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求壹個成語故事的劇本,什麽成語都可以

求壹個成語故事的劇本,什麽成語都可以

毛遂自薦

旁白:“毛遂自薦”出自《史記·平原君列傳》,說的是平原君的門客毛遂在趙國都城邯鄲被包圍的危急時刻,自告奮勇、力斥楚王的故事。

第壹幕 說服楚王

平原君 力勸楚王

楚王 極力推脫

衛兵 持戟站立

第二幕 毛遂自薦

(琵琶配樂,表達平原君憂慮的心情。)

隨從:吾君為何焦慮啊?

平原君:哎!眼下我正要奉命去楚國求救兵,但我擔心楚國因為害怕秦國而不會輕易出兵。所以,我打算先以好言好語相勸,以打動楚王,同意出兵,如果能成功,那就再好不過了。如果他不同意出兵,我再以武力威逼,只有他同意出兵,我等才能回來呀!

隨從:啊!對,此行使命太重要了!

平原君:是呀,是呀,我家賓客千人,真正具備文才武略的人可是太少啰!

毛遂:吾君不必多慮,把我也算上,湊個數吧!

平原君:嗯?先生在我門下幾年了?

毛遂:三年。

平原君:哦,哈哈。世上有才幹的人就像裝進布袋裏的鐵錐壹樣,它鋒利的錐尖立即就會露出來。妳在我這裏已經三年了,卻沒有壹個人稱頌過妳,也沒有聽說過妳有什麽本領,可見先生沒什麽才幹,先生還是不去為好。

毛遂:那就請您把我裝進布袋裏吧!要是早把我裝進布袋裏,何止露出壹點尖來,恐怕連錐子把都露出來了。

平原君:好,試試吧。來人!

衛士:在!

平原君:備車出發。

第三幕 力斥楚王

平原君:極力勸說楚王。

楚王:壹直猶豫不肯答應。

毛遂:聯合抗秦的計劃兩句話就定了,談了半天,遲遲不定,是何道理?

楚王:噢?他是什麽人?

平原君:我的門客。

楚王:還不快給我下去,我與妳的主人談話,妳上來幹什麽?

(琵琶配樂襯托毛遂的慷慨陳詞,劇情達到高潮。)

毛遂:大王,妳敢於這樣無理地申斥我,是憑借著妳楚國百萬雄兵,如今我距離妳不到十步遠,楚國的軍隊妳也無法依靠啦!大王,妳的性命就掌握在我毛遂的手裏。我的主君就在面前,妳這樣無理地申斥我,妳把我的主君又置於何種地位呢?我聽說商朝的成湯壹開始只有七十裏地盤,結果最終卻打下了天下;周文王也只有百裏土地,而終使天下的諸侯向他稱臣,他們不是憑借著兵多地廣,而是能根據形勢發揮出威力。而今,楚國有土地五千裏,精兵百萬,這是稱霸天下最大的本錢呀!這樣壹個強大的楚國,又有誰能戰勝得了呢?然而,秦將百起,無名小輩,帶著幾萬兵,頭壹仗就占領了妳們楚國的國都,第二仗,就燒了余林,第三仗就燒了妳們祖先的宗廟,連妳們的祖先都受到了侮辱,這百年的仇怨,連我們趙國都感到羞辱,難道大王您就不感到恥辱嗎?趙楚聯合抗秦是為了楚國,而不是為了我們趙國呀!大王。

楚王:嗯,是的,是的,正像先生所說的那樣,我壹定用我楚國的全部力量與趙國聯合抗秦。

毛遂:那麽,定下來沒有呢?

楚王:定了!定了!

毛遂:好!來人,取雞狗馬血來!

衛士:取雞狗馬血來!

