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四月初旬,但見桃紅柳綠,各卉芳菲,《滿庭芳》壹詞為證: 春色未闌,寒威久退,漸覺日暖風輕。
重樓疊榭,簾幕靜無聲。開遍桃花似錦,垂楊下綠水橋平。
壹望處,連天碧草,遊騎正縱橫。賞心行樂事,提壺挈盒,金勒紅纓。
聽新詞雅曲,語燕啼鶯。嗟此景、難消受,繁華境、過眼徒驚。
斜陽外,朱樓掩映,何地更留情? 這西湖,晨、昏、晴、麗、月總相宜: 清晨豁目,澄澄激灩,壹派湖光;薄暮憑欄,渺渺暝朦,數重山色。遇雪時,兩岸樓臺鋪玉屑;逢月夜,滿天星鬥漾珠璣。
雙峰相峙分南北,三竺依稀隱翠微。滿寺僧從天竺去,賣花人向柳陰來。
又有小詞,單說西湖好處: 都城聖跡,西湖絕景。水出深源,波盈遠岸。
沈沈素浪,壹方千載豐登;疊疊青山,四季萬民取樂。況有長堤十裏,花映畫橋,柳拂朱欄;南北二峰,雲鎖樓臺,煙籠梵寺。
桃溪杏塢,異草奇花;古洞幽巖,白石清泉。思東坡佳句,留千古之清名;效社甫芳心,酬三春之媚景。
王孫公子,越女吳姬,跨銀鞍寶馬,乘骨裝花轎。麗日烘朱翠,和風蕩綺羅。
若非日落都門閉,良夜追歡尚未休。紅杏枝頭,綠楊影星,風景賽蓬瀛。
異香飄馥郁,蘭茞正芳馨。極目夭桃簇錦,滿堤芳草鋪茵。
風來微浪白,雨過遠山青。霧籠楊柳岸,花壓武林城。
當日是清明。怎見得? 乍雨乍晴天氣,不寒不暖風光。
盈盈嫩綠,有如剪就薄薄輕羅;裊裊輕紅,不若裁成鮮鮮麗錦。弄舌黃鶯啼別院,尋香粉蝶繞雕欄。
那園中景致,但見: 徑鋪瑪瑙,欄刻香檀。聚山塢風光,為園林景物。
山疊氓氓怪石,檻栽西洛名花。梅開度嶺冰姿,竹染湘江愁淚。
春風蕩漾,上林李白桃紅;秋日淒涼,夾道橙黃橘綠。池沼內,魚躍錦鱗;花木上,禽飛翡翠。
這壹年四季,無過是春天最好景致。日謂之“麗日”,風謂之“和風”,吹柳眼,綻花心,拂香塵。
天色暖謂之“暄”,天色冷謂之“料峭”。騎的馬謂之“寶馬”,坐的轎謂之“香年”。
行的路謂之“香徑”,地下飛起土來謂之“香塵”。應幹草正發葉,花生芽蕊,謂之“春信”。
春忒煞好。有首詞曰: 韶光淡蕩,淑景融和。
小桃深,妝臉妖嬈;嫩柳裊,宮腰細膩。百囀黃鸝,驚回午夢;數聲紫燕,說盡春愁。
日舒遲暖澡鵝黃,水渺茫藕香鴨綠。隔水不知誰院落,秋千高掛綠楊陰。
只見天色漸曉。但見: 薄霧朦朧四野,殘雲掩映荒郊。
江天曉色微分,海角殘星尚照。牧牛兒未起,采桑女猶眠。
小寺內鐘鼓初敲,高蔭外猿聲乍息。正是:大海波中紅日出,世間吹起利名心。
望見壹座廟宇,但見: 朱欄臨綠水,碧澗跨虹橋。依稀觀寶殿嵬嵬,仿佛見威儀凜凜。
廟門開處,層層冷霧罩祠堂;簾幕中間,陰陰黑雲籠聖像。殿後檐松蟠異獸,階前古檜似龍蛇。
在路,但見: 或過山林,聽樵歌於雲嶺;又經別浦,聞漁唱於煙波。或抵鄉村,卻遇市井。
才見綠楊垂柳,影迷已處之樓臺;那堪啼鳥落花,知是誰家之院宇。行處有無窮之景致,奈何說不盡之驅馳。
天色晚,但見: 十色餓分黑霧,九天雲裏星移。八方商旅,歸店解卸行李;北鬥七星,隱隱遮歸天外。
六海釣空,系船在紅蓼灘頭;五戶山邊,盡總牽牛羊入圈。四邊明月,照耀三清。
邊廷兩塞動寒更,萬裏長天如壹色。天色曉,但見: 曉霧裝成野外,殘霞染就荒郊。
耕夫隴上,朦朧月色時沈;織女機邊,晃蕩金烏欲出。牧牛兒尚睡,養蠶女猶眠。
樵舍外犬吠,嶺邊山寺猶未起。但見天晚: 煩陰已轉,日影將斜。
遙觀漁翁收繒罷釣歸家,近睹處處柴扉半掩。望遠浦幾片帆歸,聽高樓數聲畫角。
壹行塞雁,落隱隱沙汀;四五只孤舟,橫瀟瀟野岸。路上行人歸旅店,牧童騎犢轉莊門。
這座莊: 園林掩映茅舍,周回地肥桑棗。繞籬栽嫩草,牛羊連野牧。
橋下碧流寒水,門前青列奇嶺。耕鋤人滿溪邊,春播聲喧屋下。
正是:野草閑花香滿路,那知不是武陵家。變為壹天大雪。
怎見得?妳看:風添雪冷,雪趁風威。紛紛柳絮狂飄,片片鵝毛亂舞。
團空攪陣,不分南北西東;遮地漫天,變盡青黃赤黑。探梅詩客多清趣,路上行人欲斷魂。
到了天壇,吳瑞生壹望,果然清幽。但見:局面寬闊,地勢高阜,松竹掩映,殿閣參差。
