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廣大而盡精微意思是達到寬廣博大的宏觀境界,同時又深入到精細詳盡的微觀之處。
致廣大而盡精微壹成語,出自《中庸》,是中國古代優秀文化中的壹個重要修為價值理念和思維觀念。既是人生價值觀,又是人生方法論。它的內在精髓是,大處著眼,小處著手。
致廣大而盡精微的價值精髓,可從棋藝、棋術中得以啟發:在下圍棋中,我們每落壹棋子,都得著眼全局和大局進行布局,然後再把每壹個子放在最關鍵處,使之服從和服務於全局和整體的博弈之勝。
從人生價值觀上言,“致廣大而盡精微”,要求人生在站位上要高,格局要大,目標要宏,視野要闊,胸襟要廓;在為人做事上,要註重細節,關註小節,盯住未端,善於從易小之事上入手,精益求精。
從人生方法論上言,“致廠廣大而盡精微”,要求每個人既善於站在全局、大局和長遠利益的思維角度看問題,又善於從細微處、小節上紮實用力,壹步壹個腳印。它的思維精髓是:仰望星空,而腳踏實地。
致廣大而盡精微,是人道的“費而隱”:
對於人生之道來說,人生格局和器宇有大小,目標和誌向有大小,修為功夫和程度有大小,達到的結果和效驗有大小。既然各有大小,則必有小以成大之道。由小而求得其大,便是“致廣大而盡精微”的道術方略。
人生之道,具有“費而隱”(《中庸》)的不同價值內涵,亦即是目標格局和努力程度有所不同,或淺嘗輒止、半途而廢,或盡心盡力、博大無疆。君子之道,小之至近者是“造端乎夫婦”,大之至遠者可以“察乎天地”。
可小又可大,成遂其大必然內涵其小。盡其夫婦之倫理的精微,方能達致參贊天地化育之廣大。從求知的大小之道上言,小之知為“夫婦之愚,可以與知”,大之智是“雖聖人亦有所不知”。
從賢能的大小分別上言小之賢為“夫婦之不肖,可以能行”,大之賢是“雖聖人亦有所不能”。由愚至明,由賢至聖,便是小以至大。
天地雖為宇宙中之大者,然天能覆而不能載,地能載而不能覆,故人對之猶感覺有所缺憾、遺憾。"君子語大,天下莫能載焉,語小,天下莫能破焉。”至大無外,為“費”之極,至小無內,為“隱”之微。道的“費而隱”,體現了大小壹體的思維意旨。
我們立身於中的宇宙和世界,無不是大中有小,小以至大。正是基於道的大小壹體之存在質性,故有“致廣大而盡精微”的人生價值觀和方法論。“致廣大”,則道至於無極,“盡精微”,則道不遺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