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等而下之成語解釋

等而下之成語解釋

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壹大特色,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壹定的意義,在語句中是作為壹個整體來應用的,承擔主語、賓語、定語等成分。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等而下之成語解釋,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發音:děng ér xià zhī

 簡拼:dexz

 類型:貶義成語

 結構:偏正式成語

 用法:緊縮式;作謂語;含貶義

 出處:宋·樓鑰《攻愧集》:“鄉之貧者,或不及於此,則以此法等而下之。”

 解釋:比這壹等更差的。指事物遞減;後面的比前面的差壹級;低壹等。

 示例:好的尚且如此,等而下之的就可想而知了。

 會河北轉運司幹當公事王廣廉召議事,廣廉嘗奏乞度僧牒數千道為本錢,於陜西轉運司私行青苗法,春散秋斂,與安石意合。至是,請施行之河北,於是安石決意行之,而常平、廣惠倉之法遂變而為青苗矣。蘇轍以議不合罷。而諸路提舉官往往迎合安石之意,務以多散為功。富民不願取,貧者乃欲得之,即令隨戶等高下品配,又令貧富相兼,十人為保首。王廣廉在河北,壹等戶給十五千,等而下之,至五等猶給壹千,民間喧然不以為便。廣廉入奏謂民皆歡呼感德,然言不便者甚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