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代桃僵
拼音: lǐ dài táo jiāng 簡拼: ldtj
近義詞: 代人受過 反義詞:
用法: 兼語式;作賓語;喻以此代彼或代人受過
解釋: 僵:枯死。李樹代替桃樹而死。原比喻兄弟互相愛護互相幫助。後轉用來比喻互相頂替或代人受過。
出處: 南宋·郭茂倩《樂府詩集·雞鳴》:“桃在露井上,李樹在桃旁,蟲來嚙桃根,李樹代桃僵。樹木身相代,兄弟還相忘!”
例子: 芝焚蕙嘆嗟僚友,~泣弟兄。(清·黃遵憲《感事》詩)
謁後語:
2. 湯粉成語四字成語:搽脂抹 粉
釋義指化妝打扮。今亦用於形容掩飾、遮蓋。
脂:油脂,胭脂;粉:香粉。塗脂抹粉,刻意打扮
出處明·孫仁儒《東郭記·妾婦之道》:“喜值青年,全然未須,何妨巾幗羅儒,搽脂抹粉媚如狐。”
清·彭養鷗《黑籍冤魂》第19回:“每日起來,搽脂抹粉,那臉上的煙色,還可遮得過去。”
成語:滴 粉 搓酥
釋義形容女子濃艷的裝飾。
成語:蝶 粉 蜂黃
釋義指古代婦女粉面額黃,妝扮美容。
粉:脂粉;黃:杏黃色。指古代婦女粉面額黃,借指婦人貞潔
出處唐·李商隱《酬崔八早梅有贈兼示之作》:“何處拂胸資蝶粉,幾時塗額藉蜂黃。”
唐·李商隱《酬崔八早梅》:“何處拂胸資蝶粉,幾時塗額藉蜂黃。”
成語: 粉 白黛黑
釋義粉白:在臉上搽粉,使臉更白;黛黑:畫眉毛,使眉毛更黑。泛指女子的妝飾。
以粉傅面,以黛畫眉。指女子修飾容顏
出處戰國·楚·屈原《大招》:“粉白黛黑,施芳澤只。”
戰國·鄭·列禦寇《列子·周穆王》:“衣阿錫,曳齊紈,粉白黛黑,佩玉環雜。”
成語: 粉 白黛綠
釋義泛指女子的妝飾。
指女子修飾容貌
出處戰國·楚·屈原《大招》:“粉白黛黑,施芳澤只。”
唐·韓愈《送李願歸盤谷序》:“飄輕裾,翳長袖,粉白黛綠者,列屋而閑居。”
成語: 粉 面油頭
釋義臉上撲粉,頭上抹油。形容女子的化妝。
出處元·鐘嗣成《罵玉郎過感恩采茶歌·四景》:“皓齒明眸,粉面油頭,點花牌,行酒令。”
成語: 粉 墨登場
釋義粉、墨:搽臉和畫眉用的化妝品。原指演員化妝上臺演戲。比喻壞人經過壹番打扮,登上政治舞臺。
粉墨:搽臉和畫眉的化妝品。指演員化妝上臺演戲。多比喻登上政治舞臺
出處臧懋循《元曲選後序》:“而關漢卿輩至躬踐排場,而傅粉墨。”
清·梁紹壬《兩般秋雨庵隨筆·清勤堂隨筆》:“粉墨登場,所費不貲。致滋喧雜之煩,殊乏恬適之趣。”
成語: 粉 身碎骨
釋義身體粉碎而死。比喻為了某種目的或遭到什麽危險而喪失生命。
全身粉碎。指為某種目的而喪命
出處三國·魏·曹植《謝封甄城王表》:“臣愚駑垢穢,才質疵下,過受陛下日月之恩,不能摧身碎首,以答陛下厚德。”唐·蔣防《霍小玉傳》:“平生誌願,今日獲從,粉骨碎身,誓不相舍。”
成語: 粉 飾太平
釋義粉飾:塗飾表面。把社會黑暗混亂的狀況掩飾成太平的景象。
粉飾:粉刷裝飾;太平:社會平安興旺。指塗飾外表,掩蓋實情,把混亂腐敗的局面,裝點成太平盛世的景象
出處宋·蘇軾《再上皇帝書》:“豈有別生義理,曲加粉飾而能欺天下哉。”
宋·蔡絳《車鐵圍山叢談》:“當是時,方粉飾太平,務復古禮制。”
成語: 粉 妝玉琢
釋義白粉裝飾的,白玉雕成的。形容女子妝飾的漂亮或小孩長得白凈。也用來形容雪景。
