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釜沈舟指把飯鍋打破,把渡船鑿沈,比喻不留退路,做事果決。
是壹個漢語成語,最早出自《史記·項羽本紀》,該成語在句中壹般作謂語、賓語、狀語,也寫作”破釜沈船”、”沈舟破釜”。破釜沈舟是壹個漢語成語,最早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該成語指把飯鍋打破,把渡船鑿沈,比喻不留退路,做事果決。在句中壹般作謂語、賓語、狀語。也寫作”破釜沈船”、”沈舟破釜”,該成語比喻決心戰鬥到底,決不後退。留有後路固然穩妥安全,但也容易使人懈怠,不求進取。反之,人在逼入絕境之時,求生的欲望將會激發出內心深處潛藏的壹切能量,以求壹搏,從而得到更大勝利。
成語故事
秦朝末年,各地人民紛紛舉行起義,反抗秦朝的暴虐統治。農民起義軍的領袖,最著名的是陳勝、吳廣,接著有項羽和劉邦。公元前208年,秦將章邯鎮壓陳勝、吳廣起義之後,又攻破邯鄲,反秦武裝趙王歇及張耳被迫退守在巨鹿,被秦將王離率20萬人圍困。章邯率軍20萬屯於巨鹿南數裏的棘原,並修築兩側有土墻的通道直達王離營,以供糧草。
楚懷王派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帶領二十萬人馬去救趙國。宋義引兵至,接連四十六天按兵不動。對此項羽十分不滿,去跟宋義說:“秦軍包圍了巨鹿,形勢這樣緊急,咱們趕快渡河過去,跟趙軍裏外夾擊,壹定能夠打敗秦軍”,宋義說:“我們還是等秦軍和趙軍決戰以後再說”。
第二天,項羽趁朝會的時候,拔出劍來把宋義殺了。他提了宋義的頭,對將士說:“宋義背叛大王,我奉大王的命令,已經把他處死了”,於是將士們則擁項羽為上將軍。隨後,他率所有軍隊悉數渡黃河前去營救趙國以解巨鹿之圍。
楚軍全部渡過漳河以後,項羽讓士兵們飽飽地吃了壹頓飯,每人再帶三天幹糧,然後傳下命令:“皆沈船,破釜甑”,意思是說把渡河的船鑿穿沈入河裏,把做飯用的鍋砸個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統統燒毀,這就叫破釜沈舟。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破釜沈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