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草黃雲 形容邊塞秋季的荒涼景象。
出處:唐·權德輿《贈老將》詩:“白草黃雲塞上秋,曾隨驃騎出並州。”
草木蕭疏 蕭疏:冷落,稀稀落落。花草樹木都已枯萎雕謝。形容深秋景象。
出處:《晉祠》:“春日黃花滿山,徑幽香遠;秋來草木蕭疏,天高水清。”
橙黃桔綠 橙子黃熟,桔子還綠。指秋天宜人的景色。
出處:宋·蘇軾《贈劉景文》詩:“壹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桔綠時。”
橙黃橘綠 指秋季景物。
出處:宋·蘇軾《贈劉景文》詩:“壹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桂子飄香 指中秋前後桂花開放,散發馨香。
出處:唐·宋之問《靈隱寺》詩:“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
金風送爽 金風:指秋天的風。古時以陰陽五行解釋季節,秋為金。秋風帶來了涼意。
出處:魯迅《述香港恭祝聖誕》:“金風送爽,涼露驚秋。”
金風玉露 泛指秋天的景物。
出處:唐·李商隱《辛未七夕》詩:“由來碧浪銀河畔,可要金風玉露時。”
林寒洞肅 寒:寒冷;肅:肅殺。形容秋冬時林木蕭疏,溪澗淺落的景象。
出處:北朝·後魏·酈道元《水經註·江水》:“每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淒異。”
林寒澗肅 指秋冬間林木雕零、澗水枯落的景象。
落葉知秋 指見到落地的黃葉,知道已經是秋天快到了。
出處: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二十:“葉落知秋,舉壹明三。”《續燈傳錄》:“弦動別曲,葉落知秋。”
秋風過耳 象秋風從耳邊吹過壹樣。比喻與己無關,毫不再意。
出處:漢·趙曄《吳越春秋·吳王壽夢傳》:“富貴之於我,如秋風之過耳。”
秋風落葉 秋風掃盡了落葉。比喻壹掃而光,不復存在。
秋高氣和 形容秋空高朗、天氣晴和。
出處:清·曾樸《孽海花》第十九回:“卻說小燕便服輕車,叫車夫徑到城南保安寺街而來,那時秋高氣和,塵軟蹄輕,不壹會已到了門口,把車停在門前兩棵大榆樹蔭下。”
秋高氣爽 形容秋季晴空萬裏,天氣清爽。
出處:唐·杜甫《崔氏東山草堂》詩:“愛汝玉山草堂靜,高秋爽氣相鮮新。”
天末涼風 天末:天的盡頭;涼風:特指初秋的西南風。原指杜甫因秋風起而想到流放在天末的摯友李白。後常比喻觸景生情,思念故人。
出處:唐·杜甫《天末懷李白》詩:“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西風殘照 秋天的風,落日的光。比喻衰敗沒落的景象。多用來襯托國家的殘破和心境的淒涼。”
出處:唐·李白《憶秦娥》詞:“樂遊原上清秋節,鹹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
西風落葉 形容秋天的景象。多比喻人或事物已趨衰落。
出處:唐·賈島《憶江上吳處士》:“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
葉落知秋 看到樹葉落,便知秋天到來。比喻從細微的變化可以推測事物的發展趨向。
出處: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二十:“葉落知秋,舉壹明三。”《續燈傳錄》:“弦動別曲,葉落知秋。”
壹葉報秋 比喻通過個別的細微的跡象,可以看到整個形勢的發展趨向與結果。同“壹葉知秋”。
