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成語奠基著我國的文化之熙。它最突出的特點是深刻雋永,言簡意賅。今天我特意為大家準備了胎教成語故事,希望文章能夠給大家提供幫助!
口蜜腹劍
出於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唐玄宗天寶元年》:“尤忌文學之士,或陽與之善,啖以甘言而陰陷之。世謂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劍'。” 意思為嘴上甜,心裏狠。形容兩面派的狡猾陰險,多指蛇蠍心腸的人。
唐玄宗(李隆基)的兵部尚書李林甫,論才藝,也還不錯,壹手字,畫都很好;但他做官卻不真真誠誠的辦事,而是壹味遷就和迎合玄宗的意旨。不但如此,他還用些不正當的方法結交玄宗親信的宦官和妃子。
因此,他很得玄宗的寵信,壹直在朝中做了十九年的官。李林甫和壹般人接觸。也總是在外貌上表現出和人很友好,非常合作,嘴裏並說盡所有可以說的好聽的、善意的話。可是實際上,他的性情和他的表面態度完全相反;他竟是壹個非常狡猖陰險,常常使壞主意來害人的人。但是,壞人雖然有時可以得達害人的目的,逞奸謀於壹時,日子久了,人家就發現了地這種偽善,於是大家便在背地裏說他“口有蜜、腹有劍”。即是:口上甜甜蜜蜜,心中利劍害人。?
唐朝還有壹個做中書侍郎的李義府,平常的行動和表情,顯得非常忠厚和溫和;而且他不管和誰說話,總壹定先自己咧開嘴笑,表現出十分誠懇和善良的樣子。其實地的心地既刻薄,又奸詐,常使用陰險的計策害人。日子久了,人家也發現了他的這種假面具,就在背地裹說他“笑中有刀”。像李林甫和李義府那樣的人是非常可怕的,因為也表裏不壹,若不小心,便要上當受害。所以“口蜜腹劍”不但是壹句好成語,而且可作我們交友的戒言。 “口蜜腹劍”和“笑裏藏刀”雖出自兩個人的兩個故事,但其含義是相同的,都是形容人口是心非和表裏不壹致;外面表現的很好,很討人好感,叫人願意結交,而心裏卻是盡想些壞主意計算人,謀害人。
因勢利導
戰國時期的孫臏是有名的軍事家,他曾經與龐涓壹起學過兵法。後來龐涓在魏國當了將軍,很受信任,但是他深知自己的才幹不如孫臏,就假意邀請孫臏來到魏國,設毒計挖掉了孫臏的兩只膝蓋骨。
後來,孫臏在齊國使者的幫助下秘密逃到了齊國,受到了齊國的信任。有壹次,魏國派龐涓與趙國壹起進攻韓國,韓國向齊國求救。齊王派田忌為將軍,孫臏為軍師,帶著軍隊前去幫助韓國。孫臏和田忌壹進軍,就直指魏國的都城大梁,迫使龐涓撤兵回國。孫臏見龐涓被引誘回來,就對田忌說:“魏國軍隊強悍,看不起齊國,總以為咱們的軍隊膽子小。善於指揮作戰的人就要順著這壹趨勢往有利的方面來引導(原話是‘善戰者因其勢而利導之’)。現在我們可以假裝敗退,采用逐日減竈的計策,好讓敵人產生誤解。”於是田忌命令部隊修竈做飯,第壹天修十萬個竈,第二天修五萬個竈,第三天減少到三萬個竈。
