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膠柱鼓瑟成語故事

膠柱鼓瑟成語故事

膠柱鼓瑟成語故事1

成語:

膠柱鼓瑟

拼音:

[jiāo zh? gǔ s?]

解釋:

比喻固執拘泥,不知變通。

出處:

漢·揚雄《法言·先知》:“以往聖人之法治將來,譬猶膠柱而調瑟。”

舉例造句:

若非公孫杵臼,焉得趙氏孤兒,既以遇難避仇,不必~。

成語故事:

趙孝成王聽信了秦國間諜散布的謠言:秦軍最怕馬服君的兒子趙括擔任將軍。用趙括代替廉頗為將。藺相如勸阻說:大王憑名聲用趙括,就像是把膠把瑟上的弦柱粘住來彈瑟,音調不能變通壹樣,他不懂得隨機應變。趙王不聽。結果,趙軍被秦軍打敗,40萬大軍被活埋。趙國幾乎滅亡。

膠柱鼓瑟成語故事2

成語膠柱鼓瑟出處:這個成語故事出自《史記·藺相如廉頗傳》。

膠柱鼓瑟這個成語故事出自《史記·藺相如廉頗傳》。瑟上有柱張弦,用以調節聲音,柱被粘住,音調就不能變換。比喻拘泥教條不知變通。趙括就

是這樣的人。

那是戰國時代,秦國攻伐趙國,趙王任命趙括為大將,指揮全國,抵抗秦兵。趙括是趙國名將趙奢的兒子,從小就很聰明,他把父親所有的兵書,早已讀得爛熟,談起來頭頭是道,儼然是個天才軍事家c但是他父親奢總說他不行,.認為他毫無作戰經驗,理論完全脫離實際,不過是“紙上談兵”而已。

可是趙王竟然任命趙括為大將。這時,他父親趙奢已經去世。他母親知道了,立即上書趙王,請求取消任命。藺相如也不贊成趙括當大將,說道:“趙括徒有虛名,叫他當大將,那真好比皎柱而鼓瑟!他只死讀了他父親的壹些書和筆記,根本不懂得靈活運用。”但是,趙王不聽,還是任命這位“紙上談兵"、“膠柱鼓瑟”的`趙括當了大將。結果趙國大吃敗仗,趙軍損失重大,趙括也送了命。後來趙都邯鄲還被秦軍包圍了壹年多,要不是楚、魏等國的援救,幾乎亡國。

膠柱鼓瑟成語故事3

膠柱鼓瑟的成語故事說的是齊人跟趙人學習瑟這種樂器。他不去刻苦鉆研演奏瑟的技術,卻依照趙人預先調弄好的音調,將瑟上調音的短柱用膠粘固起來,就高高興興地回到了家鄉。齊人回家後,擺弄了多年,總是彈不出壹支曲子。

1 、膠柱鼓瑟的故事

齊人跟趙人學習瑟這種樂器。他不去刻苦鉆研演奏瑟的技術,卻依照趙人預先調弄好的音調,將瑟上調音的短柱用膠粘固起來,就高高興興地回到了家鄉。齊人回家後,擺弄了多年,總是彈不出壹支曲子。他還覺得奇怪呢!後來,有人從趙國來,了解到是怎麽回事,覺得這個齊人的舉動是多麽愚蠢啊!

2 、膠柱鼓瑟材料

發音jiāo zhù gǔ sè

出處《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王以名使括,若膠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讀其父書傳,不知合變也。”

解釋原意就是用膠把柱粘住,使音調不能調整。現含貶義色彩,指不能靈活變通。多用於書面語中。膠柱鼓瑟”,亦作“膠柱調瑟”。比喻拘泥成規,不知靈活變通。

近義詞膠柱調瑟、刻舟求劍

反義詞隨機應變、通達權變

成語舉例若非公孫杵臼,焉得趙氏孤兒,既以遇難避仇,不必~。 ★明·無名氏《鳴鳳記·桑林奇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