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項羽評價四字成語

項羽評價四字成語

1. 形容項羽的四字成語

四面楚歌 [sì miàn chǔ gē]

生詞本

基本釋義

比喻陷入四面受敵、孤立無援的境地。

出 處

梁啟超《中國國會制度私議》:“殆陷於四面楚歌之中;反恃解釋條文以持其說。”

例 句

我們利用有利地形,又調來幾支隊伍,使敵人陷於~的絕境,不得不繳械投降。

近反義詞

近義詞

八面受敵 八方受敵

反義詞

歌舞升平 左右逢源

典 故

項羽和劉邦原來約定以鴻溝(在今河南榮縣境賈魯河)東西邊作為界限,互不侵犯。後來劉邦聽從張良和陳平的規勸,覺得應該趁項羽衰弱的時候消滅他,就又和韓信、彭越、劉賈會合兵力追擊正在向東開往彭城(即今江蘇徐州)的項羽部隊。終於布置了幾層兵力,把項羽緊緊圍在垓下(在今安徽靈璧縣東南)。這時,項羽手下的兵士已經很少,糧食又沒有了。夜裏聽見四面圍住他的軍隊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驚地說:“劉邦已經得到了禁地了嗎?為什麽他的部隊裏面楚人這麽多呢?”說看,心裏已喪失了鬥誌,便從床上爬起來,在營帳裏面喝酒;並和他最寵愛的妃子虞姬壹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淚,在旁的人也非常難過,都覺得擡不起頭來。壹會,項羽騎上馬,帶了僅剩的八百名騎兵,從南突圍逃走。邊逃邊打,到烏江畔自刎而死。因為這個故事裏面有項羽聽見四周唱起楚歌,感覺吃驚,接看又失敗自殺的情節,所以以後的人就用“四面楚歌”這句話,形容人們遭受各方面攻擊或逼迫的人事環境,而致陷於孤立窘迫的境地。凡是陷於此種境地者,其命運往往是很悲慘的,例如某人因經常與壞人為伍,不事生產,遊手好閑;但後來卻破那些壞人逼迫的無以為生,求助於別人時,別人也應他平日行為太壞,絕不同情更不理睬,這人所處的境地便是“四面楚歌”。又如學校裏討論學術問題,其學生不學無術(成語,意即沒有學術)、信口雌黃、顛倒是非,同學們群起而攻之,這學生便完全處於孤立地位,這也可叫做“四面楚歌”。在我們的人生歷程上,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好好的做人,腳踏實地的做事,若是行差踏錯,就未免要遭受“四面楚歌”的厄運了。

2. 對項羽的評價.

雖非完人 卻是英雄 項王故裏在今宿遷老城區內,及走近,發現項王故裏的地勢明顯低於周圍。

這就壹下子讓我相信了這裏應當是項王故居的原址。因為歷史上黃河幾度奪淮入海,將無數泥沙堆積到今天的蘇北大地。

比如今天的徐州城下十余米處是宋朝以前的徐州,再下十余米才是漢代的彭城遺址。可見,項王故裏周邊地勢高是黃河泥沙之故,而處低窪處的項王故裏,可以推斷是歷代士民刻意保護的結果。

故裏面積不大,也就是三進五開間農家宅院的規模。進院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置於院場中央的“霸王鼎”,兩邊有廡廊,右手是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的全文碑刻,左手是歷代文人墨客題詠項王詩作的碑刻。

第二進大堂正中央是項羽的花崗石雕像。二進院落右側有壹棵當年項王手植的槐樹,還有馬槽和系馬亭,亭內有石雕烏騅馬。

系馬亭後面有壹棵相傳也是項王手植的桐樹,可惜年代久遠,原株的桐樹早已無存,但每次老桐樹枯萎之時,總會在根部有新枝再生,2200多年來壹直生生不息。二進院落左側則有壹口項家古井,古井後側空地是項羽的練武場。

第三進正屋內有壹尊虞姬的雕像,布置了大體能看出秦漢古風的部分居家擺設。 從故裏的建築來看,後院的歷史感較強,前院的紀念性更強些。

站在項王故裏,不禁思緒萬千。項羽24歲起兵,至31歲兵敗垓下自刎烏江,不過8年時間。

然而在短短的8年間,他憑借“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豪氣,率各路諸侯壹舉滅掉暴秦,其間留下許多至今令人神往的可歌可泣的壯舉,最有名的當數“破釜沈舟”的故事了。後世有壹詠史名聯:“有誌者事竟成,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三千越甲可吞吳。”

