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心悅目 [ shǎng xīn yuè mù ]釋義:看了舒服。
指看到美好的景色而心情愉快。出處:《宋史·範鎮傳》:“凡可以賞心悅目;不宜有加於舊。”
造句:從遊船上縱目四望,西子湖春風送暖,碧波蕩漾,長堤綴綠,群山圍翠,真是~。不堪入目 [ bù kān rù mù ]釋義:指形象醜惡,使人看不下去。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酒保陪笑道:‘此數肴也;以先生視之;固不堪入目矣。’”造句: 這些~的書籍,早就應該取締了。
觸目驚心 [ chù mù jīng xīn ]釋義:看見某種嚴重情況,心裏感到震驚。出處:《南齊書·豫章文獻王傳》:“緬尋遺烈;觸目崩心。”
造句:影片中壹個個~的鏡頭充分揭露了敵人的法西斯暴行。怒目而視 [ nù mù ér shì ]釋義:睜圓了眼睛瞪視著。
形容正要大發脾氣的神情。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林沖、楊誌怒目而視;有欲要發作之色。”
造句:他們倆都是小心眼之人,剛才因為壹點點小事就大吵起來,竟達到~的程度。側目而視 [ cè mù ér shì ]釋義:側:斜著。
斜著眼睛看人。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憤恨。
出處:《戰國策·秦策壹》:“(蘇秦)妻側目而視;傾耳而聽。”造句:他看到群眾對他都~,也就壹聲不響了。
2.列出壹些形容5感的詞就是形容聽覺、嗅覺、視覺、味覺、觸覺的形容聽覺:吵鬧的、安靜的,刺耳的.悅耳的.動聽的.清脆的,渾厚的,錚錚的,叮叮咚咚的,喧囂的,震耳欲聾,洋洋盈耳 裊裊余音 鏗鏘有力 風風韻韻 擲地有聲 鶯聲燕語繞梁三日 綿言細語 繪聲繪色 黃鶯出谷 余音饒梁沈魚出聽 余音裊裊嗅覺:腐爛的,惡臭的,刺鼻的,難聞的,清香的,絲絲縷縷的,芬芳四溢的視覺:華麗的,美麗的,艷麗的,俏麗的,奪目的,耀眼的,清晰的,清楚的,依稀的,隱隱約約的,朦朦朧朧的,亮亮堂堂的,渾渾噩噩的,黑暗的,明亮的,鮮艷的,刺眼的,五光十色的,五彩繽紛的,另:形容美女面容的成語:吹氣勝蘭 皓齒明眸 翩若驚鴻 絕代佳人 婀娜多姿 傾國傾城 楚腰纖細 國色天香 花顏月貌 綽約多姿 小家碧玉 大家閨秀 艷若桃李 如花似玉 驚為天人 不可方物 沈魚落雁 閉月羞花 驚若天人 知書達理 膚如凝脂 盈盈秋水 淡淡春山 蔥般玉指翩若驚鴻,婉若遊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仿佛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飄兮若流風之回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襛纖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約素.延頸秀項,皓質呈露.芳澤無加,鉛華弗禦.雲髻峨峨,修眉聯娟.丹唇外朗,皓齒內鮮,明眸善睞,靨輔承權.瑰姿艷逸,儀靜體閑.