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高考試題成語熟語類題目 解答技巧?

高考試題成語熟語類題目 解答技巧?

成語是每年高考語言運用類試題的考查熱點,題型壹般以四選壹的客觀題為主。認真分析近年來高考成語試題的幹擾項,我們發現成語誤用的類型主要有望文生義、用錯對象、褒貶誤用、不合語境、謙敬錯位、搭配不當、自相矛盾和重復累贅等。下面,結合實例給同學們談談不同錯誤類型的解答技巧。

壹、望文生義

所謂望文生義,即只按照字面的意思來理解成語的含義。有些成語有表、裏兩個意思,而字面意義並不是它的真正含義。如果不了解成語的確切含義,就會犯“望文生義”的錯誤。解答這類題,需要註意以下幾點:

(1)把握重點語素。例如成語“文不加點”,是說“寫文章非常快,不用塗改就寫成了”,形容才思敏捷,下筆成章。“點”,在這裏是“塗改”的意思,而不是字面意思——“文章不加標點符號”。再如“別無長物”,是指“沒有多余的東西”,形容貧窮。“長物”指的是多余的東西,不能理解成“特長”。再如“不刊之論”,比喻不能改動或不可磨滅的言論。這裏的“刊”,指削除刻錯了的字,“不刊”是說“不可更改”。這類望文生義現象的出現主要是考生對成語中個別語素沒有把握到位。

(2)把握引申義。例如成語“坐地分贓”,字面意思是“坐在地上分取贓物”,其真正意義為“不親自偷搶而坐在家裏分取贓物”。如果僅從字面理解就容易犯望文生義的錯誤。再如“目無全牛”,比喻技術嫻熟到了得心應手的境地。“耳提面命”,形容長輩教導熱心懇切。這些成語僅從字面理解是遠遠不夠的,需要把握它們的引申義。

二、用錯對象

用錯對象,即因不能準確把握成語固定的使用對象、範圍而誤用。解答這類題,要註意以下幾點:

(1)不合對象。例如2010年全國Ⅰ卷第2題C項:他是當今少數幾位聲名卓著的電視劇編劇之壹,這不光是因為他善於編故事,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寫的劇本聲情並茂,情節曲折。“聲情並茂”指“聲色情感都很豐富”,形容作品或演唱的藝術性強,所表達的情感充沛動人。這裏用來指“劇本”,不合適

(2)範圍擴大。例如將“舉案齊眉、破鏡重圓、相敬如賓”等用於夫妻之間的成語而用於壹般人等。

(3)關系錯位。例如:歷史上懸梁刺股者、秉燭達旦者、聞雞起舞者等,汗牛充棟。此中的“汗牛充棟”只能用來表達書籍多,用於指人就是關系錯位。再如2010年遼寧卷第13題B項:他兒子正值豆蔻年華,理應專註於科學文化知識的學習,沒想到卻整天沈迷於網絡遊戲,現在連初中都讀不下去了。“豆蔻年華”指女子十三四歲,指男性,顯然不對。

三、褒貶誤用

很多成語有著鮮明的感情色彩,或褒,或貶。運用時,要註意目的、場合、對象。贊揚、誇獎的時候要用褒義成語,貶斥、批評的時候要用貶義成語。命題者往往故意褒詞貶用,貶詞褒用。例如2010年遼寧卷第13題C項:奶奶去世已經十年了,但他生前對我的疼愛之情我卻壹直銘記在心,耿耿於懷,這份情和愛我任何時候都不會忘記。“耿耿於懷”指事情(多為令人牽掛或不愉快的)在心裏,難以排解。壹般帶有貶義,不合語境。再如2010年江蘇卷第2題A項:司機張師傅冒著生命危險解救乘客的事跡,壹經新聞媒體報道,就被傳得滿城風雨,感動了無數市民。“滿城風雨”形容事情傳遍各處,到處都在議論著,多指壞事,是貶義詞,與語境不合。

