,不貼切,沒有抓住要點。或做事沒有抓住關鍵

9、革故鼎新:出自《周易·雜卦》:“革,去故也,鼎,取新也。”革:改變,革除;故:舊的;鼎:樹立。舊指朝政變革或改朝換代。現泛指除去舊的,建立新的。

10、高山景行:出自《詩經·小雅·車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高山:比喻道德崇高;景行:大路,比喻行為正大光明;止:語助詞。以高山和大路比喻人的道德之美,有高德之人猶山高、路闊壹樣受仰慕。指值得效法的崇高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