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晉楚有什麽成語

晉楚有什麽成語

晉楚爭霸有兩個成語:

1.退避三舍。

春秋時候,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亡十幾年。

經過千辛萬苦,重耳來到楚國。楚成王認為重耳日後必有大作為,就以國君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

壹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兩人飲灑敘話,氣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問重耳:“妳若有壹天回晉國當上國君,該怎麽報答我呢?”

重耳略壹思索說:“美女侍從、珍寶絲綢,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晉國哪有什麽珍奇物品獻給大王呢?”

楚王說:“公子過謙了。話雖然這麽說,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

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國當政的話,我願與貴國友好。假如有壹天,晉楚國之間發生戰爭,我壹定命令軍隊先退避三舍(壹舍等於三十裏),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

四年後,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

公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軍隊在作戰時相遇。晉文公為了實現他許下的諾言,下令軍隊後退九十裏,駐紮在城濮。

楚軍見晉軍後退,以為對方害怕了,馬上追擊。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的勝利。

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成語“退避三舍”比喻不與人相爭或主動讓步。

2.問鼎中原。

春秋時楚莊王北伐,並向周天子的使者詢問九鼎的重量,大有奪取周朝天下之勢。

公元前606年,楚莊王熊旅借伐陸渾之戎(今河南嵩縣東北)之機,把楚國大軍開至東周 的首府洛陽南郊,舉行盛大的閱兵儀式。即位不久的周定王忐忑不安,派善於應對的王孫滿去慰勞。

莊王見了王孫滿,劈頭就問道:“周天子的鼎有多大?有多重?”言外之意,要與周天子比權量力。

王孫滿委婉地說:“壹個國家的興亡在德義的有無,不在乎鼎的大小輕重。”

莊王見王孫滿拿話擋他,就直接說道:“妳不要自持有九鼎,楚國折下戟鉤的鋒刃,足以鑄成九鼎。”

面對雄視北方的莊王,善辯的王孫滿先繞開莊王的話鋒,大談九鼎制作的年代和傳承的經過,最後才說:“周室雖然衰微,但是天命未改;寶鼎的輕重,還不能過問啊。”

莊王不再強求,揮師伐鄭,以問鄭背叛楚國投靠晉國之罪。

“問鼎中原”這個典故,就是這樣得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