丫環:送上雞狗馬血。

(琵琶配樂體現趙楚聯合的歡樂氣氛。)

毛遂:趙楚訂立聯合抗秦的盟約,大王,您先上請,其次是我的主君,然後是我。

(毛遂、平原君、楚王,壹飲而盡。)

旁白:“毛遂自薦”就是毛遂自告奮勇來推薦自己。雖然,三年來在平原君府上,未見毛遂有所表現,然而經過說服楚王出兵抗秦這件事,充分地顯示出毛遂的見識才幹,大智大勇。平原君不得不承認自己的目光短淺,險些失去毛遂這樣的人才。通過“毛遂自薦”這個成語的表演,我們應該學習毛遂自我推薦的精神,同時吸取平原君險些失去人才的教訓,爭當伯樂,為社會多做貢獻。

演職人員

平原君:盧遠索

楚王:郭威

毛遂:謝亞力

隨從:胡智貴

平原君衛兵:蔡三達

楚王衛兵:陳睿堯

丫環:潘佳

編劇:何菊秀

旁白:張池

琵琶配樂:林雅璇、林菠

服裝:柯薇薇

導演:陳建華

演出單位:廈門市音樂學校初二年段

演出時間:二○○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演出地點:廈門市警官俱樂部

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周部落……)

文王:當今亂世,紂王無道,百姓生活於水火之中,我怎樣才能救民於水火呢?

隨從:大王休要憂慮,先前計劃今日出去打獵,日期已至,可否起身?

文王:本王若要出巡打獵,能獵到什麽好東西呢?

隨從:待小人出去找個占蔔者,預料壹下後事如何?

文王:快去!快去!休要誤了本王的好運,趕快去找,不得有誤!隨從:遵命!

(稍後……)

隨從:大王!小人已把那神人請來了,正在殿外恭候!

文王:有請。

占蔔:大王!

文王:尊師預測本王今日出巡有何好運?

占蔔:待本師測之!

文王:啊!尊師!妳這卦算得怎麽樣了?

占蔔:依卦相看,大王獵到的既不是虎,也不是豹,而是輔佐大王的治國之能臣啊!

文王:好!好!好!尊師此卦算得極為巧妙!來人!重賞千金,送尊客!

(渭水河岸……)

姜尚:據說周部落姬昌,寬厚仁愛,愛民如子,可能有得之天下的希望,待老夫天天到這渭水河岸釣魚,終將壹日,必定能見到他!

隨從:妳這糟老頭!見了文王,還不參拜!

姜尚:哎!老夫在這釣魚多日,也不見壹條魚上鉤啊!

文王:敢問老先生高姓大名?

姜尚:老夫姓姜名尚,今年七十有余,在這釣魚多日,希望有個賢能之君能拜見老夫,今日見妳,定為日後之君,可是妳的隨從……

文王:請恕隨從無禮!可是老先生這樣能釣到魚嗎?

姜尚:老夫這樣的釣魚法,叫做“願者上鉤”!

文王:敢問老先生對當今亂世有何高見?

姜尚:紂這個昏君整日飲酒作樂,統治極為腐朽,百姓欲將暴動,大王何不趁此機會發兵,直逼朝歌,百姓必將投奔大王,大王就可以取得天下了!

文王:哎呀!原來老先生就是本王的祖父古公亶父所景仰的姜先生啊!請受本王壹拜!

(周部落……)

文王:姜先生,我們要征伐暴君,您看應該先攻打哪壹國呢?

姜尚:依臣之見,應先攻打密須。

文王:密須?不過這密須國君厲害得很,恐怕打不過他。

姜尚:密須國君荒淫無道,百姓對他已經恨之入骨,就算他再強大十倍,我們也不用怕!

文王:好!那就請姜先生派兵攻打密須!

姜尚:臣遵命!

(幾天後……)

隨從:啟稟大王,姜先生已把密須國、崇國打敗,正在回部落的路上!

文王:好!本王就在此靜候姜先生!

姜尚、武王:參拜大王(父王)!

文王:姜先生啊!您真是神機妙算,真可謂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裏之外啊!姬發,姜先生是曠世奇才,治國之能臣,今後妳壹定要像待我壹樣對待姜先生啊!

武王:是!

姜尚:不敢!不敢!老夫只要效忠於大王,就無愧於天下!

