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用成語來概括李清照..

用成語來概括李清照..

1、青少年 冰雪聰明 ,豆蔻年華,婉約動人,文采飛揚, 李清照出生於壹個愛好文學藝術的士大夫家庭。父親李格非進士出身,蘇軾的學生,官至禮部員外郎,藏書甚富,善屬文,工於詞章。母親是狀元王拱宸的孫女,很有文學修養。由於家庭的影響,特別是父親李格非的影響,她少年時代便工詩善詞。

2、婚後 情投意合,如膠似漆,兩情相悅,比翼齊飛,夫唱婦隨,誌同道合,結發夫妻,情深意重十八歲時,李清照與趙明誠結婚。婚後,清照與丈夫情投意合,如膠似漆,“夫如擅朋友之勝”。李清照與太學生趙明誠結婚後壹同研究金石書畫,過著幸福美好的生活。趙父是當時有名的政治家,官右丞相。婚後,她把整個身心都放在文學藝術的深造和金石文字的收集研究上。她同趙明誠互相砥礪,進行詞的創作,技法日臻成熟。壹年重陽節,李清照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陰》,寄給在外作官的丈夫:“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秋閨的寂寞與閨人的惆悵躍然紙上。據《嫏環記》載,趙明誠接到後,嘆賞不已,又不甘下風,就閉門謝客,廢寢忘食,三日三夜,寫出五十闕詞。他把李清照的這首詞也雜入其間,請友人陸德夫品評。陸德夫把玩再三,說:“只三句絕佳。”趙問是哪三句,陸答:“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3、南渡後 壹日不見如隔三秋,棒打鴛鴦,黯然神傷,鶼蝶情深, 無依無靠, 然而好景不長,朝中新舊黨爭愈演愈烈,壹對鴛鴦被活活拆散,趙李隔河相望,飽嘗相思之苦。

公元1127年,北方金族攻破了汴京,徽宗、欽宗父子被俘,高宗南逃。李清照夫婦也隨難民流落江南。飄流異地,多年搜集來的金石字畫喪失殆盡,給她帶來沈痛的打擊和極大的痛苦。第二年趙明誠病死於建康(今南京),更給她增添了難以忍受的悲痛。4、改嫁 趁虛而入,冒天下之大不韙,斷弦再續,虛情假意,大義滅親 在李清照孤寂之時,張汝州為騙取李清照錢財,趁虛而入,對李清照百般示好。李清照當時無依無靠,便頂世俗之風嫁給張汝州,婚後,二人發現自己都受到了欺騙,張汝州發現李清照並沒有自己預想中的家財萬貫,而李清照也發現了張汝州的虛情假意,甚至到後來的拳腳相加。之後,李清照發現張汝州的管制來源於行賄,便狀告張汝州,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妻子告發丈夫,即使印證丈夫有罪,妻子也要同受牢獄之苦。李清照入獄後,由於家人收買了獄卒,入獄幾天便被釋放,這段不到百天的婚姻就此結束。5、晚年 郁郁寡歡,無依無靠,殫精竭慮,顛沛流離,觸景生情目睹了國破家亡的清照“雖處憂患窮困而誌不屈”,在“尋尋覓覓、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殫精竭慮,編撰《金石 錄》,完成丈夫未竟之功。金兵的橫行肆虐激起她強烈的愛國情感,她積極主張北伐收復中原,可是南宋王朝的腐朽無能和偏安壹隅,使李清照的希望成為幻影。李清照在南渡初期,還寫過壹首雄渾奔放的《夏日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借項羽的寧死不屈反諷徽宗父子的喪權辱國,意思表達得痛快淋漓,表達對宋王朝的憤恨。多年的背井離鄉,她那顆已經殘碎的心,又因她的改嫁問題遭到士大夫階層的汙詬渲染,受到了更嚴重的戕害。她無依無靠,呼告無門,貧困憂苦,流徙飄泊,最後寂寞地死在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