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蛇添足
故事:
楚國有壹家人,祭過了祖宗之後,便將壹壺祭祀時用的酒,留給辦事人員喝。辦事人員很多,僅僅壹壺酒,到底給誰喝呢?有人提議讓每人在地上畫壹條蛇,誰畫得快畫得好,就把這壺酒給他。大家都認為這辦法很好。有壹個人很快就把蛇畫好了。這壺酒就歸他所得。這時,他回頭看別人,都沒有畫好,就得意揚揚地說:"妳們畫得好慢呀ⅵ等我再畫上幾只腳吧ⅵ"正在他畫蛇腳的時候,另壹個人已經把蛇畫好了。那人把酒壺奪了過去說:"蛇是沒有腳的,妳怎麼畫上了腳?"說罷,就喝起酒來。
畫蛇添上腳:比喻增添多余的東西。
2. 小學畫蛇添足成語故事ppt畫蛇添足的故事
古時候,楚國有壹家人,祭完祖宗之後,準備將祭祀用的壹壺酒,賞給手下的辦事人員喝。參加的人很多,這壺酒如果大家都喝是不夠的,若是讓壹個人喝,那能喝個痛快。這壹壺酒到底給誰喝呢?
大家都安靜下來,這時有人建議:每個人在地上畫壹條蛇,誰畫得快又畫得好,就把這壺酒歸他喝。大家都認為這個辦法好,都同意這樣做。於是,在地上畫起蛇來。
有個人畫得很快,壹轉眼最先畫好了,他就端起酒壺要喝酒。但是他回 頭看看別人,還都沒有畫好呢。心裏想:他們畫得真慢。再想顯示自己的本領, 於是,他便左手提著酒壺,右手拿了壹根樹枝,給蛇畫起腳來,還洋洋得意地說: “妳們畫得好慢啊!我再給蛇畫幾只腳也不算晚呢!”
正在他壹邊畫著腳,壹邊說話的時候,另外壹個人已經畫好了。那個人 馬上把酒壺從他手裏奪過去,說:"妳見過蛇麽?蛇是沒有腳的,妳為什麽要給 他添上腳呢?所以第壹個畫好蛇的人不是妳,而是我了!"
那個人說罷就仰起頭來,咕咚咕咚把酒喝下去了。
以後人們根據這個故事引申出“畫蛇添足”這句成語,比喻有的人自作聰明,常做多余的事,反而弄巧成拙,把事情辦糟了。
3. 文言文《畫蛇添足》楚有祠者,賜其舍人卮酒。
舍人相謂曰:“數人飲之不足,壹人飲之有余。請畫地為蛇,先成者飲酒。”
壹人蛇先成,引酒且飲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畫蛇曰:“吾能為之足!”未成,壹人之蛇成,奪其卮曰:“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遂飲其酒。 為蛇足者,終亡其酒。
譯文 古代楚國有個人祭過祖宗以後,把壹壺酒賞給來幫忙祭祀的門客壹壺酒。門客們互相商量說:“大家壹起喝這壺酒不足夠,壹個人喝它還有剩余。
要求大家在地上畫蛇,先畫好的人喝這壺酒。” 壹個人最先完成了,拿起酒壺準備飲酒,卻左手拿著酒壺,右手畫蛇,說:“我能夠為它畫腳。”
他還沒有(把腳)完成,另壹個人的蛇畫好了,搶過他的酒壺,說:“蛇本來就沒有腳,妳怎麽能給它畫腳呢?”話剛說完,就把那壺酒喝完了。 那個給蛇畫腳的人,最終失掉了那壺酒。
4. 古文《畫蛇添足》的解釋畫蛇添足,源於《戰國策》的成語,被用來形容做多余的事,不能錦上添花反而弄巧成拙. 畫蛇添足文言文翻譯 原文 楚有祠者,賜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謂曰:“數人飲之不足,壹人飲之有余.請畫地為蛇,先成者飲酒.” 壹人蛇先成,引酒且飲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畫蛇曰:“我能為之足!”未成,壹人之蛇成奪取卮曰:“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遂飲其酒.為蛇足者,終亡其酒. 畫蛇添足 . 古代楚國有個貴族,祭過祖宗以後,把壹壺祭酒賞給前來幫忙的門客.門客們互相商量說:“這壺酒大家都來喝則不夠,壹個人喝則有余.讓咱們各自在地上比賽畫蛇,誰先畫好,誰就喝這壺酒.” 有壹個人最先把蛇畫好了.他端起酒壺正要喝,卻得意洋洋地左手拿著酒殼,右手繼續畫蛇,說:“我能夠再給它添上幾只腳呢!”可是沒等他把腳畫完,另壹個人已把蛇畫成了.那人把壺搶過去,說:“蛇本來是沒有腳的,妳怎麽能給它添腳呢!”說罷,便把壺中的酒喝了下去. 那個給蛇添腳的人終於失掉了到嘴的那壺酒.. 註釋 (1)祠(cí):祭祀.周代貴族壹年四季都要祭祀祖宗,每個季度祭祀都有專門的稱呼,春天祭祀叫“祠”.祠者:主管祭祀的官員. (2)舍人:門客,手下辦事的人. (3)卮(zhī):古代盛酒的器具. (4)相謂:互相商議. (5)請畫地為蛇:要求大家在地上畫蛇.畫地:在地面上畫(畫的過程) .為蛇:畫蛇(畫的結果). (6)引酒且飲之:拿起酒壺準備飲酒.引:拿,舉. (7)蛇固無足:蛇本來就沒有腳.