——落幕

編劇:錢爽

指導教師:傅勇

演出:福建廈門松柏中學初壹學生

立木示信

第壹幕 求賢變法

地點:秦王宮殿

人物:點點、小太極、秦孝公、商鞅

場景:秦孝公與商鞅對坐於舞臺右側,作議事狀,點點唱流行歌曲上。

點點:媽,我上學了。(邊走邊唱,不小心摔跤昏倒在地,小太極上)

小太極:點點!點點!快醒醒啊!

點點:(醒後作迷惑狀)小太極,我這是在哪裏?這兩個人打扮的像古代人,他們在幹嗎?

小太極:妳剛才摔了壹跤,進入了時光隧道,現在妳在戰國時代的秦國。這是秦孝公,這是公孫鞅。因為公孫鞅是衛國沒落的貴族,人們都叫他衛鞅。他們正在商討國家大事呢!

孝公:我再也不要過這種受人欺淩的日子了,我要讓我的國家強大起來!

衛鞅:大王,壹個國家要強大起來,就必須要重視農業生產,訓練好軍隊,還要賞罰分明。種地收成多的農民、打仗勇敢的將士,要給予獎賞;而那些不好好生產、打仗貪生怕死的人,壹定要加以處罰。真能做到這些,國家沒有不富強的道理。

孝公:先生說的極是,本王決定啟用妳進行變法。

第二幕 舌戰群臣

地點:秦王宮殿

人物:秦孝公、商鞅、大臣甲、乙、丙

場景:秦孝公與商鞅對坐於舞臺右側,作議事狀,大臣甲、乙、丙邊說邊上。

大臣甲:聽說孝公要啟用商鞅這窮小子進行變法,這不是亂了祖宗的規矩了嗎?

大臣乙:是啊,祖宗傳下來的規矩怎麽能夠亂改!

大臣丙:我們趕快去勸勸孝公吧!(小太極上)

小太極:孝公心裏非常贊成商鞅的主張,覺得不變法就不能使秦國富強起來,但是看到反對的人那麽多,又感到為難,就把許多大臣召集到壹起,讓他們辯論。

大臣甲:現在的制度是祖宗傳下來的,官吏做起來得心應手,老百姓也都習慣了。不能改,改了準會亂!

大臣乙:新法是胡來,是謬論!

大臣丙:古法、舊禮改不得!

衛鞅:妳們口口聲聲講什麽古法、舊禮,請問這壹套能使國家富強起來嗎?從古以來就沒有壹成不變的法和禮。只要對國家有好處,改變古法、舊禮有什麽不對?墨守成規只能使國家滅亡!

眾大臣:這……這……

孝公:先生說得對,新法非實行不可!本王封妳為左庶長,請趕緊制定出變法方案來。(點點、小太極上)

點點:小太極,衛鞅制定出變法方案了嗎?

小太極:當然制定出來了,孝公看了非常滿意,讓他趕快公布,可商鞅害怕新法沒有威信,老百姓不相信,推行不開,於是就想出了壹個“立木示信”的辦法。

點點:立木示信?

小太極:跟我來,妳看了就知道了。

第三幕 南門立木

地點:都城南門、北門

人物:衛鞅、兵勇、圍觀群眾、扛木壯漢

場景:1.城門口壹派熱鬧景象,壹耍猴人吆喝叫賣,猴子精彩的表演吸引了眾人圍觀。2.衛鞅坐於北門,旁立壹兵勇,手持賞金。(壹兵勇手持木頭、告示,另壹兵勇敲鑼上)

兵甲:快來看!快來看!左庶長的告示。(吸引眾人圍觀)

甲:咦!這上面寫什麽呀?

乙:誰能把這根木頭扛到北門去,就賞十金。(眾人嘩然,不可能吧!)

甲:這根木頭頂多百來斤,扛到北門也不是什麽難事,怎麽會給這麽多金子?

丙:我看,說不定是個圈套。(丙對丁說)不然妳去試試?

丁:我去試?妳怎麽不去!

