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行色匆匆、行色:出發前後的神態。行走或出發前後的神態舉止急急忙忙的樣子。
2、行將就木、快要進棺材了。指人臨近死亡。《左傳·僖公二十三年》記載,晉公子重耳奔狄,娶季隗,“將適齊,謂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來而後嫁。’對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則就木焉。’”木:棺材。
3、行屍走肉、諷刺沒有理想,無所作為的人。糊裏糊塗混日子,雖然活著,同死人壹樣。《拾遺記·後漢》:“(任末)臨終誡曰:‘夫人好學,雖死若存;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屍走肉耳。’”行屍:會走動的屍體。走肉:會走動而沒有靈魂的肉體。
4、行賫居送、對行經或停居的人以財物相贈。謂封建時代賄賂過往官員。語出《漢書·食貨誌下》:“幹戈日滋,行者_,居者送,中外騷擾相奉,百姓_敝以巧法,財賂衰耗而不淡。”清馮桂芬《崇節儉議》:“比者軍興十年,戒嚴_天下,徵調供億,賦車籍馬,行_居送,遠近騷然。”
5、行思坐籌、形容時刻在思考著或懷念著。同“行思坐想”。
6、行而未成、行:從事;成:成功。雖然行動了但沒有成功。比喻時機還沒有成熟。
7、行者讓路、行走的人相互讓路。指大家都謙遜有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