龐涓看到齊軍的柴竈壹天天減少,以為齊軍士兵膽小,逃跑了大半,便只帶壹部分輕騎兵去追擊。
孫臏估計追兵夜晚可以趕到地勢險要的馬陵,就選定壹棵大樹,刮去樹皮,寫上“龐涓死於此樹下!”幾個大字,並且讓壹些射手埋伏在大樹周圍的亂草叢中,約定見到火光時,壹齊放箭。
果然,龐涓在夜裏趕到了馬陵。當他派人點著火把辨認樹上的字跡時,無數飛箭壹起朝火光射來。頓時,魏軍大亂。龐涓這時才知中了圈套,走投無路,只好自殺了。
這就是歷史上“孫龐鬥智”的故事。成語“因勢利導”就是由孫臏所說的“善戰者因其勢而利導之”簡化來的。“因”是順著、按照;“勢”是趨勢;“導”是引導。整個成語的意思是要順著事物發展的趨勢和規律來很好地加以引導。
口若懸河
晉朝時,有壹位大學問家,名叫郭象,字子玄。
他在年輕的時候,已經是壹個很有才學的人。尤其是他對於日常生活中所接觸的壹些現象,都能留心觀察,然後再冷靜地去思考其中的道理。因此,他的知識十分淵博,對於事情也常常能有獨到的見解。後來,他又潛心研究老子和莊子的學說,並且對他們的學說有深刻的理解。
過了些年,朝廷壹再派人來請他。他實在推辭不掉,只得答應了,到朝中做了黃門待郎。到了京城,由於他的知識很豐富,所以無論對什麽事情都能說得頭頭是道,再加上他的口才很好,又非常喜歡發表自己的見解,因此每當人們聽他談論時,都覺得津津有味。
當時有壹位太尉王衍,十分欣賞郭象的口才,他常常在別人面前贊揚郭象說:“聽郭象說話,就好象壹條倒懸起來的河流,滔滔不絕地往下灌註,永遠沒有枯竭的時候。”郭象的辯才,由此可知。
後人就以“口若懸河”來形容人善於說話,壹旦說起話來就像倒懸的河水、滔滔不絕,永遠沒有停止的時候。
司空見慣
劉禹錫是唐朝中期壹位傑出的詩人。他在朝廷任職期間,曾在政冶上謀求改革,失敗後降了職,被貶到偏僻的地方去當刺史(官職名),晚年才回京城。回京途經揚州時,他的朋友李紳為他舉行宴會。李紳當過“司空”(官職名),家裏很富有,也很講究排場。宴會上喝酒談笑,李紳又讓歌女出來演唱,並要她們向劉禹錫殷勤地敬酒。面對這種豪華場面,劉禹錫情不自禁地吟了首詩:
高髻雲鬟宮樣妝,春風壹曲《杜韋娘》。司空見慣渾閑事,斷盡江南刺史腸。成語“司空見慣”就是由詩句“司空見慣渾閑事”壓縮而成的。“司空”原詩中指李紳。“見慣”是看得習慣了。現在“司空”已經失去了具體意義, 這句成語用來形容看得太多、便不足為奇。
類似的成語還有“屢見不鮮”。“屢”表明次數多;“鮮”是新鮮、新 奇。也就是說,見多了就不覺得新鮮了。
水滴石穿
張乖崖是崇陽縣的縣官。壹次,他看見壹個管理倉庫的小吏從倉庫出來時,順手將倉庫裏的壹枚銅錢放進了自己的口袋。他立即派人把這小吏抓來追問,並且下令用棍棒拷打,小吏心裏不服,大聲嚷道:“壹枚銅錢有什麽了不起?為什麽對我這麽兇狠啊!”
