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民間的成語故事

民間的成語故事

民間的成語故事1

  傍人門戶

 古時候,中國民間有壹種風俗:過年時,用兩塊桃木板寫上神仙的名字掛在門旁,以便壓邪,這木板稱作“桃符”;

 五月初五那天,將艾蒿紮成人形懸掛門戶上方,用來驅趕毒氣,稱為“艾人”。

 有壹天,桃符和艾人在壹家的門上爭吵起來。

 桃符擡頭望著艾人罵道:“妳這下X賤的東西,怎麽總是在我的頭頂上!”

 艾人彎下身子說:“妳的半截身子已經埋在土裏了,還跟我爭什麽高低呢?”桃符聽後,氣得火冒三丈,同艾人爭吵不休。

 這時,門神聽得實在不耐煩了,出來調解說:“別吵了,我們都是沒用的東西,正靠著別人的門戶過日子,哪裏還有閑工夫鬧這種意氣呢?”

 桃符和艾人聽了門神的話,羞愧地垂下了頭,不再爭辯了。

  臥冰求鯉

 西晉時期有個叫王祥的人,在很小的時候母親就去世了。父親娶了繼母朱氏,然而朱氏不慈愛,對王祥非常的刻薄,還屢屢在他父親面前添油加醋地說他的壞話,因此也逐漸失去了父親的疼愛,總是讓他幹打掃牛棚等又臟又重的活兒。但王祥對父母孝敬,從不懈怠。當父母生病時,日夜伺候,不脫衣睡覺,以便隨時起床照顧。湯藥必自己先嘗。

 壹年冬天,繼母朱氏生病想吃新鮮鯉魚。但當時天寒地凍,河水結冰,無法捕捉魚。王祥就脫去上衣,赤身躺在冰上,想靠體溫暖熱融化冰面,以便捕到。等了壹會兒,冰化開,從冰洞裏躍出兩條鯉魚。王祥非常欣喜,趕緊拿著(魚)回家供奉繼母。

 繼母又想吃烤黃雀,但是黃雀很難抓,在王祥擔心之時,忽然有數十只黃雀飛進他捕鳥的網中,他大喜,旋即又用來供奉繼母。漸漸地繼母的病也好了。鄰居都驚嘆這是王祥的孝道感動上天。

 從此,他的舉動,在十裏鄉村傳為佳話。人們都稱贊王祥是人間少有的孝子。有詩頌曰:繼母人間有,王祥天下無;至今河水上,留得臥冰模。

 這是臥冰求鯉的成語故事,也是古老的民間傳說故事。最早出自幹寶的《搜神記》,講述王祥冬天為繼母臥倒在冰上融化冰來捕魚的事情,被後世奉為奉行孝道的經典故事。中國歷史有二十四孝,而這故事被推為“二十四孝”之首,影響最為深遠。

  害群之馬

 東漢時期,有個名叫司馬徽的人,很善於識別人才。但由於當時政治鬥爭十分尖銳復雜,他就裝糊塗,別人無論和他講什麽事,不管是好是壞,他都回答好。

 有壹天,他在路上碰到壹位熟人。那人問他身體怎樣,壹向安好嗎?他回答:好。

 又有壹天,有個老朋友到他家裏來,十分傷心地談起自己的兒子死了。誰知司馬徽也回答:好!

 那個朋友走後,司馬徽的妻子就責備他說:人家以為妳是講道德的人,所以相信妳,把心裏話講給妳聽。可是妳聽人家兒子死了,反而說好,這算什麽?