柔情綽態,媚於語言姑射神人 花容月貌 絕世獨立 郎才女貌 面如傅粉 面如冠玉 裊裊娉娉 裊裊婷婷 柔枝嫩條 柔枝嫩葉 色衰愛弛 香消玉碎 香消玉損 秀色可餐 夭桃秾李 夭桃穠李 壹顧傾城 倚姣作媚 玉碎香殘 月貌花容 阿嬌金屋 閉月羞花 彩雲易散 姹紫嫣紅 沈魚落雁 逞嬌呈美 春暖花香 春色滿園 春深似海 鬥美誇麗 鬥艷爭輝 蛾眉皓齒 飛閣流丹 國色天香 皓齒蛾眉 皓齒明眸 紅顏薄命 胡天胡帝 花顏月貌 金屋嬌娘 金屋貯嬌 盡態極妍 絕色佳人 姱容修態 蘭質蕙心 離魂倩女 落雁沈魚 落英繽紛 靡顏膩理 明眸皓齒 女貌郎才 琪花瑤草 螓首蛾眉 清詞麗句 清辭麗句 清辭麗曲 曲眉豐頰 爽心悅目 水木清華 天生麗質 天香國色 宛轉蛾眉 我見猶憐 霞光萬道 涎玉沫珠 香消玉殞 小家碧玉 杏臉桃腮 杏腮桃臉 杏雨梨雲 雄偉壯觀 煦色韶光 妍蚩好惡 艷色絕世 艷紫妖紅 宜嗔宜喜 宜喜宜嗔 旖旎風光 瘞玉埋香 余霞成綺 魚沈雁落 遠山芙蓉 章臺楊柳 朱唇皓齒 左家嬌女味覺:酸酸的,甜甜的,酸甜可口的,辛辣的,爽口的,清淡的,苦澀的,可口的,鮮腥的,甜膩的,甜蜜的,油膩的,清涼的,脆脆的,軟軟的,硬硬的,另:形容好吃的成語:玉盤珍饈秀色可餐饕餮大餐鳳髓龍肝回味無窮唇齒留香色味俱佳垂涎欲滴八珍玉食其味無窮觸覺:光滑的,粗糙的,溫暖的,寒冷的,嫩滑的,黏黏的,沾手的,燙手的,冰冷的,冰涼的,QQ的,富有彈性的.。
3.描寫眼睛的詞語瞠目結舌 瞠:瞪著眼睛;結舌:翹起舌頭落不下。
瞪眼翹舌說不出話來。形容窘迫或驚呆的樣子 觸目皆是 觸目:目光所及;皆:都。
眼睛所看到的都是,形容為數眾多 觸目驚心 觸目:眼睛看到;驚:震驚。看見某種嚴重情況而內心震驚。
形容事態嚴重,引起震動 瞪目結舌 睜著眼睛,說不出話來。形容神情緊張或很吃驚 炯炯有神 炯炯:明亮的樣子。
形容人的眼睛明亮有神 抉目吳門 抉:剔出;目:眼睛。指忠臣被讒誅殺 柳眉星眼 形容女子細長的眉和明亮的眼睛 目不見睫 眼睛看不到自己的睫毛。
比喻人無自知之明 目不忍睹 眼睛不忍看,形容景象很淒慘 目不斜視 眼睛不往旁邊看。形容目光莊重,神情嚴肅 安眉帶眼 長了眉毛,有了眼睛。
意思是同樣是壹個人。 暗送秋波 舊時比喻美女的眼睛象秋天明凈的水波壹樣。
指暗中眉目傳情。 白眼相看 看別人時眼睛朝上或旁邊,現出白眼珠,表示輕蔑,不屑壹顧,對人不禮貌。
閉目塞聽 閉上眼睛不看,堵住耳朵不聽。形容對外界事物不聞不問。
蔽聰塞明 蔽:遮;聰:聽覺靈敏;明:香得清楚。掩住耳朵,擋住眼睛。
比喻對客觀事物不聞不問。 播糠瞇目 撒播糠秕瞇住別人的眼睛。
比喻外物雖小,但造成的危害卻很大。 側目而視 側:斜著。
斜著眼睛看人。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憤恨。
瞋目切齒 瞋目:發怒時睜大眼睛。瞪大眼睛,咬緊牙齒。
形容極端憤怒的樣子。 璀璨奪目 璀璨:美玉發光。
光輝燦爛耀人眼睛。 耳目股肱 股:大腿;肱:手臂從肘到腕的部分。
起到耳朵、眼睛、手臂的作用。比喻輔佐帝王的重臣。
也比喻十分親近且辦事得力的人。 耳濡目染 濡:沾濕;染:沾染。
耳朵經常聽到,眼睛經常看到,不知不覺地受到影響。 耳視目聽 用耳朵看,用眼睛聽。
三代道家荒唐地認為視聽由精神主宰,可以不受器官限制。 蜂目豺聲 眼睛象蜂,聲音象豺。
形容壞人的面貌聲音。 甘心瞑目 瞑目:閉上眼睛,指死去。
心甘情願,死了也不遺憾。 高睨大談 睨:視。
眼睛看著上面,在發議論。形容舉動言論氣慨不凡。
高視闊步 眼睛向上看,邁大步走路。形容氣慨不凡或態度傲慢。
皓齒明眸 皓:白色的樣子;眸:眼珠,泛指眼睛。潔白的牙齒,明亮的眼睛。
形容女子容貌美麗,亦喻指美女。 刮目相待 刮目:擦眼睛,表示用新眼光看人。
比喻去掉舊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來看待人或事物。 河目海口 河目:形狀像河壹樣的眼睛,上下眼眶平而長;海口:像大海壹樣的嘴,又大又深。
比喻相貌非凡。 見錢眼開 看到錢財,眼睛就睜大了。
形容人貪財。 擠眉弄眼 用眼睛、眉毛示意。