(兵勇甲朝另壹場景走去)

兵甲:稟告大人,圍觀的人是挺多,可沒人敢扛木頭。

衛鞅:傳我的命令,把賞金加到五十金。(兵甲疾走到城南門)

兵甲:大人有令,賞金提高到五十金。(人群騷動)

眾人:這新任的左庶長,葫蘆裏到底賣的什麽藥呀?

(壹壯漢分開人群走上前)

壯漢:唉!妳們在看什麽熱鬧?

丁:左庶長令,誰把這根木頭扛到北門,賞五十金,妳信嗎?

壯漢:管他呢?我來試試!

(壯漢扛木頭往前走,後面圍觀群眾跟至北門)

壯漢:大人,我把木頭扛來了。

衛鞅:好!好!妳能夠相信並執行我的命令,很好!來人哪!賞五十金給這位壯漢。

甲:天哪,真的賞了他五十金。

乙:看來,這個左庶長說話算數,說到做到,以後他的命令可不能不信了。

丁:真後悔,以後遇到這樣的好事,我第壹個上。(點點、小太極上)

點點:噢,“立木示信”原來是這麽回事兒啊,衛鞅可真厲害!

小太極:通過這件事衛鞅樹立了威望,開始推行新法,沒過幾年,秦國就強盛起來,成了戰國七雄中實力最強的國家。孝公十分歡喜,就把商、於壹帶的十座城鎮封給了衛鞅。從此,人們就把衛鞅叫商鞅了,他在秦國的這場變法也被稱為“商鞅變法。”

點點:商鞅變法?我們歷史課上講過,老師說商鞅在變法過程中得罪了太子,後來太子即位,就用五馬分屍的酷刑把商鞅殺害了。

小太極:是呀,任何變法、改革都不是壹帆風順的,商鞅的變法遭到了壹些頑固貴族的強烈反對。不過,商鞅雖然死了,可他推行的新法已經在秦國紮下了根,再也無法改變了,他的變法為後來秦統壹六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鐘聲響起)

點點:小太極,不好了,學校上課了,妳快把我送回去吧!

小太極:這好辦,閉上眼睛,跟我來!

指鹿為馬

背景

秦朝末年,統治腐朽,民不聊生,農民起義的烈火燃遍了中原大地。秦將章邯統領的秦軍主力在巨鹿之戰中被項羽擊敗,此刻西楚霸王項羽的數十萬大軍正向秦朝統治中心鹹陽逼近。而處在深宮之中的秦二世卻對此壹無所知,丞相趙高封鎖了壹切消息,多次對二世說:“關東盜毋能為也”。昏庸無能的秦二世就是依靠趙高的奸計才登上皇位的,此時已對他言聽計從,皇宮之中,秦二世等人依然歌舞升平、醉生夢死。二世把大權交給趙高,大小事情皆由其裁決。趙高權傾朝野,想要犯上作亂,但還是擔心有人不聽他的,於是他又想出了壹條奸計,演出了壹場“指鹿為馬”的陰險劇。

場景壹

趙高府大廳,壹張桌子(充當幾案)。

壹天,趙高得知章邯在前線投降了項羽,十分惱火,怒氣沖沖地回到府中。在大廳裏來回踱步,邊踱步邊氣憤地說:“氣死我也!氣死我也!”然後壹屁股坐在幾案旁,作沈思狀。片刻,他自言自語道:“沒想到章邯這個沒用的東西,這麽快就投降了項羽,葬送了我30萬主力。唉,二世這個飯桶是指望不了的,得搞掉他才行。(停頓片刻)想我趙高如今權傾朝野,就連皇上也在我的控制之中,李斯壹族已被我鏟除,可老夫心裏還是沒底,朝中究竟有多少大臣聽我趙高的,有沒有人敢與我作對呢?(帶著疑問的神態思考了壹會兒。突然,眼珠子溜溜壹轉,有了主意。)明日早朝,我何不試壹試呢?(說完便進了裏屋)

場景二

秦朝皇宮大殿上,壹把椅子(充當龍椅)。

第二天早晨,大臣們三三兩兩地走進了大殿。他們互相問候著,議論著二世很久未上朝,今天是否會上朝,以及近期的戰況。這時,司禮太監走上了大殿。

司禮太監:上朝——(群臣在龍椅前面分兩隊站立,等待皇上駕到。)

皇上駕到!(二世昂首闊步緩緩從側邊走進大殿,太監用長袖拂了幾下龍椅,然後二世坐上龍椅。)

群臣:(兩隊向中間靠攏,並面向皇帝鞠躬行禮)參見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二世:眾卿平身。

群臣:謝皇上!

