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程文言文

程文言文

1. 程門立雪 文言文

文言文程門立雪原文:

楊時字中立,南劍將樂人。幼穎異,能屬文,稍長,潛心經史。熙寧九年,中進士第。時河南程顥與弟頤講孔、孟絕學於熙、豐之際,河、洛之士翕然師之。時調官不赴,以師禮見顥於潁昌,相得甚歡。其歸也,顥目送之曰:“吾道南矣。”

四年而顥死,時聞之,設位哭寢門,而以書赴告同學者。至是,又見程頤於洛,時蓋年四十壹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遊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壹尺矣。德望日,四方之士不遠千裏從之遊,號曰龜山先生。

文言文程門立雪譯文:

楊時,字中立,是劍南將樂人。小的時候非常聰穎,善於寫文章。年紀稍大壹點後,專心研究經史書籍。宋熙寧九年進士及第,當時,河南人程顥和弟弟程頤在熙寧、元豐年間講授孔子和孟子的學術精要(即理學),河南洛陽這些地方的學者都去拜他們為師。

楊時被調去做官他都沒有去,在潁昌以拜師禮節拜程顥為師,師生相處得很好。楊時回家的時候,程顥目送他說:“我的學說將向南方傳播了。”又過了四年程顥去世了,楊時聽說以後,在臥室設了程顥的靈位哭祭,又用書信訃告同學的人。

程顥死了以後,楊時又到洛陽拜見程頤,這時楊時大概四十歲了。壹天楊時拜見程頤,程頤正在打瞌睡,楊時與同學遊酢(音zuò)恭敬地站在壹旁沒有離開,等到程頤睡醒來時,門外的雪已經壹尺多深了。楊時的德行和威望壹日比壹日高,四方之人士不遠千裏與之相交遊,其號為龜山先生。

擴展資料:

程門立雪舊指學生恭敬受教,現指尊敬師長。比喻求學心切和對有學問長者的尊敬。成語出自《宋史·楊時傳》。

典故:

有關“程門立雪”的最早史料,主要有兩個。壹個是《二程語錄·侯子雅言》,壹個是《宋史》中的《楊時傳》。

有壹次壹位學生來拜見程頤,因為他有些問題想要問,但是他在窗戶外邊看見他的老師在屋子裏邊坐著睡著了,不忍心打擾他的老師,站在門外邊,靜靜地等著他的老師醒過來,天上下起了大雪,而且越下越大,楊時沒有走,在雪中站立著,過了壹會已經有了壹尺厚了。

這時候他的老師醒了過來,他才走進了屋內,程頤說那個時候他看見了壹個雪人。後來楊時也成為了在天下都有名的大學者,這件事因為作為尊重老師的典範成為學界的佳話。

2. 程門立雪《宋史》文言文閱讀答案

程門立雪《宋史》

原文

楊時見程頤於洛。時蓋年四十矣。壹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遊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壹尺矣。

譯文

楊時到洛陽求見程頤。楊時大概當時有四十歲了。壹天拜見程頤的時候,程頤偶爾坐著打瞌睡。楊時與遊酢站在門外等著沒有離開。等到程頤醒後,門外積雪已經壹尺多厚了。

閱讀訓練

1. 解釋句中加點的詞。

時與遊酢侍立不去 頤既覺

2. 妳從文中得到什麽啟發?

答:------------------------------------------

. 解釋句中加點的詞。

時與遊酢侍立不去 頤既覺

答:見到的時候,他剛好在坐著打瞌睡.

2. 妳從文中得到什麽啟發?

答:這是多麽敦厚的壹道人世風景。妳看,跟著老師壹起走路,即使遇見了熟人,也不可與熟人壹起聊天而冷落了老師。在路上遇見了老師,就恭敬地和老師打招呼,然後端端正正地站著給老師讓路。如果老師跟妳說話,妳就禮貌地回答;如果他不跟妳說話,就恭敬地用眼光送著他走遠。這是君子的風範。

尊師重教,我們中華民族千年不衰。國家要復興,民族要昌盛,就壹定要尊師重教。

3. 程門立雪文言文 閱讀答案

原文

楊時見程頤於洛。時蓋年四十矣。壹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遊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壹尺矣。

譯文

楊時到洛陽求見程頤。楊時大概當時有四十歲了。壹天拜見程頤的時候,程頤偶爾坐著打瞌睡。楊時與遊酢站在門外等著沒有離開。等到程頤醒後,門外積雪已經壹尺多厚了。

閱讀訓練

1. 解釋句中加點的詞。

時與遊酢侍立不去 頤既覺

2. 妳從文中得到什麽啟發?

