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言簡意駭

言簡意駭

言簡意賅[yán jiǎn yì gāi]

釋義:言語簡明而意思完備,賅:完備。話不多,但意思都有了。形容說話寫文章簡明扼要。

出處:宋·張端義《貴耳集》上卷:“言簡理盡,遂成王言。”

清朝崔述《讀風偶識》卷壹中的“夫《論語》所載孔子論詩之言多矣,若《關雎》、《思無邪》章,誦《詩三百》以及《興觀群怨》、《周南》等章,莫不言簡意該,義深詞潔。”

近義詞:要言不煩、言近旨遠、簡明扼要

反義詞:長篇大論、連篇累牘、空洞無物

感情: 言簡意賅是褒義詞。

成語用法:聯合式;作謂語、狀語、補語;含褒義。示例 我們作文應該言簡意賅,不要拖泥帶水。

正音?:“賅”,不能讀作“hài”。

辨形 :“賅”,不能寫作“駭”、“該”。

辨析?:(壹)言簡意賅和“要言不煩”;都形容說話和寫文章很扼要;但言簡意賅偏重在“意駭”;即意思完備;應包括的內容都包括了;“要言不煩”偏重在“不煩”;即重要的語言不煩瑣;不羅嗦。

(二)言簡意賅和“壹針見血”;都有“語言簡短明確”的意思。但言簡意賅重在意思完備;“壹針見血”重在指出要害。

(三)言簡意賅和“言簡意少”都含有“語言簡潔”的意思。但“言簡意少”中的“意少”表示思想內容缺乏;言簡意賅中的“意賅”表示內容充實。

繁體?:言簡意賅

成語故事

三國時代,魏國冀州(今河北冀縣壹帶)刺史裴徽部下文學從事管輅,是個很有才學的人。他精通《周易》,全國出名。正始九年(公元248年)十二月間,吏部尚書何晏宴請管輅。想聽他談談《周易》;同時特邀請尚書鄧揚相陪,以示重視。可是,管輅在開始的交談中,卻不談《周易》中的事。

鄧揚就問管輅:“君見謂善《易》,而語初不及《易》中辭義,何故也?”管輅回答說:“夫善《易》者不論《易》也。”對這個回答,當時在場的、掌管軍事大權的何晏甚為贊賞,笑著說道:“可謂要言不煩也”。這就是“要言不煩”的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