火眼金睛 原指《西遊記》中孫悟空能識別妖魔鬼怪的眼睛。後用以形容人的眼光銳利,能夠識別真偽。
昏聵無能 昏:眼睛看不清楚;聵:耳朵聽不清楚。眼花耳聾,沒有能力。
比喻頭腦糊塗,沒有能力,分不清是非。 舉目無親 擡起眼睛,看不見壹個親人。
比喻單身在外,人地生疏。 狼貪虎視 象狼壹樣貪婪,象老虎壹樣睜大眼睛盯著。
比喻野心很大。 看朱成碧 將紅的看成綠的。
形容眼睛發花,視覺模糊。 兩葉掩目 如同兩片樹葉遮住了眼睛。
比喻受到蒙蔽而對事物分辨不清楚。 凝脂點漆 形容人皮膚白,眼睛明亮。
明眸善睞 形容女子的眼睛明亮而靈活。 目食耳視 用眼睛吃,用耳朵看。
比喻顛倒錯亂。 明眸皓齒 明亮的眼睛,潔白的牙齒。
形容女子容貌美麗,也指美麗的女子。 明目張膽 明目:睜亮眼睛;張膽:放開膽量。
原指有膽識,敢做敢為。後形容公開放肆地幹壞事。
明目達聰 眼睛明亮,耳朵靈敏。形容力圖透徹了解。
目使頤令 用眼睛、用下巴指使人。形容自命尊貴,擺大架子。
怒目而視 睜圓了眼睛瞪視著。形容正要大發脾氣的神情。
目濡耳染 濡:沾濕;染:沾染。耳朵經常聽到,眼睛經常看到,不知不覺地受到影響。
目不暇接 指東西多,眼睛都看不過來。 目不邪視 邪:通“斜”。
眼睛不偷看旁邊。比喻為人行止端方。
破壁飛去 傳說梁代畫家張僧繇在壁上畫龍,點上眼睛後龍即飛雲。比喻人突然有錢有勢或官職地位壹下子升得很快。
喪明之痛 喪明:眼睛失明。古代子夏死了兒子,哭瞎眼睛。
後指喪子的悲傷。 殺人不眨眼 殺人時眼睛都不眨壹下。
形容極其兇狠殘暴。 拭目以待 拭:擦;待:等待。
擦亮眼睛等著瞧。形容期望很迫切。
也表示確信某件事情壹定會出現。 雙瞳剪水 瞳:瞳孔,指眼睛。
形容眼睛清澈明亮。 十行俱下 眼睛壹瞥就能看下十行文字。
形容讀書極快。 手揮目送 手揮:揮動手指彈琴;目送:眼睛追視歸鴻。
手眼並用,怎麽想就怎麽做。也比喻語言文字的意義雙關,意在言外。
拭目而待 拭:擦;待:等待。擦亮眼睛等著瞧。
形容期望很迫切。也表示確信某件事情壹定會出現。
望眼欲穿 眼睛都要望穿了。形容盼望殷切。
望穿秋水 秋水:比喻人的眼睛。眼睛都望穿了。
形容對遠地親友的殷切盼望。 掩人耳目 遮掩別人的耳朵和眼睛。
比喻用假象迷惑人,欺騙人。 眼明心亮 心裏明白,眼睛雪亮。
形容看問題敏銳,能辨別是非。 心明眼亮 心裏明白,眼睛雪亮。
形容看問題敏銳,能辨別是非。 壹瞑不視 瞑:閉眼。
閉上眼睛,不再睜開。指死亡。
也指逃避現實。也可形容不怕犧牲。
睚眥必報 睚眥:發怒時瞪眼睛,借指極小的仇恨。
4.描寫視覺的詩詞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唐)杜牧《清明》 寒食非長非短夜,春風不熟不寒天. ——(唐)白居易《寒食夜有懷》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唐)白居易《長恨歌》 重陽獨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臺. ——(唐)杜甫《九月》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唐)杜甫《月夜憶舍弟》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 故鄉今夜思千裏,霜鬢明朝又壹年. ——(唐)高適《除夜作》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宋)辛棄疾《青玉案·元夕》 爆竹聲中壹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宋)王安石《元日》 風雨端陽生晦冥,泊羅無處吊英靈. ——(明)貝瓊《已酉端午》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裏長征人未還. ——(唐)王昌齡《出塞》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唐)王維《使至塞上》。