 司馬徽不緊不慢地說:好!妳的話太好了!他的妻子又好氣又好惱,哭笑不得。

 後來人們常用好好先生來形容那些是非不分,不敢得罪人,只求平安無事的人。

民間的成語故事2

 1、乘風破浪

 成語釋義乘:趁著。破:沖開。原意指趁著順風,沖開浪頭。形容船行速度很快。也比喻不畏艱難險阻,奮勇前進。

 成語來源南北朝時有壹個叫宗愨的年輕人,從小跟著父親和叔叔習武練劍,年紀輕輕,就練就壹身好功夫。

 宗愨的哥哥結婚那天,有十幾個盜賊冒充客人,混了進來。當人們舉杯慶賀時,那十幾個盜賊卻已潛入了宗家的庫房準備偷盜。正巧宗家的家仆發現了他們。宗愨二話不說,拔佩劍,直奔庫房。

 賓客們紛紛稱贊宗愨機智勇敢。有壹個人問宗愨,長大以後幹什麽,宗愨說:“願乘長風破萬裏浪,幹壹番驚天動地的大事。”

 沒過幾年,林邑王侵擾邊境,皇上派交州刺史檀和之前往討伐,宗愨自告奮勇請求參戰,皇上應允,並任命他為振武將軍。

 後來,宗愨為國家屢立戰功,被封為洮陽侯,實現了他少年時的理想和抱負。

 近義成語披荊斬棘、高歌猛進

 反義成語裹足不前、垂頭喪氣

 成語接龍乘風破浪→浪子回頭→頭破血流→流芳千古→古道熱腸→腸肥腦滿→滿不在意→意得誌滿→滿城風雨→雨打風吹

 道理升華不要因為前面有困難就停止不前,越有困難,就越應該有奮勇前進、不畏艱難險阻的決心。

 2、半途而廢

 成語釋義途:道路。廢:停止。原意指半路上停下來不再前進。比喻做事有始無終,不能堅持到底。

 成語來源東漢時,有壹個叫樂羊子的人。壹天,他在路上拾到壹塊金子,回家後把它交給了妻子。妻子說:“我聽說有誌向的人不喝盜泉的水,因為它的名字令人厭惡;也不吃別人輕視地呼喚過來吃的食物,寧可餓死。更何況拾取別人失去的東西呢?這樣會玷汙品行。”樂羊子聽了妻子的話,非常慚愧,就把那塊金子扔到野外,然後就到遠方去尋師求學。

 壹年後,樂羊子歸來。妻子跪著問他為何回家,樂羊子說:“出門時間長了想家,沒有其他緣故。”妻子聽罷,操起壹把刀走到織布機前說:“這機上織的絹帛產自蠶繭,成於織機。壹根絲壹根絲壹寸壹寸積累起來,才有壹丈乃至壹匹。今天如果我將它割斷,就會前功盡棄,從前的時間也就白白浪費掉了。讀書也是如此,妳積累學問,應該每天獲得新的知識,不斷提升自己。如果半途而廢,和割斷織絲有什麽兩樣呢?”

 樂羊子被妻子的話深深感動,於是又繼續去完成學業,壹連七年沒有回家。

 近義成語有頭無尾、有始無終、功虧壹簣

 反義成語持之以恒、堅持不懈、鍥而不舍

 成語接龍半途而廢→廢寢忘食→食必方丈→丈二和尚→尚虛中饋→饋貧之糧→糧多草廣→廣開言路→路絕人稀→稀世之寶

 3、得意忘形

 成語釋義形:形態。形容人因為高興而忘乎所以,失去了常態。

 成語來源阮籍是魏、晉交替時期的著名詩人,他幼年喪父,家境非常貧寒。但是年幼的阮籍非常刻苦勤奮,最終成為了壹名有學問的文人。阮籍心存濟世之誌,他對執政的司馬氏集團極為不滿,但又不敢明確地表明自己的主張,所以只采取不涉是非、明哲保身的態度,或者閉門讀書,或者登山臨水,或者酣醉不醒,或者緘口不言。

 當時著名的文學家嵇康是他的好友,他對當時的統治者也極為不滿。他們兩個人的思想抱負是相同的,因此關系也非常密切。

 阮籍還有壹些比較要好的朋友,如: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自己的侄子阮鹹,他們七人經常聚在壹起閑談、狂飲、作詩、彈琴,人稱“竹林七賢”。