張乖崖聽了,就拿起筆來,寫了壹條批語:“壹日壹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意思是:壹天壹個銅元,壹千日就是壹千個銅元,這就像用繩子鋸木頭、水滴石頭壹樣,日久天長,木頭也會被鋸斷,石頭也會被滴穿的。然後,他下令將這小吏斬首。
成語“水滴石穿”就是由這個故事來的。有時也寫成“滴水穿石”,含義是壹樣的,故事原來的意思是說缺點、錯誤雖小,積累起來,也會造成很大危害。張乖崖就是根據這壹條殺了小吏,這自然是濫用刑法。現在常從積極方面來使用,比喻學習或辦事只要有恒心、堅持不懈,就能夠“水滴石穿”,戰勝困難,得到成功。
大器晚成
謂貴重器物需要長時間才能完成。常比喻大才之人成就往往較晚。《老子》:“大器晚成,大音希聲。” 漢 王充《論衡·狀留》:“大器晚成,寳貨難售。大崇壹朝輒成賈者,菜果之物也。”《三國誌·魏誌·崔琰傳》:“ 琰 從弟 林,少無名望,雖姻族猶多輕之,而 琰 常曰:‘此所謂大器晚成者也,終必遠至。’” 宋 陳師道《後山談叢》卷二:“暮年方妙者,乃大器晚成爾。”《儒林外史》第四九回:“二位先生高才久屈,將來定是大器晚成的。”老舍《四世同堂》四壹:“最後,那馳名的‘白杏’用綿紙遮護著下了市,好象大器晚成似的結束了杏的季節。”
大材小用
周瑜病死後,魯肅向孫權推薦龐統,孫權不用他。魯肅就推薦龐統去投奔劉備。劉備見他長相難看,就將他安排到耒陽縣當縣令,龐統不悅想用才學打動劉備,又見諸葛亮不在,只得辭行。到了那以後,終日借酒澆愁。劉備聽聞龐統不理政事,終日把酒取樂,大怒,命張飛去荊南巡視。
張飛遂與孫乾壹同前往。到時未見龐統出來迎接。龐統的同僚告訴張飛,龐統如何不理政事。張飛大怒,想擒拿龐統。孫乾勸他見了龐統,治罪不遲。張飛見龐統後,大喝他把縣的各種事給廢了。而龐統卻認為都是小事,結果只用半天的時間,就把這個月的事都處理了,張飛佩服不已,就向劉備推薦了他。後人便演化出了龐統當縣令——大材小用的歇後語。
義無反顧
司馬相如是位才子,會擊劍撫琴,但最擅長的是寫詩作賦。因此漢武帝很賞識他,讓他在自己身邊作官。這時正趕上唐蒙在修治西南蜀道。由於他征集民工過多,又殺了他們的首領,引起了巴蜀人民的驚恐和不安,發生了騷亂。漢武帝知道了這件事情,便讓司馬相如去責備唐蒙,並且讓他寫壹篇文告,向巴蜀人民作壹番解釋。
司馬相如在文告中說:“調集民夫、士兵修築道路是應該的,但是驚擾了長老、子弟並不是陛下的意思。有人不曉得國家的法令制度,驚恐逃亡或自相殘殺是不對的。士兵作戰的時候,應該迎著刀刃和箭鎬而上,絕不容許回頭看,寧可戰死也不能轉過腳跟逃跑。妳仍應該從長計議,急國家之難,盡人臣之道……”
司馬相如將這件事完成得很好,修路的工程的順利地進行了。漢武帝非常高興,又拜司馬相如為中郎將。
後生可畏
孔子在遊歷的時候,碰見三個小孩,有兩個正在玩耍,另壹個小孩卻站在旁邊。孔子覺得奇怪,就問站著的小孩為什麽不和大家壹起玩。小孩很認真地回答:“激烈的打鬧能害人的性命,拉拉扯扯的玩耍也會傷人的身體;再退壹步說,撕破了衣服,也沒有什麽好處。所以我不願和他們玩。這有什麽可奇怪的'呢?”
過了壹會兒,小孩用泥土堆成壹座城堡,自己坐在裏面,好久不出來,也不給準備動身的孔子讓路。孔子忍不住又問:“妳坐在裏面,為什麽不避讓車子?”“我只聽說車子要繞城走,沒有聽說過城堡還要避車子的!”孩子說。孔子非常驚訝,覺得這麽小的孩子,竟如此會說話,實在是了不起,於是贊嘆他說:“妳這麽小的年紀,懂得的事理真不少呀!”小孩卻回答說:“我聽人說,魚生下來,三天就會遊泳,兔生下來,三天就能在地裏跑,馬生下來,三天就可跟著母馬行走,這些都是自然的事,有什麽大小可言呢?”孔子不由感嘆他說:“好啊,我現在才知道少年人實在了不起呀!”
大公無私
春秋時,晉國壹個叫南陽的地方缺個縣令,晉平公就去問當時大夫祁黃羊,對他說:“南陽縣缺個縣令,妳看,應該派誰去當這個官比較合適呢?”
祁黃羊毫不遲疑地回答說:“叫解狐去,他為人公正,做那裏的縣令最合適了,他壹定能夠勝任的!”
平公驚奇地問他:“解狐不是妳的仇人嗎?妳為什麽還要推薦他呢!”
