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行測指導:成語理解真題解析之解題之道

行測指導:成語理解真題解析之解題之道

行測要牢牢把握真題,從中分析出解題之道,下面這些是我為大學總結出來的,希望對考生有所幫助,在選詞填空成語部門能夠拿到更好的成績。

成語由於其歷史淵源,各自有其特定的含義,考生切忌望文生義,憑借字面意思枉自判斷成語的含義,下面我們列舉壹些在成語題中經常考到的,而又容易望文生義的成語。

五風十雨:(五日壹風,十日壹雨)五天刮次風,十天下場雨。形容風調雨順。

大方之家:大方,大道理,懂得大道理的人。泛指見多識廣,學問深厚的人。

三人成虎:三人謠傳說有老虎,聽者就會以為真有老虎。比喻流言惑眾,容易使人誤假為真。

名山事業:可以藏之名山,世代流傳的事業。多指著書立說。

明日黃花:明日,重陽節後。黃花,菊花。重陽節過後的菊花。古人講究重陽節賞菊花,重陽過後,賞菊就沒有多少興味。比喻遲暮不遇之意。後也比喻過時的或沒有意義的事物。

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知己。也比喻樂曲高妙。又形容自然風光美好。

求田問舍:舍,房屋。到處謀求買田置屋,形容胸無大誌,只知營私。

表裏山河:表,外表;裏,裏面;山河,指太行山與黃河。後亦泛指高山大河。指壹面依山,壹面臨河。形容地勢險要。

不名壹文:名,占有。連壹文錢也沒有。形容人貧窮到了極點。

陽春白雪:不能理解為春天的雪,而是指高雅而不通俗的文藝作品。

舞文弄墨:原指歪曲法律條文,營私作弊。後指玩弄文字技巧,耍筆桿子。含貶義。

屢試不爽:屢,多次;爽,差錯。經過多次試驗都沒有差錯。

久假不歸:假,借用。本指長期借用而不歸還。出自《孟子?盡心上》:“久假而不歸,惡知其非有也。”後也比喻長期染上了壞習慣,不能改正。

差強人意:差,稍微;強,振奮。本指尚可振奮人心。後用以表示還比較令人滿意。

萬人空巷:大家都從家裏出來聚向壹處,使街巷都空了。多用來形容盛大集會或新奇事物把所有的人都吸引來的盛況。

空穴來風:穴,洞孔;來,招來。空的洞穴容易招進風來。後多用以比喻流言蜚語乘虛而入。也代指流言蜚語。

不足為訓:不值得作為效法的準則。

不以為然:然,是的,對的。不認為是正確的。多用於表示不同意。

人面桃花:原指女子的面容與桃花輝映。後用以泛指所愛慕而不能再見的女子。也形容由此而產生的悵惘心情。

身無長物:長物,多余的東西。身上沒有多余的東西。形容人清貧或生活簡樸。

罪不容誅:誅,殺死,判處死刑。處以死刑都不足以抵償其罪行。形容罪大惡極,死有余辜。

山高水低:比喻不幸的事情。多指人的死亡。含貶義。

坐地分贓:贓,贓物。不親自作案而坐等分取贓物。

側目而視:意為敢怒不敢言,形容拘謹畏懼的樣子。

馬革裹屍:意思是用馬皮將屍體包裹起來,指英勇殺敵戰死疆場。

曾幾何時:指時間過去沒有多久。

不贊壹詞:贊,參與。指對完美的或不了解的事物不能提出壹點看法,意見。也指壹言不發。

慘淡經營:本來是說作畫之前的苦心構思,後來形容苦費心思謀劃並從事某項事情或事業。

莫衷壹是:衷,決斷。不能斷定哪個對,哪個不對。

題型實例

例題1?[2008年重慶市第22題]

有些幹部對自己的下屬頤指氣使,對自己的上司,唯唯諾諾,壹副奴才的嘴臉,這都是要不得的。

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壹項是()。

A.陽奉陰違B.醍醐灌頂C.頂禮膜拜D.耳提面命

解析“陽奉陰違”指玩弄兩面派手法,表面上遵從,暗地裏違背。“醍醐灌頂”比喻聽了高明的意見使人受到很大啟發。“頂禮膜拜”指虔誠地跪拜,比喻崇拜到了極點。“耳提面命”指提著耳朵當面告訴他,形容長輩教導熱心懇切,要求嚴格。從成語特定含義可知此題選C最恰當。故選C。

例題2?[2007年中央第21題]

忠實與通順,作為翻譯的標準,應該是統壹的整體,不能把兩者割裂開來,與原意的文字,不管多麽通順,都稱不上是翻譯;同樣,譯文詞不達意也起不到翻譯的作用。

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壹項是()。

A.不謀而合B.截然相反C.如出壹轍D.大相徑庭

解析本題考查對成語含義的正確理解。“不謀而合”與“如出壹轍”都表示意見相同、意思壹致,而“截然相反”和“大相徑庭”則表示意見不同、意思不壹致,我們通過瀏覽題幹,可判斷出所要填入的應為表示“不壹致”的成語,排除A、C項,B項“截然相反”是形容界限分明,完全不壹致,而“大相徑庭”則表示彼此相差很遠或矛盾很大,後者比前者更恰當。故選D。

例題3?[2007年江西省第13題]

(1)如果有了正確的理論,只是把他,並不實行,這種理論再好也是沒有意義的。

(2)明擺著是歪理邪說,本應才是,卻有那麽多人相信,真令人想不通。

(3)這孩子真怪,別的什麽不怕,卻怕癩蛤蟆,壹只癩蛤蟆就嚇得他地驚叫起來。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壹項是()。

A.束之高閣不以為意失魂落魄B.奉若神明不以為然惴惴不安

C.奉若神明不以為然失魂落魄D.不了了之不以為意惴惴不安

解析“束之高閣”比喻扔在壹邊,不去用它或管它;“奉若神明”形容對某人或某事物就像崇拜神靈壹樣地信奉或尊崇。該句顯然用“奉若神明”則前後句意思矛盾,由此排除B、C項。“不以為意”突出表示不放在心上,不重視、不認真對待;“不以為然”則表示不同意。壹般說“嚇得失魂落魄”這是習慣搭配。故選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