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朋黨之爭是成語嗎

朋黨之爭是成語嗎

朋黨之爭是成語。

1、朋黨之爭的基本釋義及出處。

朋黨之爭是中性詞。指為自私目的而結合起來的集團間的爭鬥。出自西漢·劉向《戰國策·趙策》:“屏流言之跡,塞朋黨之門。”

2、朋黨之爭的典故。

唐朝後期,統治集團內部出現不同派別的爭權鬥爭,史稱“朋黨之爭”。憲宗元和三年,制科考試時,牛僧孺、李宗閔在策論中批評時政,抨擊宰相李吉甫,遭李吉甫排斥,久不敘用。到唐穆宗時,朝廷大臣分化組合。

形成以牛僧孺、李宗閔為首的“牛黨”,和以李德裕為首的“李黨”,兩派相互傾軋四十余年。

當時朝堂宦官擅權,兩黨爭相攀附權閹,以為援助。兩黨交替執政,相互攻伐,使腐敗的朝廷更加混亂。宣宗時牛僧孺病死,牛李黨爭才告結束。

唐文宗為此感慨:“去河北賊易,去朝廷朋黨難”。

朋黨之爭的例句:

1、說是長孫無忌在唐時的朋黨之爭中被許敬宗、武後壹派陷害失寵後,被唐高宗貶到了黔州(今四川彭水縣)。

2、吳老總兵自從邊關退役回京養老,就參與朝廷的朋黨之爭,東林與復社是朝中兩個水火不相容的派別。

3、徐誌摩是壹位在中國文壇上曾經活躍壹時並有壹定影響的作家,他的世界觀是沒有主導思想的,或者說是個超階級的“不含朋黨之爭色彩的詩人”。

4、首先,必須停止朋黨之爭,排除障礙、吸引各界精英,結合聯邦法規及自由市場機制,致力推動可實質改善現況的能源方案。

5、會議廳陷入了沈寂,所有人都驚詫的看著蕭牧野,改黨名的事情可不是玩笑,壹個黨的黨名豈是輕易能改的,這點就連身為無朋黨之爭的崔晉東和吳博華都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