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矛盾的意思是:矛,長矛,進攻用的武器。盾,盾牌,防禦用的武器。比喻自己的言行前後抵觸。後來諷刺那些言行不壹致,前後不協調的人。
自相矛盾的拼音是:zì xiāng máo dùn。出自,《魏書·明亮傳》:“辭勇及武;自相矛盾。”在句中壹般作謂語、定語,不能用於兩方以上,只能用於單方自我抵觸。
有壹個楚國人,既賣盾又賣矛。他誇耀自己的盾,說:“我的盾堅固無比,沒有什麽東西能夠穿透它。”又誇耀自己的矛,說:“我的矛鋒利極了,任何堅固的東西都穿得透。”有人問他:“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結果會怎麽樣呢?”那人張口結舌,壹句話也回答不上來。什麽都不能刺穿的盾與什麽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時存在於這個世界上。
成語寓意
該成語揭露了儒家文士“以文亂法”的思維矛盾。世上不可能***同存在牢不可破的盾和無堅不摧的矛,這個楚國人片面地誇大了矛與盾的作用,結果出現無法自圓其說的局面。自相矛盾的故事告誡人們要講求實際,恰如其份,切不可有市儈習氣,言過其實,自吹自擂。說話或做事要前後壹致,免得最後到了難以自圓其說的地步,被人問得啞口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