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huǒ mào sān zhàng
解釋:冒:往上升。形容憤怒到極點。
出處: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壹部:“她壹句話把他說得跳起來,火冒三丈。”
示例:他愛發脾氣,動輒~。
近義詞:怒氣沖沖、火冒三尺
反義詞:心平氣和
語法:作謂語、賓語、狀語;形容憤怒到極點
暴跳如雷
拼音:bào tiào rú léi
解釋:暴:暴烈,急躁。急怒叫跳,象打雷壹樣猛烈。形容又急又怒,大發脾氣的樣子。
出處:《古詩為焦仲卿妻作》:“我有親父兄,性行暴如雷。”
示例:他哥哥知道了,氣得~。叫了他去罵。★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十三回
近義詞:大發雷霆、火冒三丈、氣急敗壞
反義詞:心平氣和、奴不變容、和顏悅色
語法:作謂語、狀語、定語;形容人盛怒時的樣子
大發雷霆
拼音:dà fā léi tíng
解釋:霆:極響的雷,比喻震怒。比喻大發脾氣,大聲斥責。
出處:《三國誌·吳書·陸遜傳》:“今不忍小忿而發雷霆之怒。”
示例:不知說了壹句甚麽話,符老爺登時~起來,把那獨腳桌子壹掀。(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十四回)
近義詞:勃然大怒、暴跳如雷、怒形於色
反義詞:平心靜氣、心平氣和、和顏悅色
歇後語:暴雨前的閃電
語法:作謂語、定語、狀語;指大發脾氣,大聲斥責
怒不可遏
拼音:nù bù kě è
解釋:遏:止。憤怒地難以抑制。形容十分憤怒。
出處:《國語·周語下》:“民有怨亂,猶不可遏,而況神乎?”《資治通鑒·後唐明宗天成二年》:“嚴惶怖求哀,知祥曰:‘眾怒不可遏也!’遂輯下,斬之。”
示例:賈大少爺正在自己動手掀王師爺的鋪蓋,被王師爺回來從門縫裏瞧見了,頓時氣憤填膺,~。★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二十七回
近義詞:怒形於色
反義詞:喜不自勝、心平氣和
語法:作謂語、定語、狀語;形容十分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