東望浙江,潮氣遙侵濕苔徑;南望雷鋒,日色返照映玻璃;西望蘇堤,長虹壹溜青蛇走。北望龍井,寒光數道碧雲飛。
真有蓬瀛仙島之風,絕無市井塵囂之氣。果然好月色也,但見:天清似水,夜凈如銀。
天清似水碧澄澄,玉色浸樓臺;夜凈如銀明朗朗。瑤光穿戶牖。
皓魄走碧空,天風不動玉球圓, *** 沈水底,波紋壹亂寶珠碎。鳥飛雲漢,疑搖凡桂婆娑影;風起廣寒,恍送嫦娥笑語聲。
清虛境上轉冰輪,館娃宮中懸寶鏡。壹時風雨驟至,雷電交作,只聽的:聲如地裂,勢若山崩。
壹聲霹靂,轂轆轆震動山川;兩條閃電,明晃晃照徹宇宙。 風卷石沙,刮在馬面牛頭皆閉目;霧滿乾坤,驚的山精野怪盡藏頭。
三峽倒流,不住盆傾甕點;銀河下瀉,壹時溝滿濠平。只使的風伯雨師無氣力,雷公電母少精神。
來到壹個村莊,但見:壹泓細水,彎彎曲曲向村流;幾樹垂楊,曳曳搖搖依院舞。茅屋數間,時聞犬吠雞鳴;水田幹頃,行見男耕女織。
籬門半掩午陰長,村落人稀槐影靜。荒煙鎖遠山,青天並倚峰千尺;亂花迷幽。
2. 描寫花草鳥獸的四字成語三十個百鳥朝鳳 坌鳥先飛 笨鳥先飛 蠶叢鳥道 長頸鳥喙 池魚籠鳥 飛鳥驚蛇 飛鳥依人 高鳥盡,良弓藏 鵠形鳥面 龜文鳥跡 寒蟬僵鳥 花香鳥語 驚弓之鳥 驚弦之鳥 倦鳥知還 籠鳥池魚 籠鳥檻猿 籠中之鳥 卵覆鳥飛 木幹鳥棲 鳥道羊腸 鳥得弓藏 鳥焚魚爛 鳥伏獸窮 鳥覆危巢 鳥革翚飛 鳥駭鼠竄 鳥跡蟲絲 鳥集鱗萃 鳥盡弓藏 鳥驚鼠竄 鳥驚魚駭 鳥驚魚潰 鳥驚魚散 鳥哭猿啼 鳥面鵠形 鳥槍換炮 鳥槍換炮 鳥窮則啄 鳥入樊籠 鳥散魚潰 鳥聲獸心 鳥獸散 鳥啼花落 鳥啼花怨 鳥語花香 禽息鳥視 青鳥殷勤 輕徙鳥舉 窮鳥入懷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如鳥獸散 三寸鳥,七寸嘴 傷弓之鳥 獸迒鳥跡 獸聚鳥散 烏鳥私情 象耕鳥耘 鸮鳥生翼 小鳥依人 熊經鳥申 熊經鳥伸 熊經鳥曳 熊經鳥引 羊腸鳥道 壹石二鳥 魚驚鳥散 魚潰鳥離 魚潰鳥散 魚縣鳥竄 越鳥南棲 雲屯鳥散 鷙鳥將擊,卑飛斂翼 鷙鳥累百,不如壹鶚 百獸率舞 毒蛇猛獸 飛禽走獸 鳳儀獸舞 洪水猛獸 困獸猶鬥 狼子獸心 率獸食人 鳥伏獸窮 鳥聲獸心 鳥獸散 虐老獸心 人面獸心 如鳥獸散 三獸渡河 豕交獸畜 獸迒鳥跡 獸聚鳥散 獸困則噬 獸窮則嚙 獸窮則嚙 獸心人面 五脊六獸 衣冠禽獸 珍禽奇獸 珍禽異獸 白龍魚服 白魚赤烏 白魚登舟 白魚入舟 鮑魚之次 鮑魚之肆 察見淵魚 沈魚落雁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城門魚殃 鴟張魚爛 池魚林木 池魚籠鳥 池魚幕燕 池魚堂燕 池魚之禍 池魚之慮 池魚之殃 蟲魚之學 叢雀淵魚 彈鋏無魚 得魚忘荃 得魚忘筌 登木求魚 鼎魚幕燕 凍浦魚驚 多魚之漏 鱷魚眼淚 魴魚赪尾 放長線釣大魚 放魚入海 肥魚大肉 釜底遊魚 釜魚幕燕 釜魚甑塵 釜中生魚 釜中遊魚 釜中之魚 鰥魚渴鳳 貫魚之次 貫魚之序 河決魚爛 河魚腹疾 河魚天雁 河魚之疾 涸魚得水 涸轍枯魚 鴻斷魚沈 狐鳴魚書 化及豚魚 渾水摸魚 混水撈魚 混水摸魚 禍及池魚 禍近池魚 雞頭魚刺 及賓有魚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枯魚病鶴 枯魚涸轍 枯魚銜索 枯魚之肆 鯉魚跳龍門 臨川羨魚 臨河羨魚 臨淵羨魚 龍陽泣魚 龍戰魚駭 籠鳥池魚 漏網之魚 魯魚帝虎 魯魚亥豕 魯魚陶陰 落雁沈魚 馬如遊魚 曼衍魚龍 幕燕鼎魚 幕燕釜魚 鮎魚上竿 鮎魚上竹 鮎魚上竹竿 鮎魚緣竹竿 鳥焚魚爛 鳥驚魚駭 鳥驚魚潰 鳥驚魚散 鳥散魚潰 牛蹄之魚 牛蹄中魚 棄其餘魚 前庭懸魚 清水無大魚 雀馬魚龍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 如魚得水 如魚似水 如魚飲水,冷暖自知 撒水拿魚 三日打魚,兩日曬網 