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患得患失
解釋:患:憂患,擔心。擔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擔心失掉。形容對個人得失看得很重。
出自:春秋 孔子《論語·陽貨》:“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茍患失之,無所不至矣!”
他在沒有得到官位時,總擔心得不到。已經得到了,又怕失去它。如果他擔心失掉官職,那他就什麽事都幹得出來了。
示例:既無“患得患失”的念頭,心情也自然安泰,決非欲“騙人安心,所以這樣說”的:切祈明鑒為幸。 魯迅《兩地書》六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近義詞斤斤計較、銖錙必較、自私自利
反義詞公而忘私、大公無私、寵辱不驚
二、愁腸百結
解釋:愁腸:憂愁的心腸。百結:極多的結頭。憂愁苦悶的心腸好像凝結成了許多的疙瘩。形容愁緒郁結,難於排遣。
出自:《敦煌變文集·王昭君變文》:“愁腸百結虛成著,口口口行沒處論。”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形容非常煩惱、憂愁
近義詞憂心忡忡、憂心如焚、心緒惡劣、心神郁結、愁腸寸斷、滿腹憂愁、悲天憫人
反義詞爽心悅目、喜笑顏開、沾沾自喜、心花怒放、洋洋得意
三、不知所措
解釋:措:安置,處理。不知道怎麽辦才好。形容處境為難或心神慌亂。
出自:《三國誌·吳書·諸葛恪傳》:“哀喜交並,不知所措。”
悲哀歡喜交加,不知道怎麽辦才好。
示例:程仁呆了,這個意外的遇見,使他壹時不知所措。 丁玲《太陽照在桑幹河上》五五
語法:動賓式;作謂語、狀語、補語;指處境很為難
近義詞心中無數、罔知所措、束手無策、驚惶失措、不知所厝、驚慌失措、無所適從
反義詞胸有成竹、從容不迫、應付自如、不動聲色、成竹在胸、如魚得水、成竹於胸
四、進退維谷
解釋:維:相當於“是”;谷:比喻困境。無論是進還是退,都是處在困境之中。形容進退兩難。
出自:《詩經·大雅·桑柔》:“人亦有言,進退維谷。”
人們也有這些話,進退兩難真悲涼。
示例:在我自己的思想上也正感受著壹種~的苦悶。 ◎郭沫若《革命春秋·創造十年》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形容進退兩難。
近義詞進退維亟、騎虎難下、勢成騎虎、舉步維艱、進退惟谷、跋前疐後、進退兩難
反義詞左右逢源、稱心如意、進退自如
五、騎虎難下
解釋:騎在老虎背上不能下來。比喻做壹件事情進行下去有困難,但情況又不允許中途停止,陷於進退兩難的境地。
出自:《晉書·溫嶠傳》:“今之事勢,義無旋踵,騎猛獸安可中下哉。”
現在事情的發展方向,在道義上只能奮勇向前,毫不退縮,騎在老虎背上不能下來。
示例:本月三日拋出的壹百萬公債,都成了~之勢,我們只有硬著頭皮幹到那裏是那裏了! 茅盾《子夜》十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近義詞勢成騎虎、跋前疐後、進退兩難、不尷不尬、進退維谷、進退失據、欲罷不能
反義詞壹帆風順勢如破竹、勢如破竹、無往不利、壹帆風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