四、不合語境

實用成語必須符合壹定的語言環境,與語境不合,會造成誤用。例如2010年江西卷第3題C項:上屆冠軍挪威隊以全勝戰績出線,表現十分出色,其衛冕雄心及雄厚實力令人刮目想看。“刮目相看”是指“用新的眼光來看待人和事”,句中說挪威隊已經是上屆的冠軍,表現十分出色,再用“刮目相看”,顯然是不合語境。再如2010年江蘇卷第2題C項:這些“環保老人”利用晨練的機會,將遊客丟棄在景點的垃圾信手拈來,集中帶到山下,分類處理。“信手拈來”形容寫文章時詞匯或材料豐富,不假思索,就能寫出來,用在“撿垃圾”的語境當中,顯然不恰當。

五、謙敬錯位

謙詞,是人們日常交際中必不可少的表示謙虛的言辭,只能用於自己。敬詞是指含恭敬口吻的用語,只能對他人。成語運用中,如果辨別不準,就會導致謙敬錯位。比如:您剛剛喬遷新居,房間寬敞明亮,只是擺設略顯單調,建議您掛幅油畫,壹定會使居室蓬篳生輝。“蓬蓽”指用蓬草荊竹編制的門,形容貧窮人家。此成語的意思是“使窮人的家增添光輝”,是個謙詞,只能用於己,把它用對方身上,犯了謙詞敬用的錯誤。再如:我總結自己的成功經驗,最重要的壹條就是做到了海納百川,虛懷若谷。“虛懷若谷”形容非常謙虛,表示對別人的敬意,把它用在“我”的身上,犯了敬詞謙用的錯誤。

六、搭配不當

成語依據某種語法關系,往往有較固定的搭配方式,如果脫離這種搭配,則容易出錯。壹是修飾語與中心語搭配不當,二是主謂搭配不當,三是介賓搭配不當,四是某些動詞不能帶賓語。例如:近年來,壹些正值豆蔻年華的大學生沈迷在網吧裏,從而荒廢了學業,浪費了青春,真讓人痛惜不已。“豆蔻年華”專指“十二三歲的少女”,此處作“大學生”的定語,不恰當。再如:這則笑話因為對漠不關心人民疾苦的官員諷刺得很有力量,在民間流傳很廣,影響極大。“漠不關心”不能帶賓語。再如:我們都司空見慣了那種“違者罰款”的告示牌。“司空見慣”的意思是“形容經常看到不足為奇的事物”,後面也不能帶賓語。

七、自相矛盾

自相矛盾,指前後說法不壹。例如2010年江蘇卷第2題B項:近年來,在種種災害面前,各級政府防患未然,及時啟動應急預案,力爭把人民的生命財產損失降到最低限度。“防患未然”指“在事故或災害尚未發生之前采取預防措施”,與句中“在種種災害面前”矛盾。再如:對於孩子的毛病,他總是不以為然,覺得這些毛病無關緊要,不必大驚小怪。“不以為然”意思是“不認為是正確的”,表示不同意。既然不認為孩子的毛病是對的,下面就應講他相應的反應和措施,或批評教育,或糾正其非;但是該句中的“覺得這些毛病無關緊要,不必大驚小怪”顯然並非“不以為然”之後相應的正確態度,而是壹種相反的態度。因此,該成語與語意發生了抵牾,如改用“不以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視),就可消除邏輯事理上的矛盾。兩個成語,壹字之差,意思卻相去甚遠。

八、重復累贅

重復累贅,是指不明白成語的確切含義,從而造成了語境中的壹些詞的含義與成語自身的含義重復。這種類型的誤用主要表現在句子中已經含有該成語的部分意思的詞語,造成整個句子重復啰嗦。例如:只有密切接觸社會,聯系群眾,才能對國家安危和人民憂樂提出具有真知灼見的意見。“真知灼見”與“意見”語義重復。再如:對於我們這些平凡普通的蕓蕓眾生來說,生命也可以閃光。“蕓蕓眾生”原指“世間壹切生靈”,後指“平凡普通的人”,句中“平凡普通”與之重復。

成語誤用還有其他類型,本文不能盡述,希望同學們平時要多積累,多練習,努力做到舉壹反三,觸類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