形容女子妝飾白皙、漂亮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壹回:“士隱見女兒越發生得粉妝玉琢,乖覺可喜,便伸手接來,抱在懷中,鬥他玩耍壹回。”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十三回:“每日打扮的粉妝玉琢,皓齒朱唇,無日不在大門首倚門而望。”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壹回:“士隱見女兒越發生得粉妝玉琢,乖覺可喜。”
成語:傅 粉 何郎
釋義傅粉:敷粉,抹粉;何郎:何晏,字平叔,曹操養子。原指何宴面白,如同搽了粉壹般。後泛指美男子。
原指何晏臉色白凈,如同擦了粉壹般。後指美男子
3. 冠組四字成語有哪些方領圓冠: 方形的衣領和圓形的帽冠,為古代儒生的服飾。
亦借指儒生。發怒穿冠: 毛發豎起的樣子。
形容極度憤怒。同“發上沖冠”。
發植穿冠: 形容極度憤怒。同“發上沖冠”。
倒冠落佩: 冠:帽子;佩:佩玉。這裏指官服。
脫下帽子,摘去佩玉。形容辭官還鄉。
彈冠結綬: 朋友之間互相援引出仕。彈冠振衿: 整潔衣冠。
後多以比喻將欲出仕。彈冠振衣: 整潔衣冠。
後多以比喻將欲出仕。遁跡黃冠: 指避開塵世而做道士。
倒冠落佩: ①指棄官歸隱。冠、佩是官員正服的打扮。
②指隱者裝束。亦作“倒冠落佩”。
超今冠古: 冠:超出眾人。超越古今。
沖冠發怒: 形容極為憤怒。沖冠怒發: 形容極為憤怒。
沖冠眥裂: 形容憤怒到極點。眥裂,睜裂眼眶。
褒衣危冠: 褒衣:寬大的衣服。危冠:高帽子。
古代儒生的裝束。指寬袍高帽。
暴衣露冠: 日曬衣裳,露濕冠冕。形容奔波勞碌。
暴,曬。白面儒冠: 猶白面書生。
指只知讀書,閱歷少,見識淺的讀書人。有時含貶義。
亦泛指讀書人。張冠李戴: 把姓張的帽子戴到姓李的頭上。
比喻認錯了對象,弄錯了事實。優孟衣冠: 優孟:春秋時楚國著名的的演雜戲的人,擅長滑稽諷諫。
比喻假扮古人或模仿他人。也指登場演戲。
勇冠三軍: 冠:位居第壹;三軍:軍隊的統稱。指勇敢或勇猛是全軍第壹。
衣冠禽獸: 穿戴著衣帽的禽獸。指品德極壞,行為象禽獸壹樣卑劣的人。
衣冠楚楚: 楚楚:鮮明、整潔的樣子。衣帽穿戴得很整齊,很漂亮。
彈冠相慶: 彈冠:撣去帽子上的灰塵,準備做官。指官場中壹人當了官或升了官,同夥就互相慶賀將有官可做。
怒發沖冠: 指憤怒得頭發直豎,頂著帽子。形容極端憤怒。
沐猴而冠: 沐猴:獼猴;冠:戴帽子。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
比喻虛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來諷刺投靠惡勢力竊據權位的人。
冠冕堂皇: 冠冕:古代帝王、官吏的帽子;堂皇:很有氣派的樣子。形容外表莊嚴或正大的樣子。
冠蓋如雲: 冠蓋:指仁宦的冠服和車蓋,用作官員代稱。形容官吏到的很多。
鳳冠霞帔: 舊時富家女子出嫁時的裝束,以示榮耀。也指官員夫人的禮服。
峨冠博帶: 峨:高;博:闊。高帽子和闊衣帶。
古代士大夫的裝束。裂冠毀冕,拔本塞源: 冕:古代王侯卿大夫所戴的禮帽;本:樹根。