固:本來,原來. (8)子:對人的尊稱,您;妳. (9)安能:怎能;哪能. (10)為:給;替 (11)遂:於是;就. (12)賜:賞給,古代上給下,長輩給晚輩送東西叫賜. (13)為之足:給它畫上腳. (14)終:最終、最後. (15)引:拿起. (16)且:將要. (17)成:完成. (18)余:剩余. (19)足:腳. (20)亡:丟失,失去. (21)為:給,替. (22)乃左手持卮:卻,表示轉折 (23)奪其卮曰:他的,指代先成蛇者 (24)遂飲其酒:那,指示代詞 (25)終亡其酒:那,指示代詞 成語出處 西漢·劉向《戰國策·齊二》:“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 《戰國策》(Intrigues of the Warring States)是壹部國別體史書.主要記述了戰國時期的縱橫家的政治主張和策略,展示了戰國時代的歷史特點和社會風貌,是研究戰國歷史的重要典籍.西漢末劉向編定為三十三篇,書名亦為劉向所擬定.宋時已有缺失,由曾鞏作了訂補.有東漢高誘註,今殘缺.宋鮑彪改變原書次序,作新註.吳原師道作《校註》,近代人金正煒有《補釋》,今人繆文遠有《戰國策新註》.。
5. 畫蛇添足文言文源於《戰國策·齊二》
楚有祠者,賜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謂曰:“數人飲之不足,壹人飲之有余。請畫地為蛇,先成者飲酒。”
壹人蛇先成,引酒且飲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畫蛇,曰:“吾能為之足。”未成,壹人之蛇成奪其卮,曰:“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遂飲其酒。為蛇足者終亡其酒。
楚國有個祭祀的人,賞給門客壹壺酒。門客們互相商量說:“大家壹起喝這壺酒不夠,壹個人喝它才差不多。請大家在地上畫蛇,先畫好的人喝這壺酒。”
壹個人最先把蛇畫好了,拿起酒壺準備飲酒,卻左手拿著酒壺,右手畫蛇,說:“我能夠為它畫腳。”他還沒有(把腳)畫完,另壹個人的蛇畫好了,搶過他的酒壺,說:“蛇本來就沒有腳,妳怎能為它畫腳呢?”話剛說完,就把那壺酒喝完了。
那個給蛇畫腳的人最終失去了那壺酒。
6. 文言文 《畫蛇添足》原文
楚有/祠者,賜/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謂/曰:“數人飲之/不足,壹人飲之/有余。請/畫地為蛇,先成者/飲酒。”壹人/蛇先成,引酒/且飲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畫蛇/曰:吾能/為之足!”未成,壹人之蛇成,奪其卮/曰:“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遂/飲其酒。為蛇足者,終亡其酒。
————————選自《戰國策·齊策》
譯文
楚國有個祭祀的人,賞給門客壹壺酒。門客們互相商量說:“大家壹起喝這壺酒不夠,壹個人喝它才差不多。請大家在地上畫蛇,先畫好的人喝這壺酒。”
壹個人最先把蛇畫好了,拿起酒壺準備飲酒,卻左手拿著酒壺,右手畫蛇,說:“我能夠為它畫腳。”他還沒有(把腳)畫完,另壹個人的蛇畫好了,搶過他的酒壺,說:“蛇本來就沒有腳,妳怎能為它畫腳呢?”話剛說完,就把那壺酒喝完了。
那個給蛇畫腳的人最終失去了那壺酒。
註釋
1.祠(cí):祭祀。周代貴族壹年四季都要祭祀祖宗,每個季度祭祀都有專門的稱呼,春天祭祀叫“祠”。祠者:主管祭祀的官員。
2.舍人:門客,手下辦事的人。
3.卮(zhī):古代盛酒的器具。
4.相謂:互相商議。
5.請畫地為蛇:要求大家在地上畫蛇。畫地:在地面上畫(畫的過程)。為蛇:畫蛇(畫的結果)。
6.引酒且飲之:拿起酒壺準備飲酒。引:拿,舉。
7.蛇固無足:蛇本來就沒有腳。固:本來,原來。
8.子:對人的尊稱,您;妳。
9.安能:怎能;哪能。
10.為:給;替
11.遂:於是;就。
12.賜:賞給,古代上給下,長輩給晚輩送東西叫賜。
13.為之足:給它畫上腳。
14.終:最終、最後。
15.引:拿起。
16.且:將要。
17.成:完成。
18.余:剩余。
19.足:腳。
20.亡:丟失,失去。
21.為:給,替。
22.乃左手持卮:卻,表示轉折
23.奪其卮曰:他的,指代先成蛇者
24.遂飲其酒:那,指示代詞
25.終亡其酒:那,指示代詞
《戰國策》簡介
《戰國策》(Intrigues of the Warring States)是壹部國別體史書。主要記述了戰國時期的縱橫家的政治主張和策略,展示了戰國時代的歷史特點和社會風貌,是研究戰國歷史的重要典籍。西漢末劉向編定為三十三篇,書名亦為劉向所擬定。宋時已有缺失,由曾鞏作了訂補。有東漢高誘註,今殘缺。宋鮑彪改變原書次序,作新註。吳原師道作《校註》,近代人金正煒有《補釋》,今人繆文遠有《戰國策新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