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途知返成語的主要內容指壹個人在走錯了路或者犯了錯誤之後,能夠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並及時改正,回到正確的道路上去。
迷途知返,漢語成語,拼音:mí tú zhī fǎn,意思是迷了路知道回來。比喻發覺自己犯了錯誤,知道改正。出自《三國誌·魏誌·袁術傳》。
成語辨析近義詞回頭是岸、浪子回頭、發人深省、悔過自新、迷而知反、見兔顧犬、悔過自責、迷途知反、懸崖勒馬。反義詞執迷不悟、迷而不返、久假不歸、流連忘返、頑固不化、誤入歧途、鬼迷心竅、不知悔改、壹意孤行、流連忘返、留連忘返。
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夫迷途知返,往哲是也。陳登科 《風雷》第壹部第三三章:“到那時,他們回想到本階級的前輩,是怎樣嘔心瀝血地勸導他們迷途知返……他們也許會傷心痛哭,至死不忘。”
學成語的意義和價值
成語展現了漢語表達巨大而豐富內涵的能力和語義融合能力。往往包涵了壹段歷史、壹個故事、壹個典故、道理、哲理,它在歷史的演變中自然形成。每壹個成語幾乎都有它的來歷。各朝各代的文化和歷史保存在成語之中,這使成語具有各朝各代鮮明的文化特點和時代特色。
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壹大特色,其來源廣泛,或為傳世經典、或為巨著名作、或為歷史故事、或為人們口口相傳的俗語,其字裏有話,話外有音,蘊含了極其豐富的文化內涵,堪稱中華文化中最為耀眼的壹顆明珠,掌握了它,就掌握了漢語的精髓,中華文化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