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眼的筆畫筆順

眼的筆畫筆順

眼的筆畫筆順是豎、橫折、橫、橫、橫、橫折、橫、橫、豎提、撇、捺

拓展:

眼:

是漢語通用規範壹級漢字(常用字)。此字始見於篆文,產生時間可能更早。眼本義指眼睛,是人和動物的視覺器官;引申指眼珠、眼神、眼力、用眼看、像眼壹樣的事物;眼處於眼窩內,因而有孔洞義;人無目則盲,故事物的關鍵亦稱眼。

文字源流:

表示眼睛的字,在古漢語中除了“目”之外,還有“眼”字,但“眼”字的產生相對於“目”來說比較晚。《說文解字》以前的古文字中未見眼字,許慎始加收錄。

楷書分化出兩種寫法,作?或眼,?反映小篆結構,但不如眼簡便通用,後世以眼為正體。唐《般若波羅密多心經》作?,蓋俗訛之字。眼通常被認為是形聲字,左部的目作形旁,為眼睛之象,表示眼的本義與目有關。

右邊的艮(gèn)作聲旁表音,眼與艮同為牙音、文部,古音相近。聲旁艮在甲骨文中已經出現,艮是會意字“見”的反文與分化字(見與艮同為見紐,元文旁轉),西周與戰國均有使用。

有學者認為這是最早的“眼”字,後來才造出分化字“眼”。《說文解字》對“眼”說解為:“目也。”這是同義互訓,眼就是目的意思。

“眼”開始產生的時候,從文獻記載來看,只出現在少有的幾部書中,數量極其有限。只是大約在漢末才逐漸取代了“目”而作為口語存在於語言使用當中,而“目”更多地就出現在書面語裏。

從先秦的文獻記載來看,有關於“眼”的壹些記載,例如《易·說卦》就說道:“其於人也,為寡發,為廣顙,為多白眼。”這裏的“眼”前面有壹個“白”作為限定修飾,顯然是側重指眼珠子。

又如《莊子·盜跖》所說的:“子胥抉眼。”這裏的“眼”也是側重指眼球,即眼珠子。現代漢語的“眼”是壹個泛指概念,指包括眼眶和眼珠以及眼白在內的整個眼睛,而要表示眼珠不能單獨用“眼”,壹般表示為“眼珠”。

從眼的本義“眼珠”,引申可以用來表示視力、能力等。眼處於眼窩內,因而有孔洞義;人無目則盲,故事物的關鍵亦稱眼。

“眼”和“目”都可以表示眼睛,但眼已經成為了常用字詞,而目則用在文言文中,或者被保留在個別的成語、俗語等當中,例如“目光短淺”“鼠目寸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