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射魚指天 食魚遇鯖 豕亥魚魯 水到魚行 水清無魚 水至清則無魚 似水如魚 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土崩魚爛 吞舟之魚 瓦影之魚 為淵驅魚 為淵驅魚,為叢驅爵 為淵驅魚,為叢驅雀 穩坐釣魚船 瞎子摸魚 宵魚垂化 霄魚垂化 信及豚魚 懸龜系魚 雁斷魚沈 雁去魚來 雁逝魚沈 雁素魚箋 雁杳魚沈 殃及池魚 羊續懸魚 以筌為魚 以蚓投魚 以魚驅蠅 魚帛狐篝 魚帛狐聲 魚腸尺素 魚腸雁足 魚沈鴻斷 魚沈雁靜 魚沈雁落 魚沈雁渺 魚沈雁杳 魚傳尺素 魚大水小 魚封雁帖 魚釜塵甑 魚貫而出 魚貫而入 魚貫而行 魚貫雁比 魚貫雁行 魚箋雁書 魚驚鳥散 魚潰鳥離 魚潰鳥散 魚爛而亡 魚爛河決 魚爛取亡 魚爛土崩 魚爛瓦解 魚瞵鶚睨 魚龍百變 魚龍變化 魚龍混雜 魚龍曼羨 魚龍曼延 魚龍曼衍 魚龍漫衍 魚魯帝虎 魚米之地 魚米之鄉 魚目混珍 魚目混珎 魚目混珠 魚目間珠 魚餒肉敗 魚肉百姓 魚肉鄉裏 魚升龍門 魚生空釜 魚書雁帛 魚書雁帖 魚書雁信 魚水和諧 魚水深情 魚水相歡 魚水相投 魚死網破 魚網鴻離 魚尾雁行 魚縣鳥竄 魚遊沸鼎 魚遊沸釜 魚遊釜底 魚遊釜內 魚遊釜中 魚遊濠上 魚遊燋釜 魚魚雅雅 魚與熊掌 魚躍龍門 魚躍鳶飛 魚質龍文 鳶飛魚躍 淵魚叢爵 淵魚叢雀 緣木求魚 葬身魚腹 甑塵釜魚 指天射魚 自相魚肉 百足之蟲 百足之蟲,斷而不蹶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百足之蟲,至斷不蹶 百足之蟲,至死不僵 蟲臂鼠肝 蟲沙猿鶴 蟲魚之學 雕蟲小技 雕蟲篆刻 雕蟲薄技 雕蟲刻篆 雕蟲末伎 雕蟲末技 雕蟲小技 雕蟲小巧 雕蟲小事 雕蟲小藝 雕蟲篆刻 肚裏蛔蟲 雞蟲得喪 雞蟲得失 狼蟲虎豹 蓼蟲忘辛 沒毛大蟲 鳥跡蟲絲 鼠肝蟲臂 鼠嚙蟲穿 鼠嚙蟲穿 水火兵蟲 無毛大蟲 物腐蟲生 夏蟲不可以語冰 夏蟲朝菌 夏蟲疑冰 夏蟲語冰 應聲蟲 猿鶴蟲沙 猿鶴沙蟲。
3. 寫寫花草鳥獸,雲煙山水等來表達作者美好情懷的文段壹直在崇尚、向往著歷史中那片詩詞並發的芳草地。當李清照帶著“人比黃花瘦”的容顏從歷史中向我走來;當嶽飛的《滿江紅》激蕩起我滿腔的熱血……我的心中便蕩起陣陣激流。宋詞,那古老的精華,已融入我的生命。
張潮在《幽夢影》裏說過:“所謂美人者,以花為貌,以鳥為聲,以月為神,以柳為態,以玉為骨,以冰雪為膚,以秋水為姿,以詩詞為心。”我不去崇尚那種“美人”,也更沒有那種精通詩詞文賦的文人雅量。我只是用自己的心去咀嚼,去品味那或婉轉纏綿,或雄渾悲壯的潛在詞魂,在默默中傾聽歷史的心跳,讓自己的血液流淌得更加奔放。
喜歡宋詞,很欣賞它的那種明快的韻律。如蔣捷的“何日歸家洗客袍,銀字笙調,金字香燒,流光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讀起來如行雲流水,朗朗上口,字字清新雋永,繞耳不絕,讓人忍不住地對此喜愛有加。
若領略了婉約派的似水柔情,便會深深地喜歡上它們的那種欲說還休,十詠三嘆的韻味。才子柳永的《雨霖鈴》便算得上是部經典之作。“……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美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柳永觸龍顏而遭貶,不得不離開繁華的京都,登舟離開時,回望壹眼這座讓他失意,又愛又恨的都城,萬般愁緒,萬般滋味便湧上心頭。無奈中,只有壹任肝腸寸斷。柳永的身影消失在蒼茫的歷史中,但是,他的靈魂卻在每壹句詞中,沖破歷史的塵芥,永世長存下來。