其上聯就是稱頌項羽壹舉滅秦的蓋世功績的。 然而在四年的楚漢相爭中,項羽失敗了。

他失敗的原因很多,歷史學家自有種種評說,大抵是匹夫之勇,婦人之仁,不善用人,以暴易暴等等。但這些都不妨礙項羽在我心目中的英雄形象,因為我深深感到做人和做事是兩回事。

就像今天做個有良知的好人和做個有政績的官員是不壹樣的。壹個官員要想做成壹件事,就要以“事”為中心來約束自己的思維和行為,往往為了成事會使點手腕和詭計,也會為成事而隱蔽自己身上性惡的壹面;而做人就不壹樣了,就可以由著自己的心意行事。

我們常常可以發現,某個很有政績的官員,其人品和操守都不咋的;反過來,我們也常常看到某個品格、操守都不錯的人,在官場上卻玩得不是很溜,就是這個道理。 咱們不妨品評壹下項羽和劉邦吧。

貴族出身的項羽在耍手腕上,在耍心眼上,顯然不及劉邦,項羽幹什麽都由著性子來,不會為“霸王”的位置而委屈了自己的情感,由此也幹了不少以今人的眼光看來是很蠢的事。而劉邦就不壹樣了,他的目標是建立自己的王朝,為此目標,劉邦能“忍”,會控制自己的情緒,由大目標來支配自己的壹切行動,因此劉邦成功了。

但我們冷眼旁觀劉邦為實現大目標過程中而做出的種種表現,就會對劉邦的行為嗤之以鼻。相比之下,項羽就落落大方得多,連死都要死得那麽壯烈,讓人回腸蕩氣。

當漢軍兵圍垓下四面楚歌之際,項羽首先想到的是他的美人虞姬,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其兒女情長,英雄氣也長!當他率百騎突圍垓下,漢軍五千人追來之際,他仍率部下痛痛快快地打壹仗,連殺漢軍數將、數百卒,證明了他自己說的他的失敗是“天亡我也,非戰之罪也”。

及至烏江邊,烏江亭長要渡他過江,以圖東山再起,但他拒絕了亭長的好意:“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壹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臨死還送曾經是自己部下的呂馬童壹個人情——自刎後讓呂馬童拿自己的首級去領賞萬戶侯。讀《史記》讀到此處,相信沒人不為項王的英雄氣概所折服。

但我要說,對項羽的英雄行為認識最深的當屬女子。首先是虞姬。

虞姬是今宿遷市沭陽縣人,因其兄虞子期為項王造兵器而結識項羽,英雄愛美人,美人慕英雄,遂結為夫妻。七年間無論征戰何處,虞姬皆隨左右,不怕顛沛流離,只為項王開心。

虞姬可貴之處還在於歷史上還未留下她幹政的記載,不像劉邦老婆呂雉那樣拿捏劉邦。當然項王也同樣有情有義,無論軍情再緊急,項羽也從不棄之。

不像劉邦,軍情壹吃緊就把父親太公和妻子呂雉丟下不管了。就此壹點,兩者人品高下立判。

因此當兵困垓下,項羽發出“虞姬虞兮奈若何”時,虞姬也歌曰:“漢兵已略地,四面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

歌罷遂自刎。 到了距項羽烏江自刎大約1350年時的南宋,出了個婉約派女詞人李清照。

她的壹生所賦的大多是清新婉約的詞作。但當提起項羽時,掩不住她對英雄的崇敬,譜出了壹曲流傳千古的豪放詩作:“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短短20字,寫盡項羽的人格魅力。

