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誌?陳登傳》註引《先賢行狀》,時間是在獻帝初平、興平年間,主人公名叫陳登。原文如下:
登忠亮高爽,沈深有大略,少有扶世濟民之誌。博覽載籍,雅有文藝,舊典文章,莫不貫綜。年二十五,舉孝廉,除東陽長,養耆育孤,視民如傷。是時,世荒民饑,州牧陶謙表登為典農校尉,乃巡土田之宜,盡鑿溉之利,繥稻豐積。奉使到許,太祖以登為廣陵太守,令陰合眾以圖呂布。登在廣陵,明審賞罰,威信宣布……太祖到下邳,登率郡兵為軍先驅……布既伏誅,登以功加拜伏波將軍,甚得江、淮閑歡心,於是有吞滅江南之誌。
這段記載的大意是:陳登為人忠誠好爽,素有扶世濟民的遠大誌向。他博覽群書,文采卓著,對於古典文章無不融會貫通。二十五歲時,他被舉為孝廉,出任東陽縣令,倡導供養老人、撫育幼孤,看待人民就像看待自己身上的傷痛壹樣。當時正值荒年,人民饑餓,徐州牧陶謙上表推薦陳登為典農校尉。陳登巡視農田指導農耕,努力開鑿水渠進行灌溉。在他的治理下,徐州粳稻獲得豐收,庫儲充足。
後來,陳登奉命來到許昌。曹操將其任命為廣陵太守,讓他暗中聯合部眾除掉盤踞在徐州的呂布。陳登就職後,賞罰分明,令行禁止,在當地很有威望。數年後,曹操出兵徐州,陳登率領本郡人馬作為曹軍先鋒與呂布作戰……呂布被曹操殲滅後,陳登又被任命為伏波將軍,得到長江、淮河流域壹帶百姓的擁護,於是便有了吞並江南的誌向。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便是文中所提到的“視民如傷”,意為看待人民就像看待自己身上的傷痛壹樣,形容顧恤民眾疾苦。這句成語的最早出處是《左傳?哀公元年》中的“臣聞國之興也,視民如傷,是其福也。”
陳登這個人物可謂是漢末徐州出現的壹位奇士。他早年受徐州牧陶謙提拔,積極擴大農耕,興修水利,將徐州變成了漢末罕見的富庶之地,陳登也因此成為漢末徐州名士,並因此得到了曹操和劉備的器重。
除了在內政上的傑出成就外,陳登在軍事上的表現同樣出色。曹操征討呂布期間,陳登率部擔任大軍先鋒,多次擊敗呂布,為曹操奪取徐州立下了汗馬功勞。在擔任廣陵太守期間,陳登又與江東小霸王孫策有過較量,並曾兩度擊敗了孫策這位享譽壹時的壹代名將。如果不是陳登英年早逝,孫吳集團又將面對壹位強勁的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