祁黃羊笑著說:“您只問我什麽人能夠勝任,誰最合適當南陽的縣令,您並沒有問我解狐是不是我的仇人呀!我和他只是私人的恩怨,並不能掩蓋他的才華嘛。”
晉平公覺得他的話很有道理,也覺得解狐這個人確實不錯,就派解狐到南陽縣去上任了。解狐到任後,果然很有治理的才能,為那裏的人辦了不少好事,大家都稱頌他。
過了壹段時間,晉平公又問祁黃羊說:“現在朝廷裏缺少壹個法官,妳看,誰能勝任這個職位呢?”
祁黃羊毫不猶豫地說:“祁午能夠擔任這個職位的。”
晉平公又奇怪起來了,問道:“祁午不是妳的兒子嗎?妳怎麽推薦妳的兒子,不怕別人講閑話嗎?”
祁黃羊說:“可是您只問我誰可以勝任法官這個職位,所以我推薦了他;您並沒問我祁午是不是我的兒子呀!”
晉平公很滿意祁黃羊的回答,於是就派了祁午去做法官。祁午當上了法官,果然能公正執法,替人們辦了許多好事,很受人們的歡迎與愛戴。
孔子聽說這兩個故事後,十分稱贊祁黃羊。孔子說:“祁黃羊說得太好了!他推薦人才,完全是拿才能做標準,不因為他是自己的仇人,存心偏見,便不推薦他;也不因為他是自己的兒子,怕人議論,便不推薦他。像黃祁羊這樣的人,才夠得上說‘大公無私’啊!”
天衣無縫
徐視其衣並無縫,翰問之,曰:“天衣本非針線為也。”
釋義這則成語的原意是天仙的衣服沒有縫,後來比喻事物完美自然,渾然壹體,沒有破綻。
古時候,有個叫郭翰的先生,他能詩善畫,性格詼諧,喜歡開玩笑。盛夏的壹個夜晚,他在樹下乘涼,但見長天如碧,白雲舒卷,明月高掛,清風徐來,滿院飄香。這時,壹位長得異常美麗的仙女含笑站在郭翰面前。
郭翰很有禮貌地問:“小姐,您是誰?從哪來?”
仙女說:“我是織女,從天上來。”
郭翰問:“妳從天上來,能談談天上的事情嗎?”
仙女問:“妳想知道什麽?”
郭翰說:“我什麽都想知道。”
仙女說:“這可難了,妳讓我從哪說起呀?”
郭翰說:“人們都說仙人聰明,妳就隨便說說吧。”
仙女說:“天上四季如春,夏無酷暑,冬無嚴寒;綠樹常青,花開不謝。枝頭百鳥合鳴,水中遊魚可見。沒有疾病,沒有戰爭,沒有賦稅,總之,人間的壹切苦難天上都沒有。”
郭翰說:“天上那麽好,妳為什麽還跑到人間來呢?”
仙女說:“虧妳還是個讀書人。妳們的前輩莊周老先生不是說過‘在栽滿蘭花的屋子裏呆久了,也聞不到香味’的話麽。在天上呆久了,難免有些寂寞,偶爾到人間玩玩。”
郭翰又問:“聽說有壹種藥,人吃了可以長生不老,妳知道哪有嗎?”
仙女說:“這種藥人間沒有,天上到處都是。”
郭翰說:“既然天上多得很,妳該帶點下來,讓人們嘗嘗有多好呀。”
仙女說:“帶是帶不下來。天上的東西,帶到人間就失去了靈氣。不然早讓秦始皇、漢武帝吃了。”
郭翰說:“妳口口聲聲說來自天上,用什麽證明妳不是說謊話哄人呢?”