5.描寫視覺的詩詞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唐)杜牧《清明》
寒食非長非短夜,春風不熟不寒天. ——(唐)白居易《寒食夜有懷》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唐)白居易《長恨歌》
重陽獨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臺. ——(唐)杜甫《九月》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唐)杜甫《月夜憶舍弟》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
故鄉今夜思千裏,霜鬢明朝又壹年. ——(唐)高適《除夜作》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宋)辛棄疾《青玉案·元夕》
爆竹聲中壹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宋)王安石《元日》
風雨端陽生晦冥,泊羅無處吊英靈. ——(明)貝瓊《已酉端午》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裏長征人未還. ——(唐)王昌齡《出塞》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唐)王維《使至塞上》
6.描寫藝術形象的詞語藝術形象是藝術反映社會生活的特殊方式,是通過審美主體與審美客體的相互交融,並由主體創造出來的藝術成果。藝術形象雖然可以分為視覺形象、聽覺形象、文學形象和綜合形象,但他們的基本特征確是相同的。作為藝術反映生活的基本形式,藝術形象是藝術作品的核心。藝術形象包括三方面內容:藝術形象是客觀與主觀的統壹、藝術形象是內容與形式的統壹、藝術形象是個性與***性的統壹。就主觀與客觀的統壹方面的形容詞有;具體的、感性的、就拿蒙娜麗莎的微笑這幅作品來說,傳神、深不可測。神秘的微笑。也就是說可以用壹些形容人感情的詞語來修飾藝術的外表。
藝術的內容與形式的統壹就是說二者在評價時不能分開,比如說形式鮮活的體現出深刻的思想內容。以形寫神、氣韻生動,深刻的思想內涵和完美的藝術形式。令人驚嘆的感人魅力,如此樸實簡練的藝術手法,表現出作家內在的精神氣質等。
藝術形象是個性和***性的統壹。縱觀中外的藝術寶庫中浩如煙海的藝術作品,凡是成功的藝術形象,無不具有鮮明的而獨特的個性,用時具有豐富而廣闊的藝術概括性,正因為個性與***性的統才使得這些藝術形象具有不朽的藝術生命力。比如說阿Q這壹藝術形象不僅具有活生生的個性——精神勝利法,又有那個時代的國民性弱點,形容詞有鮮明,深刻,***同性,普遍意義,社會概括性等
其實藝術的形象性只是藝術的特征之壹,要是妳要評價壹件藝術品不能只從他的形象性開始,還要考慮它的主體性和審美性,尤其是審美性。所謂藝術品就是要具有審美價值正因為它是真善美的結晶才被世人所重視和贊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