在感嘆婉約派的清麗、含蓄、纏綿之余,更不免驚嘆豪放派的雄渾壯闊和沈郁蒼涼。從嶽飛的《滿江紅》怒發沖冠精忠報國的壯懷激烈,到蘇軾的“壹樽還酹江月,縱觀千古豪情”;從蘇軾的“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的熱血之誓,到辛棄疾的“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的錚錚鐵骨,字字鏗鏘,句句雄壯,讓每壹個人都倍增愛國之熱情,倍感壹眶之熱淚。
無羈地吟哦,醉到了世世的楚楚衣冠,撼動了代代的凡夫俗心。歷史撫平了風湧乍起的波浪,吹幹了沙場上映日而輝的英雄鮮血,但是,它卻不能帶走那些融入人們生命靈魂的菁華。
在回望中,在歷史心臟強有力的跳動聲中,我默默地用心靈去傾聽,去找尋,去欣賞,去感受那歷萬世而不朽的詞魂。
4. 壹段花草鳥獸、雲煙山水等自然美景都會顯得那麽美好的文段四面叢遮樹木,周圍盡是村莊。
滿鼻香風,萬朵芙蓉輔綠水; 迎眸翠色,千枝荷葉鋪池塘。遠望去陰陰柳影,近看來細細松清。
但見: 新篁池閣,花霧樓臺,幾多曲徑護幽欄,數處小橋通活水。假山高聳,下面有石洞玲瓏;亭榭精奇,中列著翠屏寶玩。
色鋪錦繡,生香不斷。樹交花韻奏笙簧,樂意相關禽對語。
轉過了桃花徑、杏花塢、梅花莊、李花弄,方走到雕檐鬥角百花亭;穿過這牡丹臺、芍藥欄、薔薇屏、茶囗架,才顯出凈幾明窗千佛閣。雙雙白鶴長鳴,兩兩鴛鴦交頸。
荷花池內,魚翻玉尺戲清波;來鳳軒前,鸚吐人言稱佛號。爛柯嶺囗囗寂靜,春宴堂金碧交輝。
陰陰古木欲參天,灼灼嬌花齊向日。果然在在堪歌舞,正是人人可舉觴。
但見: 四圍崢嶸,八面玲瓏。重重曉色映晴霞,瀝瀝泉聲飛瀑布。
澗溪中流水飛瓊,石壁上堆藍疊翠。白雲洞口,紫藤高掛綠蘿垂;碧玉峰前,丹桂懸崖千蔓裊。
引蒼猿獻果,呼麋鹿含花。千峰竟秀,夜深白鶴聽仙經;萬壑爭流,風暖閑禽相對語。
地僻凡塵飛不到,山高車馬幾時臨。但見: 巍巍萬丈,疊疊千層。
四圍翠柏參天,遍嶺蒼松蔽日。翠柏上但見猿呼,蒼松頂推聞鶴唳。
昏沌沌雲封山岫,黑沈沈霧鎖山巒。蓁棘裏虎狼逐隊,草叢中狐兔成群。
嗚嗚咽咽,山禽鳴古樹高枝;習習瀟瀟,嵐氣吐巉巖幽壑。深林蔚秀,從教健翮飛騰;大麓寬平,壹任良材馳騁。
驚心處,無非水怪山妖;觸目間,盡是閑花野草。只見潺氵爰飛瀑布,屈曲路囗囗。
不聞雞犬之聲,罕見行人之跡。正是:攀藤附葛猶難上,涉險登危路怎行!但見: 壹周遭矮矮粉墻,三五透低低精舍。
後面有蒙蒙茸茸,柳岸橫連芳草徑;前頭見蒼蒼翠翠,竹屏相傳小柴扉。幾灣流水,滔滔不竭統圍墻; 壹帶石橋,坦坦平鋪通例路。
籬邊露出嬌嬌媚媚野花開,戶內忽聞咕咕(口牢)(口牢)囗犬吠。房廊不大,制度得委曲清幽;空地盡多,種植的桃梅李杏。
果然渾無俗士氣,惟有讀書聲。但見: 閬苑名山,蓬瀛福地,隱士避人之境,神仙修煉之鄉。
層層疊疊,重巒聳翠,分明是華嶽三峰;突突兀兀,峻嶺橫空,那數廬山五老。進壹洞又進壹洞,倒掛的怪石玲瓏;轉壹灣又轉壹灣,壁立著青松蓊郁。
高高下下,懸崖峭壁,呦呦麋鹿銜花;纏纏綿綿,附葛攀藤,兩兩猿猴獻果。山巖裏幾處琳琳瑯瑯,如敲金擊玉,數道清泉噴雪浪;頭頂上壹聲咿咿啞啞,似龍笙鳳管,壹雙白鶴唳青空。
夾道上瑤草奇花,浦路中紫芝貝葉。清清凈凈不染著半點塵埃,杳杳冥冥那識有人間甲子。
仙鵲噪枝如報喜,浮雲出洞本無心。
5. 有哪些古文描寫自然風景的登泰山記 ----姚鼐 原文: 泰山之陽,汶水西流;其陰,濟水東流。
陽谷皆入汶,陰谷皆入濟。當其南北分者,古長城也。
最高日觀峰,在長城南十五裏。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雪,歷齊河、長清,穿泰西北谷,越長城之限至於泰安。
是月丁未,與知府朱孝純子穎由南麓登。四十五裏,道皆砌石為磴,其級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繞泰安城下,酈道無所謂環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嶺,復循西谷,遂至其巔。