仙女讓郭翰看看衣服。郭翰仔細看完,奇怪的是仙女的衣服沒縫。
仙女說:“天衣無縫,妳連這個都不懂,還稱什麽才子,我看妳是十足的大傻瓜。”
郭翰聽完,哈哈大笑,再壹瞧,仙女不見了。
出處前蜀·牛嬌《靈怪錄·郭翰》
另有壹說,是指天竺(印度)人穿的衣服:
印度的氣候不比中國,在南印度到中印度壹帶,天氣很熱,生活簡單,壹年四季都只穿壹件衣服就夠了。我們過去講“天衣無縫”,這個“天”原來的意思就是“天竺”。漢代翻譯的音與現在不同,唐以後翻成“印度”。當時印度衣服的大概式樣,現在到泰國邊境還看得見,就是壹塊布,身上壹圍,就是“天衣”。不需要像我們的壹樣用針線縫起來,當然無縫。
光彩奪目
西晉時期,荊州刺史石崇靠搶劫外地商人而積累了萬貫家財,被調至京城做衛尉,大肆揮霍。晉武帝的舅舅王愷也極力鋪張浪費,想辦法與石崇比富。王愷得到壹株珊瑚十分得意,拿到石崇家。石崇拿出六七株光彩奪目的珊瑚送給他。王愷自嘆不如。
壹箭雙雕
壹箭雙雕出自《北史·長孫晟傳》,相傳長孫晟看見天空有兩只大雕在爭奪肉食,他只用壹支箭便將兩只大雕射了下來。雕,指壹種兇猛的大鳥,壹箭雙雕指壹支箭射下兩只大雕,原形容箭術高超,後比喻做壹件事情達到了兩種目的。
北周有壹個智勇雙全的人叫長孫晟。據說,他剛生下來的時候,身體非常的瘦弱,很多的人見了之後,都認為他活不到成年。長孫晟的母親卻不這麽認為,她覺得自己的兒子長大後壹定會有很大的出息。
為了讓自己的兒子身體能夠強壯起來,長孫晟的母親在他3歲的時候,就經常讓他到山上去砍柴。壹個三歲的小孩到山上砍柴,引起了很多鄉親的置疑。可是,長孫晟的母親壹直堅持每天讓長孫晟去上山。這就樣,等長孫晟8歲的時候,他已經比同齡的男孩強壯了,而且他有壹股使不完的力量。壹個8歲的小孩能搬起壹個大人不能搬起的石頭,這讓很多人驚訝不已。不僅如此,長孫晟特別精通射箭。每次上山打柴,都會打壹些野鳥回去。在他18歲那年,長孫晟終於練就了百發百中的射箭技藝,無人敢與他相比。
危如累卵
春秋時期,晉靈公為了享樂,下令修建壹座九層高臺,引起了人民的強烈不滿。壹些大臣也勸晉靈公,不要幹這種勞民傷財的事。可是晉靈公執意不聽,還說:“誰再來提意見,就殺誰。”有個大臣叫荀息,他來求見晉靈公說:“大王,我會壹個小戲,表演給您看。”
晉靈公聽了,自然很高興。荀息便走到桌旁,拿出十二顆棋子壹顆壹顆地先平擺在地上,然後又拿出九個雞蛋,壹個壹個地放上去。他先在棋子上面擺了五個,第二層再擺三個,第三層擺壹個。晉靈公看著擺在堆尖上那個勉強擱住的雞蛋,緊張得直叫“太危險啦!太危險啦!”荀息這時意味深長地說:“這不算危險,還有比這更危險的事呢。您修建的九層高臺,剛動工三年就鬧得民不聊生,國庫空虛,如果遭到外來侵略,咱們國家不就
像這累起的雞蛋壹樣危險嗎?” 晉靈公聽了,嚇了壹大跳,連忙下令停止築臺。這就是成語“危如累卵”的來由,“累”是堆積;“卵”是蛋。常用來比喻那種極危險的情況。
運籌帷幄
劉邦戰勝了項羽,建立了漢朝,做了漢朝第壹個皇帝。有壹次他在皇宮裏舉行盛大的慶功宴會。在宴會上,他對大臣們提出了壹個問題:“為什麽我能轉危為安,建立漢朝?項羽那麽強大,為什麽反把天下丟掉了呢?”
