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秦歷二世而亡文言文

秦歷二世而亡文言文

1. 翻譯文言片段 禹以夏王

《呂氏春秋?尊賢》

禹因建夏成為帝王,桀卻因作夏的國君喪命;

湯因殷成王,紂因殷喪命。

闔廬帥領吳國能無人敢敵,而帥領吳國則為越國所擒;

晉文公使晉國成為壹方霸主,而晉厲公卻死於匠麗事變;

齊威王使齊成為壹大強國,齊湣王卻被吊在宗廟大梁壹夜而亡;

秦穆公因改革秦國在後世留下美名,秦二世卻在自己的宮中被殺。

同壹國家的國君,有的功垂青史,有的亡於非命,這是因為他們用人不同。

典故 在“百度百科”裏輸入這12個皇帝的名字

2. 指鹿為馬 文言文

,八月己亥,趙高欲為亂,恐群臣不聽,乃先設驗,持鹿獻於二世,曰:“馬也。”二世笑曰:“丞相誤邪?謂鹿為馬。”問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馬以阿順趙高,或言鹿。高因陰中諸言鹿者以法。後群臣皆畏高。

為了看看誰對他服從

翻譯:八月己亥日,趙高想作亂,恐怕群臣不聽他的,於是他先做試探,牽著壹頭鹿獻給二世,說:“這是馬。”二世笑著說:“丞相錯了吧?叫鹿作馬。”趙高就問左右大臣,大臣們有的沈默不表態,有的說是馬來迎合趙高,有的說是鹿。趙高(後來)就暗中借法律手段,陷害了那些說是鹿的人。此後,大臣們都害怕趙高。

與指鹿為馬意近的成語:顛倒是非 混淆黑白 顛倒黑白,混淆是非 張冠李戴

3. 閱讀下面短文,完成1—6題

1.A(廟:太廟。當時佛教還未傳到我國)

2.B(“明日”在古時指第二天,現在指今天的下壹天。其他三項與現代漢語意義相同)

3.D(兩個“而”字都是連詞,都表示順承關系。其他三項:A項兩個“乃”字都是副詞,前壹個是“剛、才”的意思,後壹個是“競、竟然”;B項兩個“之”前壹個是代詞,後壹個是動詞;C項兩個“則”都是連詞,前壹個表示承接,後壹個表示轉折。)

4.C(作者認為秦二世而亡的根本原因不在於胡亥,而在於擇師不良,教之不得法。符合這個意思的只有①⑤)

5.C(“太子胡亥年齡很大才讓趙高作他的老師”的說法在文中沒有根據。)

夏、商、周三代作天子都有幾十代,秦作天子卻兩代就滅亡了。人的本性相差並不是很遠,為什麽三代之君就能有道這樣長久,而秦卻無道這樣短促呢?其中的緣故是可以知道的。古代作王的,在太子剛剛降生時,就要舉行典禮,官員們都穿戴著整齊的禮服,在南郊拜見他,路過王宮就要下車,經過太廟就要小步快走,從他還在繈褓中的時候起,教育就已經開始了。等到兒童時期,懂些事情了,三公、三少這些老師就開始向他闡明孝道、仁愛、禮義等知識,用來引導教育他,驅逐那些邪惡的人,使他不能見到那些惡劣的行為。在這時選的都是天下的端方正直的人,孝敬父母、友愛兄弟有良好品德的人護衛著他,讓這些人和太子呆在壹起。所以太子從剛壹出生,看到的就是正當的事情,聽到的就是正確的言論,所行的就是正直的道理,他的周圍都是正直的人。到了秦就不是這樣。秦王讓趙高作胡亥的老師教他審案,所學的除了砍人的腦袋、割人的鼻子,就是滅人的三族。胡亥頭壹天即位,第二天就殺人。那些忠心勸諫的人,被認為是誹謗,那些為國家考慮長遠的意見被認為是妖言,他看待殺人就好像割草壹樣。難道是胡亥的天性惡劣嗎?這是因為用來引導他的不是正理的緣故啊。天下的命運,懸在太子的身上,太子的善良,在於早期的訓教和選擇左右近臣。訓教得法,左右正直,那麽太子就會正直;太子正直,天下就會安定了。《尚書》中說:“(天子)壹個人有了(生兒子的)喜慶事,天下百姓都會仰仗他。”這是現實最緊要的事務啊。

4. 幫忙翻譯壹段古文謝謝~

郎中令和閻樂壹同沖進去,用箭射中了二世的帷帳。

二世很生氣,召喚左右的人,左右的人都慌亂了不敢動手。旁邊有壹個宦官服侍著二世不敢離開。

二世進入內宮,對他說:“您為什麽不早告訴我,竟到了現在這種地步!”宦官說:”為臣不敢說,才得以保住性命,如果早說,我們這班人早就都被您殺了,怎能活到今天?”閻樂走上前去歷數二世的罪狀說:“妳驕橫放縱、肆意誅殺,不講道理,天下的人都背叛了妳,怎麽辦妳自己考慮吧!”二世說:“我可以見丞相嗎?”閻樂說:“不行。”二世說:“我希望得到壹個郡做個王。”

閻樂不答應。又說:“我希望做個萬戶侯。”

還是不答應。二世又說:“我願意和妻子兒女去做普通百姓,跟諸公子壹樣。”

閻樂說:“我是奉丞相之命,為天下人來誅殺妳,妳即使說了再多的話,我也不敢替妳回報。”於是指揮士兵上前。

二世自殺。

5. 指鹿為馬 文言文

趙高,本為趙國貴族,後入秦為宦官(壹說趙高為“宦官”乃後世曲解),任中車府令,兼行符璽令事,「管事二十余年」。

秦始皇死後,他與李斯合謀偽造詔書,逼秦始皇長子扶蘇自殺,另立胡亥為帝,並自任郎中令。他在任期間獨攬大權,結黨營私,征役更加繁重,行政更加苛暴。

公元前207年又設計害死李斯,成為秦國丞相。第二年他迫二世自殺,另立子嬰。

不久被子嬰殺掉,誅夷三族。 另外,趙高還是秦漢時期的書法大家,東漢許慎《說文解字序》雲:“趙高作《愛歷篇》,取史籀大篆,或頗省改。”

北魏王情《古今文字誌目》中卷列秦,漢、吳五十九人,中有趙高。南朝宋羊欣《采古來能書人名》謂趙高“善大篆”。

唐張懷罐《書斷》卷上《大篆》日:“趙高善篆。教始皇少子胡女書。”

著有《愛歷篇》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