古時登山,循東谷入,道有天門。東谷者,古謂之天門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經中嶺及山巔,崖限當道者,世皆謂之天門雲。道中迷霧冰滑,磴幾不可登。
及既上,蒼山負雪,明燭天南,望晚日照城廓,汶水、徂徠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 戊申晦,五鼓,與子穎坐日觀亭,待日出。
大風揚積雪擊面,亭東自足下皆雲漫,稍見雲中白若樗 數十立者,山也。極天雲壹線異色,須臾成五彩。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紅光,動搖承之,或曰,此東海也。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皓駁色,而皆若僂。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宮,在碧霞元君祠東。
是日,觀道中石刻,自唐顯慶以來,其遠古刻盡漫失。僻不當道,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蒼黑色,多平方,少圓。
少雜樹,多松,生石罅,皆平頂。冰雪,無瀑水,無鳥獸音跡。
至日觀數時內無樹,而雪與人膝齊。 桐城姚鼐記。
--------------------------------------------------- 滕王閣序 ——王 勃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
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物華天寶,龍光射牛鬥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
雄州霧列,俊彩星馳。臺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
都督閻公之雅望,綮戟遙臨;宇文新州之懿範,譫帷暫駐。十旬休暇,勝友如雲。
千裏逢迎,高朋滿座。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紫電青霜,王將軍之武庫。
家君作宰,路出名區。童子何知?躬逢勝餞。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
儼驂騑於上路,訪風景於崇阿。臨帝子之長洲,得仙人之舊館。
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回;桂殿蘭宮,即岡巒之體勢。
披繡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其駭矚。
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迷津,青雀黃龍之舳。虹銷雨霽,彩徹區明。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長天壹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遙吟甫暢,逸興遄飛。爽籟發而清風生,纖歌凝而白雲遏。
睢園綠竹,氣淩彭澤之樽;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四美具,二難並。
窮睇眄於中天,極娛遊於暇日。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
望長安於日下,指吳會於雲間。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
