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第四個字是體字的成語

第四個字是體字的成語

1、魂不赴體[ hún bù fù tǐ ]

基本解釋

形容極端驚恐或在某種事物誘惑下失去常態。 同“魂不附體”。

詳細解釋

解釋:形容極端驚恐或在某種事物誘惑下失去常態。同“魂不附體”。

近反義詞

近義詞 魂不負體

2、三位壹體[ sān wèi yī tǐ ]

基本解釋

比喻三個人、三件事或三個方面聯成的壹個整體。

詳細解釋

1. 解釋:比喻三個人、三件事或三個方面聯成的壹個整體。

2. 出自:毛澤東《為爭取千百萬群眾進入抗日民族統壹戰線而鬥爭》:“為什麽提出'鞏固和平'、'爭取民主'、'實現抗戰'這樣三位壹體的口號? 張

3. 示例:我倆沒兒沒女,潔瓊常來,可以說是~,宛如壹家 ◎揚《第二次握手》

4. 語法:聯合式;作賓語、定語;含褒義

例句

原始藝術是詩歌、音樂、舞蹈~的藝術。

3、不識大體[ bù shí dà tǐ ]

基本解釋

大體:關系全局的道理。 不懂得從大局考慮。

詳細解釋

1. 解釋:大體:關系全局的道理。不懂得從大局考慮。

2. 出自:《史記·平原虞卿列傳》:“平原君,翩翩濁世之佳公子也,然未睹大體。”晉·袁宏《後漢記》卷壹○:“臣愚淺,不識大體。”

3. 示例:上斥為~,仍諭內監在外生事者聽人責懲。 ◎《清史稿·高宗本紀》

4. 語法:動賓式;作謂語、賓語、定語;指不明白關系到大局的道理

例句

為了組裏這點小事,妳就到處張揚,弄得全廠都知道,也未免太~了。

4、融為壹體[ róng wéi yī tǐ ]

基本解釋

融合為整體。 比喻幾種事物關系密切,配合自然,如同壹個整體。

詳細解釋

1. 解釋:融合為整體。比喻幾種事物關系密切,配合自然,如同壹個整體。

2. 出自:先秦·管仲《管子·七法》:“有壹體之治,故能出號令,明憲法矣。”

例句

自然存在的山和藝術創作的山,竟分不出界限,~。

5、衣不蔽體[ yī bù bì tǐ ]

基本解釋

蔽:遮。衣服破爛,連身子都遮蓋不住。形容生活貧苦。

詳細解釋

1. 解釋:蔽:遮。衣服破爛,連身子都遮蓋不住。形容生活貧苦。

2. 出自:秦牧《土地》:“衣不蔽體、家裏正在愁吃愁穿的農民望了這群不知稼穡艱難的人們壹眼,壹句話也沒說。”

近反義詞

近義詞 鶉衣百結 衣衫襤褸 滿目瘡痍 捉襟見肘

反義詞 衣冠楚楚 綽有余裕 完美無缺 綽綽有余

6、魂不附體[ hún bù fù tǐ ]

基本解釋

附:依附。靈魂離開了身體。形容極端驚恐或在某種事物誘惑下失去常態。

詳細解釋

1. 解釋:附:依附。靈魂離開了身體。形容極端驚恐或在某種事物誘惑下失去常態。

2. 出自:元·喬夢符《金錢記》第壹折:“使小生魂不附體。”

3. 示例:承驚覺,不見詔書,~,手腳慌亂。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回

4.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狀語、補語;形容受刺激而失去常態

例句

日本鬼子壹聽到“李向陽”的名字,個個嚇得~。

7、卑身屈體[ bēi shēn qū tǐ ]

基本解釋

指彎腰俯首,屈從奉迎。

詳細解釋

1. 解釋:指彎腰俯首,屈從奉迎。

2. 出自:參見“卑身賤體”。

3. 示例:方其人之未得出乎此也,~以求之,仆隸賤人之所恥者而不恥也。 ◎宋·葉適《薦舉》

8、壹心同體[ yī xīn tóng tǐ ]

基本解釋

猶言同心同德。指思想統壹,信念壹致。

詳細解釋

1. 解釋:猶言同心同德。指思想統壹,信念壹致。

2. 出自: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三十二回:“話說唐僧復得了孫行者,師徒們壹心同體,***詣西方。”

近反義詞

近義詞 同心同德

9、黃袍加體[ huáng páo jiā tǐ ]

基本解釋

比喻發動政變獲得成功。同“黃袍加身”。

詳細解釋

解釋:比喻發動政變獲得成功。同“黃袍加身”。

近反義詞

近義詞 黃袍加身

10、移氣養體[ yí qì yǎng tǐ ]

基本解釋

改變氣質和保養身體。

詳細解釋

1. 解釋:改變氣質和保養身體。

2. 出自:《孟子·盡心上》:“孟子自範之齊,望見齊王之子,喟然嘆曰:‘居移氣,養移體。大哉居乎!’”

3.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指改變氣質和保養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