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臭萬年、
臭名昭著、
無聲無臭、
臭味相投、
臭名遠揚、
乳臭未幹、
乳臭小兒、
難言蘭臭、
口尚乳臭、
臭肉來蠅、
銅臭薰天、
附膻逐臭、
乳臭小子、
流芳遺臭、
神奇臭腐、
遺臭千代、
海上逐臭、
不知香臭、
銅臭滿身、
臭味相與、
臭名昭著、
如蠅逐臭、
臭腐神奇、
逐臭之夫、
臭不可當、
書香銅臭、
遺臭無窮、
銅臭熏天、
無傷無臭
2. 成語為什麽大部分都是四個字的成語就是現成語,是人民群眾長期生活中習慣的固定詞組成短句。漢語語匯裏有大量的成語。它們都有壹定的來源,壹經形成和出現以後,就長時間為人民群眾所運用。
1、成語的特點。成語主要有兩個特點,第壹個特點是源遠流長。
⑴源遠。指成語沿用的歷史性,例如:成語“有恃無恐”最早見於《左轉·僖公二十六年》“室如懸罄野無青草,何恃而不恐”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沿用歷史了。“打草驚蛇”出自唐朝段成式所寫的壹個故事中“汝雖打草,吾已驚蛇”壹句,至今至少千年以上。“捕風捉影”最早出現在宋朝朱熹的《朱子全書學壹》,“兩面三刀”最早出於《元曲灰闌記》,“南腔北調”最早出現在清朝富察敦崇的《燕京歲時記》,這些成語都有壹二百年甚至八九百年的沿用歷史了。
⑵流長。指成語使用上的社會性。成語為人民群眾所接受,在書面或口頭上廣泛使用的。像壹些來自古詩詞中的成語,它們是從不同時代的詩詞中截取的原文,因為它們或寓意深刻,或形象生動,是全詩的警句、名句,被人民群眾喜愛,廣為使用和傳誦,得以流傳。例如“春風得意”“平分秋色”“山雨欲來風滿樓”“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等。
第二個特點是定型不變。成語是壹種定型的固定詞組,絕大多數由四個字組成。當然,三個字,五個字,甚至更多字數構成的也有。如“壹溜煙”“更上壹層樓”“沈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己所勿欲,勿施於人”等,但這畢竟是少數。為什麽成語以四字居多呢?這和漢語的特點有關,漢民族講話,在音節上大都是成雙成對的。漢語講究四聲,讀起來能產生聲音上的美感,四個字的結構能適應這種聲調的各種變化。《詩經》這部我國文學史上最早的壹部詩歌總集中305篇基本上都是四字壹句,這種四字句,結構短小精悍,活潑明快,讀起來抑揚頓挫,在後來相當長的壹個歷史階段中,影響著詩人,作家,而詩人、作家的作品,又影響著人民群眾的語言。成語基本上源於古書和人民群眾的口語,因此成語以四字為多。
而且成語既要能表達深刻復雜的思想,又要極其概括精煉,過長過短都不行,四個字最為合適。
成語有固定的結構,它的結構和組成部分不能隨意更改或變動。有的成語裏有壹組近義詞或反義詞。例如,“三言兩語”中的“言”和“語”是意思相近的詞;“大同小異”中的“大”和“小”、“同”和“異”都是反義詞,這些都不能隨便更換。再如,“奇裝異服”中“奇”“異”同義,“裝”和“服”同義,有人將“奇裝異服”寫成“奇裝衣服”,表面看只是寫了個錯別字,其實反映了沒弄清成語的結構。例如,“兩虎相鬥”不能說成“三虎相鬥”,“南腔北調”不能說成“東腔西調”,“盲人瞎馬”不能說成“盲人瞎驢”。
四字結構的詞語很多,有人專門為它們起了個名字叫“四字格”,其中有些原來就是成語,有些原來不是,用久了也就成了成語。我們現在有很多成語就是這樣發展來的。
2、成語的來源
成語都是有來源的。壹是來自於群眾口語,壹是來自於書面,有案可稽。首先介紹出自群眾口語的成語。
3. 含“之”字的四字成語有哪些1. 之死靡它zhī sǐ mǐ tā:之:到;靡:沒有;它:別的。到死也不變心。形容愛情專壹,致死不變。現也形容立場堅定。
出處:《詩經·鄘風·柏舟》:“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諒人只。”
造句:丈夫死後,她便立誌之死靡它,以報答丈夫生前對她深深的愛戀。
2. 之乎者也zhī hū zhě yě:這四個字都是文言虛詞,諷刺人說話喜歡咬文嚼字。也形容半文不白的話或文章。
出處:《敦煌零拾·嘆五更》:“之乎者也都不識;如今嗟嘆始悲吟。”
造句:我們不是聖人,更不是滿口之乎者也的窮酸秀才。
3. 持之以恒chí zhī yǐ héng:持:堅持;恒:恒心。長久堅持下去。
出處:宋·樓鑰《攻媿集·雷雨應詔封事》:“凡應天下之事;壹切行之以誠;持之以久。”
造句:學習上沒有什麽秘訣,只有不懈努力、持之以恒才能取得好成績。
4. 言之有理yán zhī yǒu lǐ:說的話有道理。
出處: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四十八回:“陳老道:‘言之有理。’”
造句:孔子的論語真是言之有理,給後人留下很大的精神財富!
5. 置之度外zhì zhī dù wài:度:考慮。放在考慮之外。指不把個人的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
出處:《後漢書·隗囂傳》:“且當置此兩子於度外耳。”
造句:為了對歷史和未來負責,他把個人的壹切置之度外,甚至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
6. 付之壹笑fù zhī yī xiào:用笑壹笑來回答。比喻不計較,不當壹回事。
出處:宋·朱熹《朱文公文集·與王漕書》第二十七卷:“亦意高明見其迂闊;不過付之壹笑而已。”
造句:弗拉赫提先生對與前自由黨 *** 政策的比較付之壹笑。
7. 置之不理zhì zhī bù lǐ:之:代詞,它;理:理睬。放在壹邊,不理不睬。
出處:清·黃小配《廿載繁華夢》第十六回:“各人聽了,反不以為是,就有說他是嫌錢多的,又有說他是願貧不願富的,鄧儀卿種種置之不理而已。”
造句:醫生勸小張戒煙,他卻置之不理,結果得了很嚴重的肺病。
8. 不毛之地bù máo zhī dì:不生長草木莊稼的荒地。形容荒涼、貧瘠。
出處:《公羊傳·宣公十二年》:“君如矜此喪人;錫(賜)之不毛之地。”
造句:自從郊外那片不毛之地忽然湧出石油之後,本來冷僻的小鎮就匆匆繁華起來了。
9. 當務之急dāng wù zhī jí:當務:指應當辦理的事。當前任務中最急切要辦的事。
出處:《孟子·盡心上》:“知者無不知也;當務之為急”。
造句:現在的當務之急,是如何改善城鄉居民的生活水平。
10. 取而代之qǔ ér dài zhī:指奪取別人的地位而由自己代替。現也指以某壹事物代替另壹事物。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秦始皇遊會稽,渡浙江,梁與籍俱觀,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造句:金黃的麥田漸漸被甩在了後面,取而代之的是壹座座層林盡染的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