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澠池會怎麽讀

澠池會怎麽讀

澠池會讀作miǎn chí huì。

詞語釋義:

澠池之會,中國成語典故,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這則成語本指戰國時趙國藺相如在澠池會上不畏秦王,為趙國立下功勛。後泛指為國立下巨大功勛。

成語出處: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秦王使使者告趙王,欲與王為好會於西河外澠池。趙王畏秦,欲毋行。廉頗藺相如計曰:“王不行;示趙弱且怯也。”趙王遂行,相如從。廉頗送至境,與王訣曰:王行,度道裏會遇之禮畢,還,不過三十日;······秦之群臣曰:“請以趙十五城為秦王壽。”

藺相如亦曰:“以秦之鹹陽為趙王壽。”秦王竟酒,終不能加勝於趙,趙亦盛設兵以待秦,秦不敢動。既罷,歸國,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位在廉頗之右。後人由此提煉出成語“澠池之會”。

成語寓意:

國家的利益高於壹切,國家的榮譽不可侵犯。所以,為了國家利益,為了的國家榮譽不顧自身安危,敢與同強敵做鬥爭。只有讓他看到妳的強大與決心,才能徹底取得與強大的對手較量的勝利。

澠池之會背景:

藺相如完璧歸趙的第二年,趙惠文王十七年,秦借口趙不跟它聯合攻齊,派兵攻下趙的兩座城池。趙惠文王十八年(公元前281年),秦兵侵趙,攻下石城。秦將白起率軍攻趙,取光狼城約當今山西高平縣西,斬殺趙國三萬人。秦在對趙進行軍事威脅的同時,又在外交方面迫使趙國屈服。

澠池之會的起因:

為了不示弱,決定赴會,事情的經過是(藺相如以死逼秦王擊缶),事情的結果是(秦王丟失顏面,藺相如得到嘉賞)。秦國大軍正欲向南攻打楚國,為安定東方的局勢,在秦昭王二十八年,與趙惠王相約在澠池(今河南澠池縣西)相會修好。史稱“澠池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