答:

程門立雪閱讀答案由語文網我整理並分享,僅供參考:

1.離開 睡醒

2.楊時謙虛好學、孜孜以求的精神值得學習。

4. 程門立雪的文言文及翻譯

楊時字中立,南劍將樂人。幼穎異,能屬(2)文,稍長,潛心經史。熙寧九年,中進士第。時河南程顥與弟頤講孔、孟絕學於熙、豐之際,河、洛之士翕然師之。時調官不赴,以師禮見(3)顥於潁昌,相得甚歡。其歸也,顥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顥死,時聞之,設位哭寢門,而以書赴告同學者。至是,又見程頤於洛,時蓋年四十矣。壹日見頤,頤偶瞑坐(4),時與遊酢侍立(5)不去,頤既(6)覺,則門外雪深壹尺矣。

[編輯本段]

註釋

1.選自《宋史·楊時傳》。2.屬(zhǔ):撰寫。3.見:拜見。4.瞑坐:打瞌睡。5.侍立:恭敬地站在壹旁。6.既:已經。

譯文楊時字叫中立,是劍南將樂地方的人。小的時候就很聰穎顯得與眾不同,善寫文章。年稍大壹點既潛心鉆研經史,宋熙寧九年,他考上了進士及。當時,他給河南程顥和弟弟程頤講孔子,孟子宏偉獨到的學術。在熙寧、元豐年間,河南洛陽這些地方的學者都去拜他們為師,楊時被調去做官他都沒有去,在潁昌以學生禮節拜程顥為師,師生相處得很好。楊時回家的時候,程顥目送他說:“吾的學說將向南方傳播了。”又過了四年程顥去世了,楊時聽說以後,在臥室設了程顥的靈位哭祭,又用書信訃告同學的人。程顥死以後,又到洛陽拜見程頤,這時楊時已四十歲了。壹天,他去看望程頤,程頤正閉著眼睛坐著,楊時與遊酢(音zuò)就侍立在門外沒有離開,程頤已經察覺的時候,那門外的雪已經壹尺多深了。但他依然站在那裏!

5. 文言文《宋史.程迥傳》

宋史程迥傳

原文

程迥,字可久,應天府寧陵人。家於沙隨,靖康之亂,徙紹興之余姚。年十五,丁內外艱,孤貧飄泊,無以自振。二十余,始知讀書,時亂甫定,西北士大夫多在錢塘,迥得以考德問業焉。

登隆興元年進士第,歷揚州泰興尉。訓武郎楊大烈有田十頃,死而妻女存。俄有訟其妻非正室者,官沒其貲,且追十年所入租。部使者以諉迥,迥曰:"大烈死,貲產當歸其女。女死,當歸所生母可也。"

調饒州德興丞。盜入縣民齊匊家,平素所不快者,皆罥絓逮獄。州屬迥決禁囚,辨其冤者縱遣之。匊訟不已。會獲盜寧國,匊猶訟還所縱之人,迥曰:"盜既獲矣,再令追捕,或死於道路,使其骨肉何依,豈審冤之道哉!"唐肅宗時,縣有程氏女,其父兄為盜所殺,因掠女去,隱忍十余年,手刃盡誅其黨,刳其肝心以祭其父兄。迥取《春秋》復仇之義,頌之曰:"大而得其正者也。"表之曰"英孝程烈女"。

