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弓之鳥 、壹鳴驚人、展翅高飛、鶯歌燕舞、羽毛未豐。
壹、驚弓之鳥 [ jīng gōng zhī niǎo ]
釋義:被弓箭嚇怕了的鳥。比喻受過某種驚嚇,遇到壹點動靜就非常害怕的人。
出處:唐·房玄齡《晉書·王鑒傳》:“黷武之眾易動,驚弓之鳥難安。”
翻譯:好戰的軍隊容易沖動,被弓箭驚嚇過的鳥難以安定。
二、壹鳴驚人?[ yī míng jīng rén ]?
釋義:用以比喻平時沒有特殊的表現,壹下子做出驚人的成績。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滑稽列傳》:“此鳥不飛則已;壹飛沖天;不鳴則已;壹鳴驚人。”
翻譯:這只鳥不飛就算了,壹飛就會沖到天上去,它不叫就這樣了,壹叫就會驚動眾人
三、展翅高飛 [ zhǎn chì gāo fēi ]?
釋義:指鳥展開翅膀遠遠飛走了。亦比喻充分發揮才能,施展抱負。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九回:“便是那樹上的鳥兒,也忒楞楞展翅高飛。”
翻譯:就是那樹上的小鳥,也展開翅膀遠遠飛走了。
四、鶯歌燕舞?[ yīng gē yàn wǔ ]?
釋義:黃鶯歌唱,燕子飛舞,形容大好春光或比喻大好形勢。
出處:宋·蘇軾《報錦亭》:“煙紅露綠曉風香;燕舞鶯啼春日長。”
翻譯:春天到了,百花初放,遠望似壹片迷蒙飄渺的紅色煙霞,柳條吐出新生的嫩芽,和煦的暖風送來了陣陣花香;在這美好的春天裏萬物復蘇,燕子飛舞黃鶯鳴唱。
五、羽毛未豐 [ yǔ máo wèi fēng ]?
釋義:小鳥還未長成,身上的羽毛很稀。比喻還未成熟或力量還不夠強大。
出處:先秦·佚名《戰國策·秦策壹》:“毛羽不豐滿者;不可以高飛。”
翻譯:小鳥羽毛還沒長成的時候,不能夠展翅高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