英雄畢竟是英雄。2000多年的歷史長河也洗不去項羽的英雄本色。

從項羽的生前身後,我們有理由相信“不以成敗論英雄”是至理名言,以成敗論英雄太短視了!不是嗎?成功的劉邦被後世非議千載,而失敗的項羽被人傳頌千古。

3. 結合項羽本紀寫出對項羽的評價400字

中華民族的歷史源遠流長,翻開司馬遷著述的《史記》,它顫動著我的心靈。

其中《項羽本紀》更令我對項羽有了很深的感觸。

武功蓋世,風雲際會,壹舉成名,威服天下,主宰蒼生,英雄莫敢俯視。但大起過後即大落,大喜過後即大悲。從笑傲天下,碑睨諸侯,短短四年,被迫自刎烏江,項羽不愧為悲情英雄。 項羽,字子羽,出生在壹個世代將門的貴族家庭,他不願讀書,不學習擊劍,更不願學識字,只學能指揮千軍萬馬的兵法,這為他能成為統帥,完成他滅秦的夙願成了堅固的基礎。年僅二十四歲,擁有如此的雄心壯誌,如此遠大的抱負,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沒有理想沒有抱負的人往往不能成功。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鳴。

他的叱咤風雲又重情重義,既神勇無比又親善士兵。

秦二世二年,壹個眼色,立刻拔劍殺死了殷通。混戰中,以壹殺百。他的果斷,他的勇猛不得不使我震驚。“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諭以為所為起大事”他出色的表現在司馬遷眼中也得到了充分的肯定。這位光明磊落的千古義士令我顫動。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霸王別姬的故事,無不體現到項羽柔情的壹面。自古英雄愛江山,自古英雄愛美人。項羽愛江山還是愛美人?我認為他既愛江山也愛美人。

愛江山,他才南征北伐,陶醉於西楚霸王的寶座;愛美人,他才隨身不離虞姬。許多人覺得項羽不應該因為美色而在四面楚歌時,不開個例會,但試問,面臨生死壹別的邊緣,誰不珍惜與愛人***度的時光?何況項羽身後這個如此乖巧的女子,難怪得到他歡心。這出於項羽的柔情,他的重情義。這位柔情似水的猛將令我佩服。

兩軍對戰,拼死壹搏,“所當者破,所擊著服,未嘗敗北”這十二個字是在項羽本紀裏,項羽對自己的評價。項羽的壹往直前,視死如歸的精神,如果能在如今社會中發揚,那麽會多好?地震當中如果官員也秉著這種精神,那麽我想也不至於有那麽多的傷亡人員。這為破釜沈舟勇往直前的滅秦功臣讓我感動。

項羽對士兵的友善,對部下的關心,同甘***苦的精神,歷代是多少帝王所能做到的?又是多少現代人能顧及的?無良商販為了私欲,剝削員工的實例比比皆是,為什麽就不能學習壹下他的精神呢?

項羽的果斷,細膩,勇猛,感悟了我。讓我明白到時機是多麽重要,情誼是多麽的可貴,精神是多麽可嘉。

但不可否認的是他的鼠目寸光,殘暴不仁,妄自菲薄。

雖然項羽神勇無比,但卻在處理私情方面十分不謹,對於項伯私訪張良,泄漏軍機,項羽卻沒有誅殺,導致往後與劉邦在求封漢中成了憂患之處。啊!為了所謂的信任而重用無能的親信,特別是在事業成敗個人生死的重大問題上重用無能的親信,是如此愚蠢的行為啊!

項羽在每次戰爭之後,必定屠城。活生生地把人埋了,人家都已經投降了,還要這樣塗炭生靈,難道這值得肯定嗎?這種濫殺無辜的行為難道知道贊揚嗎?

劉邦,壹個市井之徒,能把壹代將相項羽打敗,這似乎是出乎預料。但我覺得是在情理之中!項羽自伺高貴,能力超群,看不起劉邦,就是因為他的嫉恨上頭,才被劉邦看準了弱點,擊得他落花流水,才使賢才都歸心於漢。這使我悟出壹個道理,要成為英雄壹定要忍耐。做人也壹樣,因為壹時得暴躁而做出令自己後悔的事,是如此的可恨!是如此的後悔!三思而後行啊!

項羽的濫用私情,殘暴,沖動,無壹不警戒我,應該冷靜、客觀地面對每壹件事,從多角度地去看每個問題,才能理性地作出選擇。

在壹個盛行“勝者王侯敗者”的觀念,竟然還有壹個失敗了的項羽受到如此的禮贊。他讓我嘆息,讓我感概,讓我傷感,讓我敬佩。他的血性和柔情,讓我揮之不去,詠之不足。他雖然像流星,在歷史長河中壹閃而過,但他卻成了壹個文化符號,被人們無數次地評價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