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時運不齊,命途多舛。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所賴君子安貧,達人知命。
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誌。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而猶歡。
北海雖賒,夫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嘗高潔,空懷報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壹介書生。
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有懷投筆,慕宗愨之長風。舍簪笏於百齡,奉晨昏於萬裏。
非謝家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他日趨庭,叨陪鯉對;今晨捧袂,喜托龍門。
楊意不逢,撫淩雲而自惜;鍾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 鳴呼!勝地不常,盛筵難再。蘭亭已矣,梓澤邱墟。
臨別贈言,幸承恩於偉餞;登高作賦,是所望於群公!敢竭鄙誠,恭疏短引。壹言均賦,四韻俱成。
請灑潘江,各傾陸海雲爾。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廉暮卷西山雨。閑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 遊褒禪山記 --王安石 褒禪山亦謂之華山,唐浮圖慧褒始舍於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後名之曰“褒禪”。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
距其院東五裏,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滅,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
今言“華(讀壹聲)”如“華實”之“華”者,蓋音謬也。其下平曠,有泉側出,而記遊者甚眾,——所謂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裏,有穴窈然,入之甚寒,問其深,則其好遊者不能窮也,——謂之後洞。余與四人擁火以入,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盡。”遂與之俱出。
蓋余所至,比好遊者尚不能十壹,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時,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遊之樂也。
於是余有嘆焉: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夫夷以近,則遊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
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誌者不能至也。有誌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誌與力,而又不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