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龍鐘老態的由來和含義

龍鐘老態的由來和含義

龍鐘老態出自唐·李端《贈薛戴》,含義是年老體衰,行動不靈便。

拼音lóng zhōng lǎo tài。

釋義年老體衰、行動不便的樣子;也指潦倒不得誌的樣子。另指濕漉漉的樣子,垂垂老矣之貌。

出處唐·李端《贈謝戴》:“交結漸時輩,龍鐘似老翁。”

近義詞老氣橫秋,老枝橫虬,老邁龍鐘,齒豁頭童,蓬頭歷齒。

反義詞血氣方剛,鶴發童顏,老當益壯,風華正茂,年富力強,返老還童。

用法主謂式;作謂語、狀語、定語;用於人等。

例句宋·陸遊《聽雨》:“老態龍鐘疾未平;更堪俗事敗幽情。”

成語龍鐘老態造句

1、老奶奶已經68歲了,卻沒有壹點龍鐘老態,還是那樣精明幹練。

2、他談天說地,縱橫古今,表情體態極為豐富,沒有絲毫龍鐘老態。

3、雖然雙鬢染霜,龍鐘老態,可他依舊像當年那樣喜歡穿顏色鮮艷的外套。

4、橋頭的楠木樹,雖年年長出新枝嫩芽,龍鐘老態卻在盤根錯節中隱現。

5、期頤上壽的他,身子硬朗,步履穩健,行走不拄拐杖,爬樓不用扶手,而且思維敏捷,談吐清晰,毫無龍鐘老態。

6、只要讓土地收益更多惠及這些辛勤壹輩子的老農,讓他們龍鐘老態仍堅守在自己耕作壹世的村莊,不能晚景淒涼,舉目仿徨。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龍鐘老態