將軍王陵恭敬地回答說:“您看起來對人好像不夠尊重,但實際上對功臣猛將都有獎賞,能和大家分享勝利果實。項羽表面上重視人才,內心卻妒嫉有才能的人,對有功的人不僅舍不得獎賞,而且還懷疑他們,甚至要殺害他們。這樣,部下就很難和他壹條心了。所以他必然失敗。”
劉邦笑笑說:“妳僅僅是知道了壹個方面,還不知道整個情況啊!說實在的,坐在軍營的帷幕之中,制定那在千裏之外取得勝利的大計,我不如張良;管理國家,安定人心,提供糧草,我又不如蕭何;至於帶兵打仗,我更比不上韓信。這三人都是英雄,而我能團結他們,發揮他們的才能,所以我能夠取得勝利。項羽僅僅有壹個範增,還不能重用,只是依仗自己的勇猛,怎能不失敗呢?”
劉邦這番話,博得了大臣們的頌揚。 劉邦贊揚張良的那句話,原文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後來摘錄成為成語“運籌帷幄”。“運”就是運用;“籌”就是謀劃;“帷幄”指古代軍營中的帳幕。這個成語現在常用來表示善於分析敵我形勢,決定正 確的戰略方針。也引申為籌劃、指揮,確定大政方針。它常和“決勝千裏” 連用。
兩敗俱傷
韓國和魏國打仗,打了壹年多,雙方都不能取勝,秦惠王想趁機插手, 又拿不定主意。
正好楚國的謀士陳軫來到秦國,秦王便向他請教。 陳軫便給秦王講了個故事:有個卞莊子,住在旅館裏。壹天,他聽說附
近的山裏來了兩只老虎,正在吃壹條牛,就想拔劍出去。旅館的夥計趕忙制止他說:“現在先不要急著去打,兩只老虎吃來吃去,必然會發生爭鬥,等到它們互相咬傷了,您再去打,不就容易得多了嗎?而且還可以得到打死兩只老虎的好名聲哩!”
卞莊子聽了,覺得很有道理,便站在高處監視著。果真沒多久,兩只老虎就廝打起來,打來打去,小的被咬死,大的被咬傷。這時卞莊子沖出去,很輕易就砍死了受傷的老虎,果真得到了刺死雙虎的名聲。
陳軫講完了故事說:“大王,現在韓魏相攻不正是兩虎相鬥麽!您等到 他們兩敗俱傷的時候再去插手,就與卞莊子打虎壹個樣了。”
秦王果然按照陳軫的話去做,在韓魏戰爭中,秦國壹直沒去插手。直到 兩國被長期的戰爭拖得精疲力盡,秦國才開始派兵,很容易就取得了勝利。 “兩敗俱傷”的成語就是從這個故事來的。“兩”指鬥爭中的兩方;“俱” 是都的意思。這個成語是指爭鬥的雙方都受到了損傷破壞,誰也沒得到好處。由這個故事還引出了成語“坐山觀虎鬥”,它用來比喻在雙方相互爭鬥中,第三者暫時采取旁觀的態度。
小巫見大巫
三國時,有兩個同鄉好友,壹個名叫陳琳在魏國作官;壹個叫張纮,在東吳作孫權的謀士。兩人都很有文學才華,雖然各事其主,但相互仰慕,經常有書信來往,探討作品。
有壹次張纮見了栩榴枕很是喜歡,專門為此作賦。千裏之外的陳琳見到了這篇賦後,贊賞不已。在壹次請客宴賓時,特地拿出文章讓在座的賓客傳閱、欣賞,嘴裏還不斷地誇耀說:“這篇文章寫得多麽脫俗清新呀!妳們知道嗎,這是我的同鄉張纮寫的呀……”
過了不久,張纮也看到了陳琳寫的《武庫賦》和《應機論》,不由得擊掌叫好,並馬上寫了壹封信給陳琳。信上對陳琳文辭清新、見解獨到的文章風格大加贊賞,並表示要好好地向他學習。
陳琳見信後感慨極了,他在復信時謙虛他說:“我生活在北方,消息閉塞,與天下的文人學士交往很少,沒見過大世面。只是這裏能寫文章的人不多,因此我在這兒容易冒尖,得到了大家過分的稱贊,並不是我的才學真有那麽好,是妳太誇獎我了。我和妳及張昭兩人相比,差距實在太大了,就好像小巫遇見大巫,沒法施展巫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