裏應外合、裏通外國、裏勾外連、裏出外進、裏醜捧心、裏談巷議、裏外夾攻。
壹、裏應外合[?lǐ yìng wài hé?]
釋義:外面圍攻、裏面接應。
出處:元·無名氏《陳州糶米》:“則這官吏知情;外合裏應;將窮民並。”
二、裏通外國[?lǐ tōng wài guó?]
釋義:裏通,暗中勾結。與外國反動勢力暗中勾結,出賣本國的利益。
出處:魯迅《且介亭雜文·病後雜談之余》:“大則指為‘裏通外國’,就是現在之所謂‘漢奸’。”
三、裏勾外連[?lǐ gōu wài lián?]
釋義:內部和外部互相連通壹氣。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62回:“廳上梁中書大喝道:‘妳這廝是北京本處良民,如今倒來裏勾外連,要打北京。”
四、裏出外進[?lǐ chū wài jìn?]
釋義:形容不平整、不整齊。
例句:這件雕塑品~,很有創意。
五、裏醜捧心[?lǐ chǒu pěng xīn?]
釋義:指妄學別人而愈見其醜。
出處:莊周《莊子·天運》:“西施病心而矉其裏,其裏之醜人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矉其裏。其裏之富人見之,堅閉門而不出;貧人見之,挈妻子而去之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