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謀劃策 謀:計謀;劃:籌劃。制定計謀策略。指為人出主意。
出處:明·馮夢龍《東周列國誌》:“汝依違觀望其間,並不見出奇畫策,無非因人成事。”
出謀畫策 謀:謀略。畫:籌劃。制定計謀策略。常指為人出主意。
出處:明·馮夢龍《東周列國誌》第六十九回:“汝依違觀望其間,並不見出奇畫策,無非因人成事。”
出謀獻策 出主意、想對策來幫助解決問題。
出奇劃策 猶言出謀劃策。
出處:沙汀《淘金記》十二:“他就經常替他們出奇劃策,為著種種吃人害人的事情準備堂皇的理由。”
從長計較 猶言從長計議。
出處:《水滸傳》第四五回:“嬸子且住,休要急速行,我從長計較,慢慢地商量。”
從長計議 用較長的時間慎重考慮、仔細商量。
出處:《左傳·僖公四年》:“筮短龜長,不如從長。”元·李行道《灰闌記》楔子:“且待女孩兒到來,慢慢的與他從長計議,有何不可。”
從長商議 猶言從長計議。
出處:《水滸傳》第六八回:“[蘇定]也道:‘梁山泊吳用那廝,詭計多謀,不可輕敵,只宜退守;待救兵到來,從長商議。’”
多方百計 想盡或用盡種種方法、計謀。
出處: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東京學界告鄉人書》:“壹言之不入,再哀之不入,或多方百計以求之,總必達目的而後已。”
多謀善慮 謀:謀劃,策劃;慮:思考。富於智謀,又善於思考。
出處:清·李漁《凰求鳳·畫策》:“妳是個多謀善慮之人,何不替我籌度壹番,行了這個方便也好。”
2. 形容人極有才幹和智謀的四字成語1.足智多謀
zú zhì duō móu
成語解釋足夠的才智;大量的計謀。形容善於動腦筋出主意。謀:計謀。
成語出處元 無名氏《錦雲堂暗定連環計》:“老夫遍觀朝中,足智多謀,無如司徒者。”
2.百龍之智
bǎi lóng zhī zhì
成語解釋龍:公孫龍,戰國時期名家代表,著有《公孫龍子》;智:智慧,聰明。100個公孫龍的智慧。形容非常聰明
成語出處《孔叢子·公孫龍》:“雖百龍之智,固不能當其前也。”
3.文武全才
wén wǔ quán cái
成語解釋文才與武功同時具備;能文能武。文:文才;武:武藝。
成語出處《舊五代史 和凝傳》:“和公文武全才而有誌氣,後必享重位,爾宜謹事之。”
4.有勇有謀
yǒu yǒng yǒu móu
成語解釋勇:勇氣;膽量;謀:計謀。策略。既有膽量又有計謀。
成語出處晉 陳壽《三國誌 魏誌 董卓傳》裴松之註引《獻帝起居註》:“呂布受恩而反圖之,斯須之間,頭懸竿端,此有勇而無謀也。”
5.殫精極慮
dān jīng jí lǜ
成語解釋猶殫思極慮。
成語出處明·張居正《翰林院讀書說》:“訓誥典謨,聖人豈殫精極慮作意而為之者哉。”
3. 關於智謀的四字詞語足智多謀 草船借箭 殫精極慮殫謀戮力 多謀善斷
發短心長 計窮智短 經綸滿腹 力屈計窮 滿腹經綸
妙算神機 謀臣如雨 匹夫之勇 挈瓶之智 孫龐鬥智
心長發短 壹夫之勇 勇而無謀 智勇兼全 智勇雙全
三十六計:
金蟬脫殼、拋磚引玉、借刀殺人、以逸待勞、擒賊擒王、趁火打劫、關門捉賊、渾水摸魚、打草驚蛇、瞞天過海、反間計、笑裏藏刀、順手牽羊、
調虎離山、李代桃僵、指桑罵槐、隔岸觀火、樹上開花、暗渡陳倉、
走為上、假癡不癲、欲擒故縱、釜底抽薪、空城計、苦肉計、遠交近攻、
反客為主、上屋抽梯、偷梁換柱、無中生有、美人計、借屍還魂、聲東擊西、圍魏救趙、連環計、假道伐虢。
4. 關於智慧的四字成語大智若愚dà zhì ruò yú解釋某些才智出眾的人不露鋒芒,看來好象愚笨。
bai出處宋·蘇軾《du賀歐陽少師致仕啟》:“大勇若怯,大智如愚。”結構主謂式。
用法指很有智慧和才能的人不露鋒芒;謙虛謹慎。壹般作謂語、定語、分句zhi。
辨形dao智;不能寫作“誌”。近義詞大巧若拙、虛懷若谷、不露鋒芒、深藏若谷反義詞鋒芒畢露、不可壹世、愚不可及版例句魯迅在《出關》中描寫老聃“好像壹段呆木頭權";其實老子是壹個哲學家;這個形象;大概就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