 在七人當中,阮籍大概是最哭笑無常的了,因此《晉書》上說他“當得其意,忽忘形骸”。

 近義成語神采奕奕、忘乎所以

 反義成語垂頭喪氣、心灰意冷

 成語接龍得意忘形→形影相隨→隨遇而安→安貧樂道→道聽途說→說三道四→四大皆空→空前絕後→後來居上→上行下效

 道理升華人無論在什麽情況下都應保持冷靜的頭腦,不要因為壹時的興奮和得意。而失去常態,醜相百出。

 4、不恥下問

 成語釋義指不以向學問比自己差或地位、輩分比自己低的人請教為恥辱。

 成語來源春秋時代的孔子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壹次,孔子去魯國國君的祖廟參加祭祖典禮,他不時向人詢問事情,有人在背後嘲笑他,說他不懂禮儀,什麽都要問。孔子聽到這些議論後說:“對於不懂的事,問個明白,這正是我知禮的表現啊。”

 那時,衛國有個大夫叫孔圉,虛心好學,為人正直。他去世後,人們授予他“文”的謚號,所以後來人們又稱他為孔文子。

 孔子的學生子貢有些不服氣,他認為孔圉也有不足的地方,於是就去問孔子:“老師,孔文子憑什麽可以被為‘文’呢?”

 孔子回答:“孔圉聰敏又勤學,不以向職位比自己低、學問比自己差的人請教為恥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為他的謚號。”

 近義成語禮賢下士、不矜不伐

 反義成語居功自傲、好為人師

 成語接龍不恥下問→問心無愧→愧不敢當→當局者迷→迷途知返→返璞歸真→真相大白→白手起家→家徒四壁→壁壘森嚴

 道理升華正如孔子所說的“每壹個人都不是生下來就有學問的”,所以虛心地向地位和學問都不如自己的人請教並不是壹件可恥的事,這種精神反而是我們真正值得學習的。

 5、愛屋及烏

 成語釋義及:達到,以及。烏:烏鴉。原意指因為愛壹處房子而連帶愛那屋上停留的烏鴉。比喻愛某人或某物,而連帶喜愛與其相關的人或物。

 成語來源周武王率兵攻克商都朝歌,建立周朝。在如何處置商王朝遺留下來的大臣、將士問題上,武王難以決策,便召集大臣商討。

 軍師姜子牙說:“如果愛壹個人,就連帶愛他屋上的烏鴉;如果恨壹個人,同時也恨他的親眷隨從。紂王荒淫無道,他身邊的人助紂為虐,大王最好把他們全部殺掉,以斬草除根。

 大臣周公認為姜子牙的說法不妥,就進諫說:“紂王的罪過應由他自己承擔。眼下紂王已自焚而死,得到了應有的下場,就不要再連累他人,濫殺無辜。周朝始建不久,大王何不施行仁政,放他們壹條生路,以安撫人心呢?”

 武王認真權衡利弊,認為周公的主張更利於鞏固統治,就下旨釋放了那些曾經跟隨過商紂王的人。

 近義成語屋烏之愛

 反義成語殃及池魚

 成語接龍愛屋及烏→烏合之眾→眾寡懸殊→殊途同歸→歸心似箭→箭在弦上→上天入地→地覆天翻→翻雲覆雨→雨過天晴

 道理升華我們常常把壹些與美好事物相關聯的東西也想象成是美好的,其實這種做法是不對的。任何事情,我們都不能主觀臆斷,而應客觀、全面地去觀察它、認識它,進而得出正確的結論。

