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pò dàng hún fēi
解釋:形容驚恐萬狀。
出處:《黑籍冤魂》第三回:“到如今煙鬼滿天下,聞得國家要行禁煙的命令,都嚇得魄蕩魂飛。”
近義詞:魄散魂消、魄散魂飛、魂飛魄散
語法:作謂語、定語、狀語;指害怕
魄蕩魂搖
拼音:pò dàng hún yáo
解釋:形容受外界刺激、誘惑而精神不能集中。
出處:《雪巖外傳》第六回:“雪巖左顧右盼的賞鑒了壹回,想起隋煬帝的烏銅鏡屏的艷事,便不禁魄蕩魂搖起來。”
近義詞:魄蕩魂飛、魂飛魄散
語法:作謂語、定語、狀語;指害怕
魄散魂飛
拼音:pò sàn hún fēi
解釋:形容非常恐懼害怕。
出處:元·無名氏《百花亭》第三折:“可正是船至江心補漏遲,只著我魄散魂飛。”明·徐霖《繡襦記》第三十出:“聽說罷心悲痛,駭得我魄散魂飛似癡。”
示例:那女學生見逢之在前探頭探腦,便也停住腳步,望了他幾眼,更把他弄得~。 ★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四十回
近義詞:魂飛魄散
反義詞:鎮定自若
語法:作定語、狀語;同“魂飛魄散”
魄散魂飄
拼音:pò sàn hún piāo
解釋:形容人臨死時神誌昏迷、人事不省。
出處:《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第七回:“雙手攥定了這根九環錫杖,謹照著他的腰眼骨兒,著實斷送他壹下,把個孽畜打得壹個星飛繚亂,魄散魂飄。”
示例: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38卷:“看的人驚得四分五落,~。”
近義詞:魂飛魄散、魄蕩魂搖、魄消魂散
反義詞:鎮定自若
語法:作謂語、定語、狀語;指害怕
魄散魂消
拼音:pò sàn hún xiāo
解釋:形容驚恐萬分,極端害怕。同“魂飛魄散”。
出處:元·張鳴善《普天樂·贈妓》:“口兒甜,龐兒俏……引的人魄散魂消。”
示例:管賢士壹見杜伏威走到,驚得~,正待往窗外逃生,被杜伏威攔腰壹斧砍倒。 ★明·方汝浩《禪真逸史》第25回
近義詞:魄散魂飛、魄消魂散
語法:作謂語、狀語;用於驚恐
魄消魂散
拼音:pò xiāo hún sàn
解釋:形容驚恐萬分,極端害怕。同“魂飛魄散”。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十二回:“襲人聽了這話,嚇得魄消魂散,只叫‘神天菩薩,坑死我了!’”
近義詞:魄散魂飄、魂飛魄散、魄散魂消
語法:作謂語、定語、狀語;指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