司禮太監:今日早朝,有事奏來,無事退朝!(群臣恭敬地立在兩側,都不說話。)

趙高:(眼珠子在其他大臣身上陰險地掃視了壹圈,見無人上奏,於是便站出來。)陛下,臣有事上奏。

二世:哦,丞相有何事要奏?

趙高:臣昨夜觀天象,我朝乃吉星高照,陛下頭上也是壹片祥雲啊!為恭祝陛下聖安,老臣特獻給陛下壹件禮物。

二世:(略深情)丞相日理萬機,替朕分憂,夜裏還想著國家和朝廷,難得,難得啊!(急切地)是什麽禮物?快呈上來,讓朕壹睹為快!

趙高:來呀,把禮物呈給陛下。(下人牽著壹頭鹿走了進來。)

趙高:(向皇上介紹)陛下,這是壹匹馬。它能日行千裏,夜走八百,色澤純正,是世間難得的好馬。(群臣壹聽趙高說這是馬,大驚,紛紛探頭細看。)

二世:(看了幾眼鹿,笑著說)丞相弄錯了吧,怎麽把鹿說成馬了呢?(群臣聽皇帝這麽壹說,於是便大膽地議論起來。)

趙高:(低頭作揖)陛下看仔細了,這的確是壹匹馬。(聽到後面有議論的聲音,於是轉過身,大聲地咳嗽了幾聲,群臣趕緊安靜下來。)

二世:(變得疑惑起來)哦?(並開始端詳這頭鹿)

趙高:陛下如若不信,可以問問諸位大臣。(說完走到壹位大臣面前,陰險地問)吳大人,妳說說,這是鹿還是馬?

大臣吳:(看了壹眼那頭鹿,稍停片刻)那分明是壹頭鹿。不然,為什麽它有那麽長的角,尾巴又那麽短呢?

趙高:(狠狠地瞪了他壹眼)妳肯定看錯了,這可不是壹般的馬。請大人再走近壹點,仔細看清楚。(於是大臣吳再次端詳那頭鹿。趙高說完走到另壹位大臣面前)李大人,請妳說說,它是鹿還是馬?

大臣李:(戰戰兢兢地對著那頭鹿端詳了壹會兒)老臣眼花,看不清楚。(說完就保持沈默。趙高又走到另壹邊。)

趙高:張大人,妳離它比較近,妳來說,它是鹿還是馬?

大臣張:(滿臉堆笑,與趙高暗中相互使了壹個眼色,吞吞吐吐地)這的確是壹匹馬,壹匹好馬。(趙高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群臣齊聲:陛下,丞相獻給陛下的的確是壹匹馬,不是鹿。丞相是不會弄錯的。

二世:(仍半信半疑地看了那鹿壹陣子)原來是朕看錯了。丞相壹片忠心,朕心領了。

趙高:(傲慢地示意太監)來呀,把這匹馬牽下去。(司禮太監牽馬下,然後又回到原位。)

二世:(伸了個懶腰,打了個哈欠對太監說)朕今日有些累了,退朝吧!

司禮太監:今日早朝到此,退朝!(群臣退朝,離開大殿,眾大臣向趙高行禮告辭,趙高不理,態度傲慢。他走到大臣吳跟前,陰險地說了壹句:“吳大人,妳可要保重哦。哼!”然後離去,大臣吳木然地立在那裏。三個大臣邊走邊私下討論。)

大臣甲:這下吳大人落到丞相手中,肯定會被滿門抄斬的,慘了!

大臣乙:他怎敢和丞相過不去呢?

大臣丙:唉,咱們等著看他的悲慘下場吧!

(三位大臣唉聲嘆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