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國境內之杭愛山;勒,雕刻;勒功,把記功文字刻在石上,即刻石記功。亦指建立或成就功勛。
中文名
燕然勒功
別名
勒石燕然
拼音
yān rán lè gōng
出處
《後漢書》卷二十三《竇融列傳·竇憲》
主人公
竇憲
快速
導航
成語用法
成語出處
《張璠後漢紀·和帝紀·永元二年》:竇憲字伯度,拜車騎將軍,與北單於戰於稽落山,大破之。憲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裏,刻石以紀漢功,紀威德也。
《後漢書》卷二十三《竇融列傳·竇憲》:憲懼誅,自求擊匈奴以贖死。會南單於請兵北伐,乃拜憲車騎將軍,金印紫綬,官屬依司空,以執金吾耿秉為副,發北軍五校、黎陽、雍營、緣邊十二郡騎士,及羌胡兵出塞。次年,憲與秉各將四千騎及南匈奴左谷蠡王師子萬騎出朔方雞鹿塞,南單於屯屠河,將萬余騎出滿夷谷,度遼將軍鄧鴻及緣邊義從羌胡八千騎,與左賢王安國萬騎出陽塞,皆會涿邪山。憲分遣副校尉閻盤、司馬耿夔、耿譚將左谷蠡王師子、右呼衍王須訾等,精騎萬余,與北單於戰於稽落山,大破之,虜眾崩潰,單於遁走,追擊諸部,遂臨私渠比鞮海。斬名王已下萬三千級,獲生口馬牛羊橐駝百余萬頭。於是溫犢須、日逐、溫吾、夫渠王柳鞮等八十壹部率眾降者,前後二十余萬人。憲、秉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裏,刻石勒功,紀漢威德,令班固作銘曰:[1]
惟永元元年秋七月,有漢元舅曰車騎將軍竇憲,寅亮聖明,登翼王室,納於大麓,惟清緝熙。乃與執金吾耿秉,述職巡禦,理兵於朔方。鷹揚之校,螭虎之士,爰該六師,既南單於、東烏桓、西戎氐羌侯王君長之群,驍騎三萬。元戎輕武,長轂四分,雲輜蔽路,萬有三千余乘。勒以八陣,蒞以威神,玄甲耀日,朱旗絳天。遂陵高闕,下雞鹿,經磧鹵,絕大漠,斬溫禺以釁鼓,血屍逐以染鱷。然後四校橫徂,星流彗埽,蕭條萬裏,野無遺寇。於是域滅區單,反旆而旋,考傳驗圖,窮覽其山川。遂逾涿邪,跨安侯,乘燕然,躡冒頓之區落,焚老上之龍庭。上以攄高、文之宿憤,光祖宗之玄靈;下以安固後嗣,恢拓境宇,振大漢之天聲。茲所謂壹勞而久逸,暫費而永寧者也。乃遂封山刊石,昭銘上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