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是 壹個漢語成語,意思是泉水幹了,魚吐沫互相潤濕,何不各自到大江大湖裏去更自由。比喻壹同在困難的處境裏,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幫助;有時不妨放棄執著以全新的自我迎接世界。
出自《莊子·內篇·大宗師》及《莊子·外篇·天運》,"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xǔ,慢慢呼氣之意)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喻相互扶持、茍延殘喘,不如相忘於自然。)及《莊子·外篇·天運》:"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若相忘於江湖。"(宣雲:"喻小惠相及,不如相忘於渾沌,各得之為樂,又烏取乎仁義之區區者哉!")。
漢語拼音xiāng rú yǐ mò
英文翻譯help each other when both are in humble circumstances
成語釋義泉水幹了,魚吐沫互相潤濕。比喻壹同在困難的處境裏,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幫助。
成語例句在自己最適宜的地方,快樂地生活,忘記對方,也忘記那段相濡以沫的生活。
解釋:泉水幹涸,魚兒困在陸地相互依偎,以唾沫相互濕潤求得生存,(此時此境)卻不如我們彼此不相識,各自暢遊於江湖。
莊子在這裏以魚例比,精辟表述了"道"通其變的觀點。
對此句的理解,可以聯系"家貧出孝子"和"亂世顯忠臣"。我們在表揚孝子和贊頌忠臣的同時,我們忽視了"家貧"和"亂世"。同樣的,兩條魚之所以需要"相濡以沫",因為泉水幹涸了。
"相忘於江湖"的意思,不是說曾經相識的彼此因為感情或其它因素而斷絕聯系。而是指兩個不包含愛或恨等感情色彩的陌生人。這句話裏的"忘",是中國古人表達關於陰陽、矛盾時的壹種慣用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