原比喻諸侯背棄禮法,侵犯天子的直接領地。後用作臣下推翻國君,奪取王位的代稱。
以冠補履: 冠:帽子;履:鞋子。用帽子補鞋。
比喻以貴重物品配賤物。甲冠天下: 甲冠:第壹。
稱雄天下。形容人或事物十分突出,無與倫比。
華冠麗服: 冠:帽子。形容衣著華麗。
虎而冠: 冠:把帽子戴在頭上。比喻生性殘虐的人。
黃冠草服: 粗劣的衣著。借指平民百姓。
有時指草野高逸。黃冠草履: 粗劣的衣著。
借指平民百姓。有時指草野高逸。
同“黃冠草服”。黃冠野服: 粗劣的衣著。
借指平民百姓。有時指草野高逸。
同“黃冠草服”。毀冠裂裳: 毀壞帽子和衣裳。
用作表示徹底決裂的意思。貢禹彈冠: 指貢禹與王吉(字子陽)友善,見其在位,亦願為官。
比喻樂意輔佐誌向相同的人。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 走過瓜田,不要彎下身子提鞋;經過李樹下面,不要舉起手來整理帽子。
比喻避嫌疑。冠上加冠: 同畫蛇添足,比喻多余的舉動。
高冠博帶: 冠:帽子;博:大;帶:衣帶。戴著高大的帽子,系著寬闊的衣帶。
形容儒生的裝束。也比喻穿著禮服。
掛冠求去: 掛冠:把官帽掛起來。脫下官帽要求離去。
比喻辭官歸隱。冠履倒置: 比喻上下位置顛倒,尊卑不分。
掛冠歸去: 冠:帽子,這裏指官帽。把官帽取下掛起來。
比喻辭官回家。貴冠履輕頭足: 比喻主次或輕重顛倒。
冠袍帶履: 帽子、袍子、帶子、鞋子。泛指隨身的必須用品。
冠上履下: 比喻上下分明,尊卑有別。冠蓋相望: 冠蓋:指仁宦的冠服和車蓋,用作官員代稱;相望:互相看得見。
形容 *** 的使節或官員往來不絕。冠絕壹時: 冠絕:遙遙領先,位居第壹。
形容在某壹時期內超出同輩,首屈壹指。冠履倒易: 比喻上下位置顛倒,尊卑不分。
狗續侯冠: 猶狗續金貂。比喻濫封的官吏。
冠屨倒施: 比喻上下位置顛倒,尊卑不分。同“冠履倒易”。
冠山戴粒: 冠山:把山當帽子,比喻大。戴粒:用頭頂粒,比喻小。
形容大小雖異,但各適其適。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 比喻避嫌疑。
同“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發怒沖冠: 形容極度憤怒。
同“發上沖冠”。發上沖冠: 猶言發上指冠。
形容極度憤怒。發上指冠: 毛發豎起貌。
形容極度憤怒。發踴沖冠: 毛發豎起貌。
形容極度憤怒。同“發上沖冠”。
冠蓋相屬: 冠蓋:古代官吏的冠服和車蓋,代指官吏;屬:接連。形容 *** 的使節或官員,壹路上往來不絕。
也指世代仕宦,相繼不斷衣冠濟楚: 冠:帽子。衣帽穿戴得很整齊,很漂亮衣冠濟濟: 濟濟:美好貌。
形容服飾華麗衣冠掃地: 掃地:比喻破壞無余。指人不重名節,喪盡廉恥衣冠優孟: 春秋楚相孫叔敖死後,兒子很窮,優孟穿戴了孫叔敖的衣冠去見楚莊王,楚王受到感動。
比喻假扮古人或模仿他人。指登場演戲衣冠齊楚: 冠:帽子。
衣帽穿戴得很整齊,很漂亮褎然冠首: 指出眾,超出同輩而居首席。同“褎然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