 6、大器晚成

 成語釋義大器:寶貴的器物,比喻卓越的人才。原指成大事者要經過長期磨練,成名往往較晚。也常用於對懷才不遇者的壹種寬慰。

 成語來源東漢末年的崔琰,先後做過袁紹和曹操的門客。崔琰在袁紹那裏做門客時,袁紹的士兵非常殘暴,經常掘開墳墓將屍骨暴露出來。崔琰勸說袁紹別這樣做,以免引起民憤。袁紹認為他說得有道理,於是聽從了他的建議,並且封他為騎都尉。

 後來,崔琰跟隨曹操,經常為曹操出謀劃策。在他做尚書時,曹操想立曹植為嗣子,而崔琰反對,他說:“自古以來的規矩是立長子,怎麽能立曹植呢?”曹植是崔琰的侄女婿,盡管是親戚他也不偏袒,曹操十分佩服他的公正。

 後來,崔琰跟隨曹操,經常為曹操出謀劃策。在他做尚書時,曹操想立曹植為嗣子,而崔琰反對,他說:“自古以來的規矩是立長子,怎麽能立曹植呢?”曹植是崔琰的侄女婿,盡管是親戚他也不偏袒,曹操十分佩服他的公正。

 崔琰有個堂弟叫崔林,年輕時既無成就也無名望,親戚朋友都看不起他,可是崔琰卻很器重他,崔琰常對人說:“才能大的人需要長時間才能成器,崔林將來壹定會成大器。”後來,崔林果然如崔琰所言,得到了朝廷的重用。

 近義成語老有所成、奇葩晚放

 反義成語年輕有為、少年得誌

 成語接龍大器晚成→成敗得失→失魂落魄→魄散魂飛→飛蛾撲火→火上澆油→油然而生→生龍活虎→虎虎生威→威風凜凜

 7、按圖索驥

 成語釋義索:尋找。驥:良馬。原意指照著畫像去尋找良馬。比喻做事死守教條,而不懂變通,也比喻根據壹定的線索去尋找事物。

 成語來源春秋時秦國人孫陽,相傳是我國古代最著名的相馬專家,因此人們叫他伯樂。

 據說,孫陽為了讓更多的人學會識馬,他把自己豐富的識馬經驗,編寫成壹本《相馬經》,同時在書中配上了各種千裏馬的插圖,作為人們識馬的參考。

 孫陽的兒子看到父親的《相馬經》上說:千裏馬的主要特征是高腦門、大眼睛、蹄子像撂起來的酒曲塊。於是便拿著書,也想到外面去尋好馬,好試試自己的眼力。

 走了不遠,他看到壹只大癩蛤蟆,跟書中描寫的千裏馬很像,接著便感嘆道:“所謂按圖索驥也。”忙著回去告訴他父親說:“我找到了壹匹好馬,和妳那本《相馬經》上說的差不多,只是蹄子稍差些。”

 孫陽看後,不由感到又好笑又好氣,便幽默地說:“這‘馬’愛跳,可沒法騎呀!”

 近義成語照本宣科

 反義成語不落窠臼

 成語接龍按圖索驥→驥服鹽車→車水馬龍→龍爭虎鬥→鬥誌昂揚→揚眉吐氣→氣象萬千→千變萬化→化腐朽為神奇→奇花異草

 道理升華辨別事物的好壞,是我們進壹步處理事情的基礎。對於好的,我們加以利用,使其發揚光大。對於不好的,我們要徹底摒棄,以絕後患。

 8、抱薪救火

 成語釋義薪:柴草。原意指抱著柴草去救火。比喻采取不正確的方法去消除禍患,反而會加快禍患的蔓延。

 成語來源戰國時,魏國常常受到秦國的侵略,魏安釐王只好割地求和,但這也未能阻止秦國的侵略。

 魏國軍隊的壹位大將段幹子為了茍安,便建議把南陽各給秦國,請求罷兵議和。安釐王以為割讓土地就可以求得太平,便照著段幹子的話做了。

 當時有個叫蘇代的,是壹貫主張“合縱抗秦”的蘇秦之弟。蘇代得知魏國割地求和的事後,就對安釐王說:“侵略者貪得無厭,妳想用領土、主權換取和平,那是不可能的事,只要妳還有國土,就無法滿足侵略者的欲望。這好比抱著柴草去救火,柴草壹把壹把地投入火中,火怎麽能撲滅呢?柴草壹天不燒完,火是壹天不會熄滅的。”

