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án méi zhī jí
[成語解釋] 燃:燒。火燒眉毛那樣緊急。形容事情非常急迫。
[典故出處]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十六:“問:‘如何是急切壹句?’師曰:‘火燒眉毛。’”《文獻通考·市糴二》:“元祐初,溫公入相,諸賢並進用,革新法之病民者,如救眉燃,青苗、助役其尤也。”
[ 近義詞 ] 迫在眉睫、迫不及待
[ 反義詞 ] 無足輕重、無關大局
[成語舉例] 此在目前,實救燃眉之急。(葉聖陶《前途》)
[常用程度] 常用
[感情色彩] 褒義詞
[語法用法] 作主語、謂語、賓語;形容心情等
[成語結構] 偏正式
[產生年代] 古代
[成語正音] 燃,不能讀作“yán”。
[成語辨形] 急,不能寫作“極”。
[成語辨析] 燃眉之急和“十萬火急”;都有“情況非常緊急”之意。但燃眉之急多用於形容事情或形勢危急等;“十萬火急”多用來形容命令;書信十分緊急。
[英文翻譯] extreme urgency
[成語謎面] 火燒到眼前
[ 歇後語 ] 鼻凹裏失火
[成語故事] 東漢末年,曹操想壹統天下,接連打敗劉表、劉琦,將劉備趕出新野,迫近東吳。孫權心裏慌張,派魯肅請諸葛亮到東吳商議聯合抗曹。張昭看不起諸葛亮,說他根本沒本事輔佐劉備,弄得現今的燃眉之急。諸葛亮舌戰群儒取得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