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中的英雄:
1,王二小1929年生於河北省淶源縣上莊村。抗日戰爭時期,王二小的家鄉是八路軍抗日根據地,經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掃蕩”,王二小是村裏的兒童團團員,他常常壹邊在山坡上放牛,壹邊給八路軍放哨。1942年,二小十三歲。10月25日(農歷9月16日)那壹天,日本鬼子又來掃蕩,走到山口時迷了路。敵人看見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帶路。王二小裝著聽話的樣子走在前面,為了保衛轉移躲藏的鄉親,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響起了槍聲,敵人知道上了當,就氣急敗壞地把王二小摔死在石頭上,正在這時候,八路軍從山上沖下來,消滅了全部敵人。王二小的血染紅了天!!!
王二小犧牲後,當地軍民把他埋葬在劉家莊的山坡上。當時任淶源縣青救會幹部張士奎(後為保定市離休幹部)同誌得到這個消息,馬上報道給了邊區青救會,《晉察冀日報》在第壹版發表了這條消息。詞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根據這篇報道,立即創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這首歌曲壹直傳唱至今,感染了無數青少年。現在,王二小的墳上長滿了青草。他的鮮血染紅的那塊大石頭,現在還靜靜地臥在山溝裏,人們把它叫做“血色石”。
為了紀念小英雄王二小,中國青少年基金會在二小的家鄉淶源縣上莊村建設了“王二小希望小學”,延安時期參加革命的老作家陳模創作了革命傳統紀實小說《少年英雄王二小》。
2,張自忠(1891.8.11-1940.5.16),字藎忱,中華民國陸軍中將加上將銜,犧牲後追授為陸軍二級上將軍銜,著名抗日將領,民族英雄。同時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同盟國犧牲的最高將領。漢族,山東臨清唐園村人。1911年在天津法政學堂求學時秘密加入同盟會,1914年投筆從戎。1917年入馮玉祥部,歷任營長、團長、旅長、師長、軍長、集團軍總司令等職。張自忠,壹代名將,生於“中華民族遇三千年未有之變局”之1891年,別於抗戰相持階段之1940年,年49歲。張自忠戎馬三十余載,竭盡微忱。自抗戰事起,命運起落無常。曾被汙為漢奸,備受責難。又抱定“只求壹死”之決心,壹戰於淝水,再戰於臨沂,三戰於徐州,四戰於隨棗,終換得馬革裹屍還,以集團軍總司令之位殉國。以壹生之踐行,換得了名中的壹“忠”字。
3,趙壹曼。1931年九壹八事變後,趙壹曼被中國***產黨派到東北地區領導革命鬥爭。1934年擔任中***珠河中心縣委委員兼鐵道北區委書記,組織抗日自衛隊,與日軍展開遊擊戰爭。1935年擔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3軍第1師第2團政委,11月,與日偽軍作戰時不幸因腿部受傷被捕。日軍為了從趙壹曼口中獲取到有價值的情報,找了壹名軍醫對其腿傷進行了簡單治療後,連夜對其進行了嚴酷的審訊。
面對兇惡的日軍,將生死置之度外的趙壹曼忍著傷痛怒斥日軍侵略中國以來的各種的罪行。兇殘的日軍見趙壹曼不肯屈服,使用馬鞭狠戳其腿部傷口。身負重傷的趙壹曼表現出了壹個***產黨員堅強的意誌和誓死抗日的決心,痛的幾次昏了過去,仍堅定地說:“我的目的,我的主義,我的信念,就是反滿抗日。”沒說出壹字有關抗聯的情況。
1935年12月13日,因趙壹曼腿部傷勢嚴重,生命垂危,日軍為得到重要口供,將她送到哈爾濱市立醫院進行監視治療。趙壹曼在住院期間,利用各種機會向看守她的警察董憲勛與女護士韓勇義進行反日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兩人深受感動,決定幫助趙壹曼逃離日軍魔掌。1936年6月28日,董憲勛與韓勇義將趙壹曼背出醫院送上了事先雇來的小汽車,經過輾轉後,趙壹曼到了阿城縣境內的金家窩棚董憲勛的叔叔家中。6月30日,趙壹曼在準備奔往抗日遊擊區的途中不幸被追捕的日軍趕上,再次落入日軍的魔掌。
趙壹曼被帶回哈爾濱後,兇殘的日本軍警對她進行了老虎凳、辣椒水等更加嚴酷的刑訊。據敵偽檔案記載,日本憲兵為了逼迫她供出抗聯的機密和黨的地下組織,對她進行了殘酷的拷問。刑訊前後采用的酷刑多達幾十種,其中就包括電刑。但她始終堅貞不屈,沒有吐露任何實情。
日軍知道從趙壹曼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報,決定把她送回珠河縣處死“示眾”。8月2日,趙壹曼被押上去珠河縣(現尚誌市)的火車,她知道日軍要將她槍斃了,此時,她想起了遠在四川的兒子,她向押送的警察要了紙筆,給兒子寫了壹封催人淚下的遺書:“母親對於妳沒有能盡到教育的責任,實在是遺憾的事情。母親因為堅決地做了反滿抗日的鬥爭,今天已經到了犧牲的前夕了。希望妳,寧兒啊!趕快成人,來安慰妳地下的母親!在妳長大成人之後,希望不要忘記妳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