改知隆興府進賢縣。省符下,知平江府王佐決陳長年輒私賣田,其從子訴有司十有八年,母魚氏年七十坐獄。廷辨按法追正,令候母死服闋日,理為己分,令天下郡縣視此為法。迥為議曰:"天下之人孰無母慈?子若孫宜定省溫凊,不宜有私財也。在律,別籍者有禁,異財者有禁。當報牒之初,縣令杖而遣之,使聽命於其母可矣,何稽滯遍訴有司,而達於登聞院乎?《春秋谷梁傳》註曰:'臣無訟君之道',為衛侯鄭與元咺發論也。夫諸侯之於命大夫猶若此,子孫之於母乃使坐獄以對吏,愛其親者聞之,不覺泣涕之橫集也。按令文:分財產,謂祖父母、父母服闋已前所有者。然則母在,子孫不得有私財。借使其母壹朝盡費,其子孫亦不得違教令也。既使歸於其母,其日前所費,乃卑幼輒用尊長物,法須五年尊長告乃為理。何至豫期母死,又開他日爭訟之端也?抑亦安知不令之子孫不死於母之前乎?守令者,民之師帥,政教之所由出。誠宜正守令不職之愆與子孫不孝之罪,以敬天下之為人母者。"

民饑,府檄有訴閉糴及糶與商賈者,迥即論報之曰:"力田之人,細米每鬥才九十五文,逼於稅賦,是以出糶,非上戶也。縣境不出貨寶,茍不與外人交易,輸官之錢何由而得?今強者群聚,脅持取錢,毆傷人者甚眾,民不敢入市,坐致缺食。"申論再三,見從乃已。

縣大水,亡稻麥,郡蠲租稅至薄,迥白於府曰:"是驅民流徙耳!賦不可得,徒存欠籍。"乃悉蠲之。郡僚猶曰:"度江後來,未嘗全放,恐戶部不從。"迥力論之曰:"唐人損七,則租、庸、調俱免。今損十矣。夏稅、役錢不免,是猶用其二也,不可謂寬。"議乃息。

境內有婦人傭身紡績舂簸,以養其姑。姑感婦孝,每受食,即以手加額仰天而祝之。其子為人牧牛,亦幹飯以餉祖母。迥廉得之,為紀其事,白於郡,郡給以錢粟。

調信州上饒縣。歲納租數萬石,舊法加倍,又取斛面米。迥力止絕之,嘗曰:"令與吏服食者,皆此邦之民膏血也。曾不是思,而橫斂虐民,鬼神其無知乎!"州郡督索經總錢甚急,迥曰:"斯錢古之除陌之類,今其類乃三倍正賦,民何以堪?。反復言之當路。

奉祠,寓居番陽之蕭寺。程祥者,從伯父待制昌禹來居番陽,昌禹死,遂失所依。祥繼亡,祥妻度氏猶質賣奩具以撫育孤子,久之罄竭,瀕死,鄰家皆莫識其面。有欲醮之者,度曰:"吾兒幼,若事他人,使母不得撫其子,豈不負良人乎?"終辭焉。或為迥言其事,迥走告於郡守,月給之錢粟。

迥居官臨之以莊,政寬而明,令簡而信,綏強撫弱,導以恩義。積年讎訟,壹語解去。猾吏奸民,皆以感激,久而悛悔,欺詐以革。暇則賓禮賢士,從容盡歡,進其子弟之秀者與之均禮,為之陳說《詩》、《書》。質疑問難者,不問蚤暮。勢位不得以交私,祠廟非典祀不謁。隱德潛善,無問幽明,皆表而出之,以勵風俗。或周其窮厄,俾全節行。聽決獄訟,期於明允。凡上官所未悉者,必再三抗辨,不為茍止。貴溪民偽作吳漸名,誣訴縣令石邦彥,迥言匿名書不當受,轉運使不謂然,遂興大獄,瘐死者十有四人。及聞省寺,訖報如迥言。

迥嘗授經學於昆山王葆、嘉禾聞人茂德、嚴陵喻樗。所著有《古易考》、《古易章句》、《古占法》、《易傳外編》、《春秋傳顯微例目》、《論語傳》、《孟子章句》《文史評》、《經史說諸論辨》、《太玄補贊》、《戶口田制貢賦書》、《乾道振濟錄》、《醫經正本書》、《條具乾道新書》、《度量權三器圖義》、《四聲韻》、《淳熙雜誌》、《南齋小集》。卒官。

朝奉郎朱熹以書告迥子絢曰:"敬惟先德,博聞至行,追配古人,釋經訂史,開悟後學,當世之務又所通該,非獨章句之儒而已。曾不得壹試,而奄棄盛時,此有誌之士所為悼嘆咨嗟而不能已者。然著書滿家,足以傳世,是亦足以不朽。"絢以致仕恩調巴陵尉,攝邑事,能理冤獄。孫仲熊,亦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