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涇渭分明的意思解釋

涇渭分明的意思解釋

涇渭分明的意思是涇河水清,渭河水濁,涇河水流入渭河時清濁不混。比喻兩件事截然不同。多指是非或好壞的分別很清楚。

近義詞壹清二楚、黑白分明。

反義詞不分皂白、涇渭不分、黑白不分。

出自《詩經·邶風·谷風》:“涇以渭濁,湜湜其沚”。

用法有主謂式;作主語、謂語、賓語、定語;含褒義。

示例:涇渭分明緣底事,元戎總未計恩仇。 (林伯渠《和朱總出太行韻》)。

文學與科學並非涇渭分明。

《喻世明言.卷壹○.滕大尹鬼斷家私》:「守得壹十四歲時,他胸中漸漸涇渭分明,瞞他不得了。反涇渭不分。

成語典故:

渭河是黃河最大的支流,發源於甘肅,經陜西而入黃河;涇河又是渭河的支流,發源於寧夏。二水在西安市高陵區相匯。“涇渭分明”這壹家喻戶曉的成語即源出涇渭兩河交匯處。說的是在涇水、渭水相會合處,清濁分明,分界清楚而不混,用以比喻界限清楚。

古人認為是涇水濁而渭水清的。這據考證,唐代詩人杜甫的《秋雨嘆》中:“濁涇清渭何當分”,大概是這則成語的雛形了。那麽,現在還能不能在兩河交匯處見到清水濁水同流壹河、互不相融的景觀呢?仍然是可以的。

但是,當我們來到二河匯合的地方,看到的卻是渭水濁於涇水。許多專家親赴實地考察,看到的也是涇清渭濁的現象。

《現代漢語詞典》因此將這壹成語解釋為:“涇河水清,渭河水渾,涇河流入渭河時,清濁不混”。有人還就此撰文,認為是古人搞錯了,應該是涇清而渭濁。

這到底是怎麽回事?難道真的是古人錯了嗎?實際上,從流經的地域來看,渭水自甘肅鳥鼠山流經陜西入黃,流經的是關中平原、八百裏秦川之地;而涇水全程流經的是黃土高原,是水土流失嚴重的地區。

就河水含沙量而言,應該是涇水大於渭水的。據統計,目前涇河平均每年向渭河輸送3.04億噸泥沙,平均含沙量為196公斤每立方米;在未納入涇河之前,渭河平均每年輸送泥沙1.78億噸,平均含沙量26.8公斤每立方米。

從數字上看,還是涇濁渭清,尤其在枯水季節。但到了現代,由於渭河流域尤其是上遊地區人類活動的原因,環境破壞嚴重,水土流失也同樣為壹個重要問題。

由於渭河流經地區土壤所含礦物成份的原因,當渭河含泥沙量達到每立方米10公斤時,水色便呈赤黃色了。

從表面上看,涇渭分明的自然景觀仍然存在,但已是渭水水色深於涇水了。並不是古人搞錯了,這是後人人為對環境發生的影響,不能不引起重視。

因為這壹成語的緣故,每年來涇渭會合處看“涇渭分明”的人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