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舍本逐末這個成語出自什麽

舍本逐末這個成語出自什麽

舍本逐末這個成語出自《呂氏春秋·上農》。

舍本逐末(拼音:shě běn zhú mò)是壹則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成語有關典故最早見於《呂氏春秋·上農》:民舍本而事末則不令,不令則不可以守,不可以戰。民舍本而事末則其產約,其產約則輕遷徙,輕遷徙則國家有患,皆有遠誌,無有居心。

舍本逐末的意思是放棄根本的而追求枝節的(舍:放棄。本:根本。逐:追求。末:樹梢,枝節);後用以比喻輕重主次顛倒,做事不從根本的、主要的問題著手,而只在細枝末節上用力氣;在句中可充當謂語、賓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舍本逐末與本末倒置這兩者都有輕重顛倒、主次不分的意思,但有區別:壹是意義不同。舍本逐末多指處理事情而言,“本末倒置”多指評論事理而言。二是用法不同。舍本逐末作謂語時,主語多指壹件事,壹種做法。

本末倒置作謂語時,主語多指壹種理論,壹種說法。“舍本逐末”作定語時,多用“辦法”“方法”“措施”“做法”等為中心詞;“本末倒置”作定語時,多用“說法”“提法”“結論”等為中心詞。

舍本逐末成語寓意:

該成語故事趣味橫溢,富於機智。壹代女傑趙威後的那句“茍無民,何以有君”,是那樣的擲地有聲,而又意味深長,令人不禁產生壹種精神的愉悅。它是趙威後“民貴君輕”進步思想的集中展示,充分體現了趙威後是壹個顧全大局,頗具遠見卓識,洞悉民情、開明而又極具智慧的治國者。

細品該典故,會得到至少兩點啟示。壹是趙威後“無歲則無民,無民則無君”的民本思想,對於當代國家治理和組織管理具有積極意義。萬民百姓是國家的根本。治國應以安民、得民作為根本。只有順民意,謀民利,得民心,才能永遠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