 安釐王沒有聽從蘇代的忠言,仍然壹味屈膝求和。最後,魏國終於被秦國所滅。

 近義成語火上澆油、飲鴆止渴

 反義成語雪中送炭、釜底抽薪

 成語接龍抱薪救火→火海刀山→山高水遠→遠走高飛→飛來橫禍→禍國殃民→民不聊生→生不逢時→時來運轉→轉敗為勝

 道理升華做事首先要講求方法,如果方法不當,結果只會適得其反。

 9、唇亡齒寒

 成語釋義原意指嘴唇沒有了,牙齒就會感到寒冷。比喻互相依存,關系密切。

 成語來源春秋時,晉獻公想派兵攻打虢國。可是討伐虢國必須經過虞國。大夫荀息獻計說:“虞國國君是個目光短淺的人,只要我們送他價值連城的美玉和寶馬,他不會不答應借道。”晉獻公壹聽有點舍不得,荀息看出了晉獻公的心思,就說:“虞虢兩國是唇齒相依的近鄰,虢國滅了,虞國也不能獨存,您的美玉、寶馬只是暫時存放在虞公那裏。”晉獻公聽罷,采納了荀息的計策。

 虞公見到這麽珍貴的禮物,當時就答應借道。虞國大夫宮之奇阻止道:“虞國和虢國相互依存,萬壹虢國滅了,我們虞國也就難保了,借道給晉國使不得啊。”虞公說:“晉國是大國,現在特意送來厚禮,難道咱們借條道讓他們走走都不行嗎?”宮之奇連聲嘆氣,知道虞國滅亡的日子不遠了,就帶著壹家離開了虞國。果然,晉國消滅了虢國,隨後又滅了虞國。

 近義成語唇齒相依、息息相關

 反義成語毫不相幹、素昧平生

 成語接龍唇亡齒寒→寒來暑往→往者不諫,來者可追→追本溯源→源遠流長→長驅直入→入木三分→分秒必爭→爭分奪秒

 道理升華不要因為壹時的眼前利益而拋棄與自己利害相關的個人和群體的安危,那樣必然會影響到自己的利益。

 10、才高八鬥

 成語釋義才:才華、學識。形容人文才極高。

 成語來源南朝宋國的謝靈運,是著名的山水詩人。他出身名門,是東晉名將謝玄的孫子,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才學甚佳。他的詩很受文人雅士的喜愛。宋文帝很賞識他的文學才能,特地將他召回京都任職,並把他的詩作和書法稱為“二寶”,常常要他邊侍宴,邊寫詩作文。

 壹直自命不凡的謝靈運受到這種禮遇後,更加狂妄自大。有壹次,他壹邊喝酒壹邊自誇道:“魏晉以來,天下的文學之才***有壹石,其中曹子建獨占八鬥,我得壹鬥,天下其他的人***分壹鬥。”表面上是推崇曹植的文采之高無人能及,實際上則是暗諷世人所有的才學加起來,還不如自己壹人。也由於謝靈運的這種態度,讓他更不見容於權臣,幾經貶謫,後來被殺於廣州,死時年僅49歲。

 近義成語博古通今、學富五車

 反義成語才疏學淺、淺見薄識

 成語接龍才高八鬥→鬥怪爭奇→奇花異草→草長鶯飛→飛短流長→長才廣度→度日如年→年高望重→重財輕義→義薄雲天

 道理升華傑出的才能讓我們欣喜,但後天的努力也是不可缺少的。有才能而又不自大,才會得到別人的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