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袍斷義。
割袍斷義?
1.拼音:gē páo duàn yì
2.解釋:中止交往,或不與誌不同、道不合的人為友
3.詳解:“割袍斷義”又稱“管寧割席”。
4.出自 :"管寧割席"的故事,載於南朝宋國的劉義慶所著的《世說新語·德行》。文中講到華歆因心神不壹,管寧割斷席子與之斷交。
5.英文:Cut Robe
6.原文:管寧、華歆***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7.造句:
如果無禮相待,聖公也將割袍斷義。
白狼因義父被害,遷怒於鐵手,與其割袍斷義。
今天,妳打我壹個耳光,就算咱們倆割袍斷義了。
於是,陳方決定回到租屋和已逝的養父割袍斷義。
後世的所謂割袍斷義,劃地絕交,就是從這裏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