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ān xīn èr yì
解釋:又想這樣又想那樣,猶豫不定。常指不安心,不專壹。
出處:元·關漢卿《救風塵》第壹折:“爭奈是匪妓,都三心二意。”
示例:可是眼下大敵當前,後有追兵,妳可千萬不要~,遲疑不決,誤了大事。★姚雪垠《李自成》第壹卷第四章
近義詞:見異思遷、朝三暮四、二意三心
反義詞:壹心壹意、專心致誌
歇後語:壹雙腳踏兩只船;五個人值事
語法:作謂語、賓語、狀語;指不專心
見異思遷
拼音:jiàn yì sī qiān
解釋:遷:變動。看見另壹個事物就想改變原來的主意。指意誌不堅定,喜愛不專壹。
出處:《管子·小匡》:“少而習焉,其心安焉,不見異物而遷焉。”
示例:因此滿胸抑郁,終不免宗旨不定。~,是個自然的道理。★清·黃小配《大馬扁》第七回
近義詞:三心二意
反義詞:壹心壹意、專心致誌
歇後語:這山看著那山高;秋後的野鼠
語法:作謂語、賓語、定語;指人的意誌
朝三暮四
拼音:zhāo sān mù sì
解釋:原指玩弄手法欺騙人。後用來比喻常常變卦,反復無常。
出處:《莊子·齊物論》:“狙公賦芧,曰:‘朝三而暮四。’眾狙皆怒。曰:‘然則朝四而暮三。’眾狙皆悅。名實未虧而喜怒為用,亦因是也。”
示例:厘定規則:怎樣服役,怎樣納糧,怎樣磕頭,怎樣頌聖。而且這規則是不象現在那樣~的。★魯迅《墳·燈下漫筆》
近義詞:朝秦暮楚、反復無常、見異思遷
反義詞:墨守成規、壹成不變
歇後語:狙公餵猴
語法:作謂語、定語、狀語;比喻反復無常的人
朝秦暮楚
拼音:zhāo qín mù chǔ
解釋:戰國時期,秦楚兩個諸侯大國相互對立,經常作戰。有的諸侯小國為了自身的利益與安全,時而傾向秦,時而傾向楚。比喻人反復無常。
出處:宋·晁補之《雞肋集·北渚亭賦》:“托生理於四方,固朝秦而暮楚。”
示例:嘆~,三載依劉。★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十九出
近義詞:朝三暮四、三心二意、見異思遷
反義詞:始終不渝、始終如壹
語法:作謂語、定語;比喻反復無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