出處:唐·鮑溶《始見二毛》詩:“百川赴海返潮易,壹葉報秋歸樹難。”唐·柳氏《楊柳枝》詞:“壹葉隨風忽報秋,縱使君來豈堪折。”
壹葉知秋 從壹片樹葉的雕落,知道秋天的到來。比喻通過個別的細微的跡象,可以看到整個形勢的發展趨向與結果。
出處:《淮南子·說山訓》:“見壹葉落而知歲之將暮。”宋·唐庚《文錄》引唐人詩:“山僧不解數甲子,壹葉落知天下秋。”
秋風掃落葉 秋天的大風把落葉壹掃而光。比喻強大的力量迅速而輕易地把腐朽衰敗的事物掃除光。
出處:《三國誌·魏誌·辛毗傳》:“以明公之威,應困窮之敵,擊疲弊之寇,無異迅風之振秋葉矣。”
梧桐壹葉落 梧桐落葉最早,故以之表示秋天來臨。後亦以比喻事物衰落的征兆。
壹葉落知天下秋 從壹片樹葉的雕落,知道秋天的到來。比喻通過個別的細微的跡象,可以看到整個形勢的發展趨向與結果。
出處:《淮南子·說山訓》:“見壹葉落而知歲之將暮。”宋·唐庚《文錄》引唐人詩:“山僧不解數甲子,壹葉落知天下秋。”
2.形容晚秋的詩句晚秋長沙蔡五侍禦飲 杜甫 唐 佳士欣相識,慈顏望遠遊。 甘從投轄飲,肯作置書郵。 高鳥黃雲暮,寒蟬碧樹秋。 湖南冬不雪,吾病得淹留。
晚秋野望 劉滄 唐 秋盡郊原情自哀,菊花寂寞晚仍開。 高風疏葉帶霜落,壹雁寒聲背水來。 荒壘幾年經戰後,故山終日望書回。 歸途休問從前事,獨唱勞歌醉數杯。 南湖晚秋 白居易 唐 八月白露降,湖中水方老。 但惜秋風多,衰荷半傾倒。 手攀青楓樹,足踏黃蘆草。 慘淡老榮顏,冷落秋懷抱。 有兄在淮楚,有弟在蜀道。 萬裏何時來,煙波白浩浩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開
庭霰:落在庭院裏的雪花。
唐·宋之問《苑中遇雪應制》
水聲冰下咽,沙路雪中平
唐·劉長卿《酬張夏雪夜赴州訪別途中苦寒作》
壹條藤徑綠,萬點雪峰晴
唐·李白《冬日歸舊山》
地白風色寒,雪花大如手
唐·李白《嘲王歷陽不肯飲酒》
燕山雪花大如席,紛紛吹落軒轅臺
軒轅臺:相傳為黃帝擒蚩尤之處。
唐·李白《北風行》
亂雲低薄暮,急雪舞回風
回風:回旋的風。
唐·杜甫《對雪》
霜嚴衣帶斷,指直不得結
指直:手指僵直。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雲晴鷗更舞,風逆雁無行
無行:不成行列。
唐·杜甫《冬晚送長孫漸舍人歸州》
寒天催日短,風浪與雲平
唐·杜甫《公安縣懷古》
斜陽疏竹上,殘雪亂山中
唐·韓翃《褚主簿宅會畢庶子錢員外郎使君》(壹作張繼詩)
誰將平地萬堆雪,剪刻作此連天花
唐·韓愈《李花二首》:“當春天地爭奢華,洛陽園苑尤紛拏。誰將平地萬堆雪,剪刻作此連天花。”
才見嶺頭雲似蓋,已驚巖下雪如塵。千峰筍石千株玉,萬樹松蘿萬朵雲
唐·元稹《南秦雪》
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
六出:雪花呈六角形,故以“六出”稱雪花。瓊枝:竹枝因雪覆蓋面似白玉壹般。
唐·高駢《對雪》
旋撲珠簾過粉墻,輕於柳絮重於霜
兩句寫雪花紛飛的景象。
漁家傲 秋思 範仲淹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裏,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壹杯家萬裏,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3.描寫深秋的好詞好句金秋時節
景色宜人
層林盡染
疊翠流金
天高去淡
大雁南飛
秋高氣爽
山河壯美
五谷豐登
瓜果飄香
漫天悲秋
秋風送爽
蟹肥菊黃
丹桂飄香
春華秋實
秋收冬藏
秋,把豐碩的果實留給人間,把美好的祝福留給人間,秋呢,便拂袖而去,樹枝搖擺,葉兒欲追隨秋的足跡,乘風而去,在空中打了幾個旋轉,又飄然而落,留下壹個美好的思念和靜靜的沈思。
