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用魚眼假冒珍珠;比喻以假亂真,以次充好。
魚目混珠(拼音:yú mù hùn zhū)是壹個成語,最早出自於漢·魏伯陽《參同契》。
魚目混珠指用魚眼假冒珍珠;比喻以假亂真,以次充好。含貶義;在句中壹般作謂語、定語、狀語。
成語出處:漢·魏伯陽《參同契》卷上:“魚目豈為珠,蓬蒿不成槚。”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魚目混珠”。
成語寓意:
故事中滿願和壽量的珍珠在外觀上看似無異,然而到了治病展現真功夫的時候壽量的“珍珠”卻沒了功效。魚目的形狀和顏色相似於珍珠,壽量只看到二者相似的形狀和顏色,卻忽略了相異的質。但是魚目的形狀和顏色無論多麽相似於珍珠,二者畢竟各自具有自身的本質,就算僥幸“混珠”壹時,終究還是會有被發現的壹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