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韜光養晦的真正含義

韜光養晦的真正含義

韜光養晦是壹則成語,最早出自於《舊唐書·宣宗記》。韜光養晦的意思是隱藏才能,不使外露。該成語的結構為主謂式;在句中壹般作謂語。

元末明初·羅貫中《三國演義》:玄德也防曹操謀害,就下處後園種菜,親自澆灌,以為韜晦之計。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六》:果為隱者,方韜光晦跡之不暇,安得知名。清·俞萬春《蕩寇誌》:妳此去,須韜光養晦,再看天時。清·鄭觀應《盛世危言初刊自序》:自顧年老才庸,粗知《易》理,亦急擬獨善潛修,韜光養晦。

成語寓意

韜光養晦啟示人們要堅忍、謙虛、謹慎、深藏,永遠沈下心、沈下意、沈下身段與弱勢的大多數在壹起。提倡堅忍、謙遜與親民,要在行動和謀略上,即以靜制動、以柔克剛,外在表現得低下、委屈、無能,使人對自己產生厭惡的感覺,放棄對自己的戒心。

依靠這種騙人的假象減少外界的壓力,松懈對方的警惕,而自己則暗中準備,積極備戰,再瞄準時機,出奇制勝。許多成大事者,在成就之前都有韜晦的歷史。做個真正的智者,勝利終將屬於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