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生產浴缸的廠家將成語“隨心所欲”篡改為“隨心所浴”;做服裝生意的商家將成語“依依不舍”篡改為“衣 衣不舍”;推銷保健品的營銷員將成語“口蜜腹劍”篡改為“口蜜腹健”;經營禮品飾件的業主將成語“百裏挑壹”篡改為“百禮挑壹”……
另外,現在還有些人在網絡上曲解成語,任意惡搞,例如:將成語“杯水車薪”解釋為每天在辦公 室喝喝茶,月底可以拿到壹車的工資;將成語“有機可乘”解釋為出國考察時有飛機可以乘坐;將成語“知書達禮”解釋為光讀書還不夠,還得學會送禮;將成語 “度日如年”解釋為當公務員的日子非常好過,每天像過年壹樣;將成語“夫唱婦隨”解釋為丈夫進了歌廳唱歌,妻子跟蹤尾隨。凡此種種,不壹而足。
對於這種篡改和惡搞成語現象,有的人認為是創意,是娛樂,是趣解,是時尚,不但不反對,不勸 阻,不制止,而且還隨風唱影,並加入到篡改和惡搞的行列,致使篡改成癮,惡搞成風,使我們的語言環境遭到嚴重破壞,也影響到我們的國家形象、民族形象和社 會形象。尤其是對於青少年來說,正是學文化長知識的階段,這種篡改和惡搞成語現象會對他們產生誤導,使其對漢語文化產生誤解,影響他們的學習,影響他們的 成長,貽害無窮。
漢字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字字有其意,詞詞有其義,尤其是漢語成語,是經過長期使用、 錘煉而形成的固定短語,是我國語言寶庫中的瑰寶和漢語中的文字精華。誠然,規範語言文字是壹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同努力,但筆者以為,無論是 出於商業目的或是其他原因,都不能以犧牲漢字文化為代價。
對於這種篡改和惡搞成語現象,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勸阻,達到逐步規範使用成語的目的。使那 些執迷不悟的人能夠認識到,如此篡改和惡搞成語,是淺薄、無聊、粗俗、野蠻的表現,是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褻瀆和踐踏。同時,也使更多的人能夠自覺地珍惜成 語,熱愛成語,保護成語,正確使用成語,真正成為文明和時尚的促進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