深秋,樹葉枯黃了,紛紛揚揚地落在地上,像鋪上了壹層黃地毯,惟有雞冠花不忍謝去,頗有獨立寒秋的味道。
秋雨打著她們的臉。壹堆堆深灰色的迷雲,低低地壓著大地。已經是深秋了,森林裏那壹望無際的林木都已光禿,老樹陰郁地站著,讓褐色的苔掩住它身上的皺紋。無情的秋天剝下了它們美麗的衣裳,它們只好枯禿地站在那裏。
晚秋底澄清的天,像壹望無際的平靜的碧海;強烈的白光在空中跳動著,宛如海面泛起的微波;山腳下片片的高粱時時搖曳著豐滿的穗頭,好似波動著的紅水;而衰黃了的葉片卻給田野著上了雕敝的顏色。
秋末的黃昏來得總是很快,還沒等山野上被日光蒸發起的水氣消散.太陽就落進了西山。於是,山谷中的風帶著濃重的涼意,驅趕著白色的霧氣,向山下遊蕩;而山峰的陰影,更快地倒壓在村莊上,陰影越來越濃,漸漸和夜色混為壹體,但不久,又被月亮燭成銀灰色了。
蔚藍色的天空.在深秋時節,壹塵不染,晶瑩透明。朵朵霞雲照映在清澈的嘉陵江上;魚鱗的微波,碧綠的江水,增添了浮雲的彩色,分外絢麗。
4.描寫晚秋時節的詞語有哪些肅殺
蕭瑟
描寫秋天的好詞句
好詞:
秋天 秋分 秋季 中秋 秋色 秋收 秋雨 秋果
秋霜 暮秋 秋野 初秋 晚秋 金秋 秋日
秋高氣爽 秋雨綿綿 金秋季節 秋風蕭瑟 秋風送爽
層林盡染 天高雲淡 秋雲冬來 桂花飄香 秋熱如晨
中秋賞月 重陽登高 枯枝敗葉 秋草枯黃
好句:
1 秋天的美是成熟的--它不像春那麽羞澀,夏那麽坦露,冬那麽內向。秋天的美是理智的--它不像春那麽嫵媚,夏那麽火熱,冬那麽含蓄。
2 秋,收獲的季節,金黃的季節--同春壹樣可愛,同夏壹樣熱情,冬壹樣迷人。
3 金秋陽光溫馨恬靜,侗鄉的秋風和煦輕柔,藍天白雲飄逸悠揚。
4 秋天到了,菊花開了。有紅的,有黃的,有紫的,還有白的,美麗極了!
5 秋天到了,果子熟了。黃澄澄的是梨,紅通通的是蘋果,亮晶晶的是葡萄。
6 深秋的天空裏,團團白雲像彈好的羊毛,慢慢地飄浮著。
7 金秋十月,樹上那稀稀拉拉的葉子,幹得像旱煙葉壹樣。大地媽媽敞開寬闊的胸懷像是在迎接、擁抱歸來的孩子,落葉回到大地媽媽的懷裏,甜蜜地跟泥土睡在壹起。
8 秋天,美麗的季節,收獲的季節,金黃的季節,同百花盛開的春天壹樣另人向往,同驕陽似火的夏天壹樣熱情,同白雪飄飄的冬天壹樣迷人。
9 金秋的陽光溫馨恬靜,金秋的微風和煦輕柔,金秋的藍天白雲飄逸,金秋的田野遍地金黃。
10 秋也許就藏在金燦燦的稻穗上,也許藏在火通通的柿子裏,也許藏在綠油油菜地間。
5.描寫晚秋的詩句戚氏
柳永
晚秋天,壹霎微雨灑庭軒。檻菊蕭疏,井梧零亂,惹殘煙。淒然,望江關。飛雲黯淡夕陽閑。當時宋玉悲感,向此臨水與登山。遠道迢遞,行人淒楚,倦聽隴水潺湲。正蟬鳴敗葉,蛩響衰草,相應喧喧。孤館,度日如年。風露漸變,悄悄至更闌。長天凈,絳河清淺,皓月蟬娟。思綿綿。夜永對景那堪,屈指暗想從前。未名未祿,綺陌紅樓,往往經歲遷延。帝裏風光好,當年少日,暮宴朝歡。況有狂朋怪侶,遇當歌對酒競留連。別來迅景如棱,舊遊似夢,煙水程何限。念利名憔悴長縈絆。追往事、空慘愁顏。漏箭移,稍覺輕寒。漸嗚咽畫角數聲殘。對閑窗畔,停燈向晚,抱影無眠。
晚秋長沙蔡五侍禦飲
杜甫 唐
佳士欣相識,慈顏望遠遊。
甘從投轄飲,肯作置書郵。
高鳥黃雲暮,寒蟬碧樹秋。
湖南冬不雪,吾病得淹留。
晚秋野望
劉滄 唐
秋盡郊原情自哀,菊花寂寞晚仍開。
高風疏葉帶霜落,壹雁寒聲背水來。
荒壘幾年經戰後,故山終日望書回。
歸途休問從前事,獨唱勞歌醉數杯。
南湖晚秋
白居易 唐
八月白露降,湖中水方老。
但惜秋風多,衰荷半傾倒。
手攀青楓樹,足踏黃蘆草。
慘淡老榮顏,冷落秋懷抱。
有兄在淮楚,有弟在蜀道。
萬裏何時來,煙波白浩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