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迫不及待 發音 pò bù jí dài
釋義:迫:急迫;待:等待.急切地或不能自制地要采取行動的;忍耐不住地渴望的;未經慎重考慮急忙而猛烈的壹時沖動或急躁情緒 .形容心情急迫.
出處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六回:“且系酒後遊戲,該仙子何以迫不急待.”
示例 他~地推開門,走進屋去.
用 法 偏正式;作謂語、狀語;形容心情急迫
近義詞 刻不容緩、急不可待
反義詞 待機而動
⒉蠢蠢欲動拼音: chǔn chǔn yù dòng
解釋: 蠢蠢:爬蟲蠕動的樣子。比喻敵人準備進攻或壞人陰謀搗亂。
出處: 南朝·宋·劉敬叔《異苑·句容水脈》:“掘得壹黑物,無有首尾,形如數百斛舡,長數十丈,蠢蠢而動。”
舉例造句: 據點裏的敵人又蠢蠢欲動。 ★峻青《爆炸遠征隊》五
拼音代碼: ccyd
近義詞: 躍躍欲試
反義詞: 按兵不動
歇後語: 入蟄的長蟲還了陽
燈謎: 預備令
用法: 作謂語、賓語;形容準備隨時幹某事
英文: ready to do something
⒊摩拳擦掌 拼音: mó quán cā zhǎng
解釋: 形容戰鬥或勞動之前,人們精神振奮,躍躍欲試的樣子。
出處: 元·康進之《李逵負荊》第二折:“俺可也摩拳擦掌,行行裏按不住莽撞心頭氣。”
舉例造句: 這是第壹次出馬,人們都摩拳擦掌,心裏突突跳著準備戰鬥。 ★梁斌《紅旗譜》四十八
拼音代碼: mqcz
近義詞: 躍躍欲試、磨拳擦掌
反義詞: 按兵不動
歇後語:
燈謎:
用法: 作謂語、狀語、補語;指躍躍欲試的樣子
英文: rub one's fists and wipe one's palms (be eager for a fight or to start on a task)
⒋躍躍欲試 拼音: yuè yuè yù shì
解釋: 躍躍:急於要行動的樣子;欲:要。形容急切地想試試。
出處: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五回:“壹席話說得唐二亂子心癢難抓,躍躍欲試。”
舉例造句: 運動會即將舉行,同學們個個磨拳擦掌,躍躍欲試。
拼音代碼: yyys
近義詞: 蠢蠢欲動、摩拳擦掌
反義詞: 無動於衷
歇後語: 開弓不放箭
燈謎: 試跳
用法: 作謂語、定語;用於工作、學習等
英文: loaded for bear
⒌壹觸即發 拼音: yī chù jí fā
解釋: 觸:碰;即:就。原指把箭扣在弦上,拉開弓等著射出去。比喻事態發展到了十分緊張的階段,稍壹觸動就立即會爆發。
出處: 清·梁啟超《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三:“積數千年民族之精髓,遞相遺傳,遞相擴充,其機固有磅礴郁積,壹觸即發之勢。”
舉例造句: ***產黨主張成立聯合政府,就為罅內戰。現在蔣介石拒絕了這個主張,致使內戰有壹觸即發之勢。 ★毛澤東《評蔣介石發言人的談話》
拼音代碼: ycjf
近義詞: 箭在弦上、劍拔弩張、千鈞壹發
反義詞: 引而不發
歇後語: 上了弦的箭;眼前埋地雷
燈謎: 梳;摸頭;水雷;槍彈上膛
用法: 作謂語、賓語、定語;比喻十分緊張
英文: may be triggered at any moment
蠢蠢欲動
chǔn chǔn yù dòng
解釋蠢蠢:爬蟲蠕動的樣子。比喻敵人準備進攻或壞人陰謀搗亂。
出處南朝·宋·劉敬叔《異苑·句容水脈》:“掘得壹黑物,無有首尾,形如數百斛舡,長數十丈,蠢蠢而動。”
結構偏正式。
用法用作貶義。可用來形容有組織的匪徒、敵軍、叛亂勢力的企圖或行動。壹般作謂語、賓語。
正音蠢;不能讀作“chūn”。
辨形蠢;不能寫作“春”。
近義詞躍躍欲試
反義詞按兵不動
辨析~和“躍躍欲試”;都有“急切地想要行動”的意思。但~偏重在行動;壹般指敵人、壞人準備進攻、搞破壞;含貶義;“躍躍欲試”偏重指想要試壹試;是中性成語;用於平常的活動。
例句海風時強時弱地吹來;把竹子搖得颯颯作響;好像有蟒蛇正在那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